天空更加繁忙,是一個確定性極強的判斷。
在“創新之城”深圳,不到半個月就有一批全新的低空應用場景涌現。首條黃金珠寶低空運輸航線成功首飛,無人機低空血液運輸航路首飛取得成功,全球首條eVTOL跨城跨灣航線試飛成功……不斷刷新的“首飛”紀錄,印證著“低空經濟圈”正在深圳加速成型。
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熱點之一,“低空經濟”在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被廣泛認為是下一個經濟新增長引擎。
面對“政策風口”的低空經濟,一直“風口起舞”的深圳如何引領產業革新,加速振翅飛出新天地?從深圳富有前瞻性的產業布局、政策導向和對低空版圖的探索,或許可以窺見一二。
場景拓展
工業無人機“強勢入局”
在深圳,無人機送貨、巡邏、運輸、載客等應用場景百花齊放,身處“天空之城”的深圳人,對低空場景已經司空見慣。
在消費級無人機有著廣泛認知之外,一個更加清晰的趨勢日漸明朗:工業級無人機走到前臺,越來越多地承載物流配送、交通巡邏、勘探測繪、應急救援、電力巡檢等場景運作。
應用場景拓展的每一步,都與工業無人機的升維密不可分。“強勢入局”的工業無人機,徹底改變了深圳“低空經濟”的格局,成為一種新的“行業風向標”。
最新數據顯示,深圳民用無人機行業產值約占全國65%,出口量占全國的90%以上,消費級無人機約占全球70%的市場份額,工業級無人機約占全球50%的市場份額。
2月23日,一架運載有急救用血的無人機緩緩降落在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空中花園平臺上,無人機低空血液運輸航路首飛取得成功。整趟“空中送血”用時僅需15分鐘,相較于原來地面運輸的往返90分鐘,為患者爭取了更多的救治時間。
“這標志著深圳工業無人機的醫療應用邁出了堅實一步。”深圳市天空汽車網絡有限公司CEO謝雪軍表示,低空運輸更便捷,生命救援更高效,不僅降低醫療機構的運營成本,還確保醫療物資的安全運輸。
工業無人機這一充滿想象力的賽道,持續吸引著各大企業入場布局。低空從業者的前瞻探索和戰略導向,共同編織起了“低空創新之網”。
成立于2014年的深圳市道通智能公司,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無人機數字化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道通智能市場總監劉國正告訴筆者,在2019年,該公司對工業無人機產品線加大了投入力度,更加契合了市場定制化服務的需求。
2021年1月,深圳一區域發生山火,由于山上有很多高壓電線,到場的直升機無法作業。“到場后,無人機僅用了15分鐘就完成山火形勢的空中勘測”,劉國正說。
工業無人機賽道“持續升溫”,還代表著深圳低空產業應用替代的“能級躍遷”。
一位低空經濟資深從業者告訴筆者,在電力巡檢、山地運輸、災情勘測等復雜的應用場景中,直升機囿于體型大等因素,無法深入一線作業。而無人機成本低、易操作,慢慢就把傳統通航的一些功能替代了。
深圳低空賽道升級后的“產業版圖”,同樣輻射到了全國各地。
遠在安徽的黃山,由于山路陡峭,從山腳下向山頂各處運輸物資格外不易。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緩解,大疆FC30運載方案,正在讓山地運輸不再“難于上青天”。
大疆運載解決方案工程師李興龍介紹,大疆FC30運載無人機直接將物資從山下運到山頂,黃山的挑山工人只需要將山頂的貨物分發到該片區其他物資需求點,運輸距離縮短至數百米,大大減輕了他們的搬運壓力。目前,該方案已在全國部分地形、氣象較為復雜的山區進行了試點應用。
一架架從深圳飛出的工業無人機,正沿著低空航線,穿過松海云川,飛向全國各地,在藍天白云間劃出深圳產業足跡。
產業革新
eVTOL步入商業正軌
近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國在陸空兩棲飛行汽車領域已走在了世界前列。他建議,應加大力度鼓勵發展飛行汽車,加快開展飛行汽車在產品管理、產品認證、標準體系設計等方面的前瞻性頂層設計與規劃。
對于飛行汽車,深圳人或許并不陌生。早在2023年高交會上,小鵬匯天陸空一體式飛行汽車首次對公眾展出,這輛酷炫又極具科幻感的藍白色飛車,一亮相就成為展會的亮眼新星。
較傳統載人直升機而言,這樣具備無人駕駛、純電力驅動、垂直起降等全新特質,滿足低空飛行需求的載人飛行器(飛行汽車、“空中出租車”等),被業內統稱為“eVTOL”。
有專家分析,從燃油到電動,從有人駕駛到無人駕駛,eVTOL的出現,勢必在未來的城市空中交通掀起一輪新的“產業革命”。
當前,全球近350家企業eVTOL設計數量已經達到700種,其中頭部開發商包括美國的Joby、Archer,德國的Lilium、Volocopter,英國的Vertical,我國的億航智能、峰飛、時的科技、小鵬匯天等。
