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前夕,香港特區政府在政府總部舉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下稱《前海規劃》)宣講會。
國家發改委區域協調發展司司長吳樹林親臨現場,表示將與中央有關部門一道,全力支持廣東省和深圳市,以落實《前海方案》《前海規劃》為抓手,深化深港全方位合作,推動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和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部分香港特區政府部門官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約百人參會。
值得關注的是,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在會上表示,特區政府會致力把各發展中的難點、堵點一一打破,將“不通”變成“通”,將“不順”變成“順”,助力所有人抓緊擁抱灣區的機遇。
這意味著,在深港合作逐漸渉入“深水區”時,各方均已對制度創新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共識,未來跨境制度銜接必將迎來突破性進展,吸引更多港人港企北上到包括前海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生活,真正意義上進入深港雙向奔赴的“融合期”。
深港合作進入“深水區”
前海是國家級戰略平臺和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已先后三次到訪前海,親自為前海的改革發展把脈定向。2023年底,擴區后的前海迎來國務院批復的《前海規劃》,旨在推動前海在大灣區建設中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深化港深合作。
《前海規劃》涵蓋前海合作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產業發展、營商環境、城市建設、優質生活、治理模式等范疇,內容全面豐富。而最大特點則是“始終突出深港合作”,首次將“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 寫為戰略定位,并首次圍繞港人港企設置了“港資企業數、香港居民就業數、在港澳提供跨境服務和政務服務事項”等指標。
之所以出現這些轉變,一方面,是在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歷史大潮流下,香港已調整了發展思路,期待融入內地廣闊市場以實現再次飛躍。特別是2023年以來,從香港特首2023施政報告到香港特區政府發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深港都已邁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另一方面,深港合作多年,特別是前海在金融、法治、建筑、財稅等多領域多維度都做了突破性嘗試,但要實現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則從思維理念到制度創新都亟須有更高形態去推動。
“深港融合發展對前海意義重大,是要將前海打造成‘兩制’融合試驗區,讓其在一個特定區域疊加、融合,使深港從物理移動的合作變為化學反應式的合作,進而達到‘1+1>2’的效果。”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認為,深港合作已進入“深水區”,亟須通過新的制度設計創新把“深水區”變為合作的“樣板區”。
對港制度銜接亟待深化
制度、規則等銜接對深港合作至關重要。在近14年的開發開放中,前海已累計推出835項制度創新成果、88項在全國推廣,制度創新指數蟬聯全國自貿片區第一;累計推出惠港政策超200條,成為內地深港合作最緊密區域。
“前海已具有率先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良好基礎。”《前海規劃》如是評價,但也同時指出“前海仍面臨制度創新系統集成不夠、與香港銜接有待深化等問題,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任重道遠”。
“不止前海,整個大灣區發展最大的特點和難點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個法律體系。在推動深港兩地資金、信息等生產要素跨境流通的過程中,涉及大量的制度規則突破,目前確實還存在堵點。”方舟說。
根據《前海規劃》,前海要“堅持依托香港、服務香港,加快推進規則機制一體化銜接、基礎設施一體化聯通、民生領域一體化融通”,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規則機制銜接”。
具體措施包括與香港建立跨境金融監管聯席協同機制,創新科技管理體制機制、合理借鑒香港及國際管理制度,聯動香港構建數字貿易跨境交易結算新機制,對接國際高標準商事制度規則,推動涉港澳司法機制綜合改革,健全深港各層級合作機制等。
“香港會繼續支持前海發揮先行先試功能,推動更多的政策創新和突破,讓成功的政策經驗輻射至整個大灣區以至全國。”曾國衛直言,《前海規劃》對支持香港特區豐富“一國兩制”實踐,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和引領方向