時刻處于產業風口的深圳,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新賽道。著眼于未來城市空中交通的研發應用如火如荼,深圳的低空出行時代正悄然來臨。
2月27日,eVTOL跨城跨灣航線在深圳成功演示飛行。從深圳蛇口郵輪母港出發的eVTOL“盛世龍”經過20分鐘飛行,平穩抵達珠海九洲港,標志著eVTOL跨城跨灣航線將進入商業化運營。有專家預測,航線規模化運營后,價格可媲美地面專車服務,預估市場價格在每人兩三百元。
這一次,深圳通航領域的龍頭企業也“下場”了。
2023年9月,東部通航與峰飛航空簽署采購100架盛世龍航空器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使用峰飛航空“盛世龍”進行跨城跨灣eVTOL航線運營。
總體而言,深圳對eVTOL的布局,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而發展的勢頭,在2024年頭兩月尤為強勁。
僅僅一個多月前,深圳市低空融合飛行示范區eVTOL首飛測試在鹽田大梅沙海濱圓滿完成。繞場飛行的EH216-S型eVTOL,正是全球首個獲得適航證的eVTOL,已取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和標準適航證。
這場首飛測試也引出了另一個低空議題:想要在藍天中自由翱翔,安全永遠是首要之務。一款民用航空器怎樣證明自己的安全可靠?一定要回應一道飛向藍天的“通關密語”——適航。
適航取證就像是載人航空器的“成人禮”,它不僅是對航空器性能的全面檢驗,也是對制造商技術實力和市場信用的嚴峻考驗。
未來,深圳的空中交通還會迎來更多新型載人飛行器,只有真正經歷過這一關,才能贏得市場的青睞和市民的信任。
重塑版圖
空域改革勢在必行
一個鮮明的共識已經形成:低空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有望成為帶動高質量投資的新領域。逐鹿萬億賽道,搶占先機者勝。搶先發展低空經濟將有助于聚攏完整產業集群,主導未來發展節奏。
在全球,美、德、法、日、韓等50余個國家也在積極布局低空經濟。
在全國,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底至2024年初,已有26個省(區、市)將“低空經濟”有關內容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低空經濟熱,體現了各方對開辟新賽道、培育新動能的殷切期待。目前,深圳、上海、河南等地已經率先出臺了低空經濟發展方案。
這方面,深圳顯然有更遠更深的謀劃。深圳的視線,投向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高地的藍圖,投向融合飛行的未來版圖,投向全球低空的示范標桿,從來不局限于一域。
從產業層面來看,深圳低空經濟的生態應用價值尚未充分彰顯。toB(面向企業)、toG(面向政府)方面,目前應用集中于應急通信、能源巡檢、城市治理等小規模試點場景,大部分領域尚處空白。toC(面向個人)方面,現下應用單一,以航拍為主。不過,這也意味著低空應用產業蘊含極大價值潛力。
從政策層面看,《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讓低空從業者對于“融合空域”有了更多憧憬。深圳市政府還將協同空中交通管理機構、民用航空管理部門在符合條件的區域設立低空融合飛行試驗區,組織開展低空融合飛行活動,建立城市場景下的融合飛行標準。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要拓寬低空版圖,加速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產業聯動,空域改革勢在必行。
深圳市政協副主席陳倩雯分析指出,低空不斷增長的飛行需求和運行安全之間仍存在一些矛盾。具體表現在,低空空域管制放松與低空規劃管理加強需同步;粵港澳大灣區具備“15分鐘經濟生活圈”通用航空發展條件,但缺乏民航低空飛行申請許可依據及監管細則;且低空經濟部分核心技術仍存在“卡脖子”情況。
陳倩雯建議,深化開展低空空域改革,支持深圳探索授權地方政府低空空域管理試點;統一規則保障多場景建設。推行大灣區“低空空域”統一管理;技術引領貫通產業鏈上下游,創新開展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項目(SILAS)建設。
贊賞、新奇、疑惑、審視,低空經濟起飛,全國各地的目光看向深圳。振翅高飛的低空經濟背后,是深圳立足灣區、布局“天空之城”的勃勃雄心。一直在風口起舞的深圳,未來還會帶來什么驚喜,我們拭目以待。
(撰文 徐懷)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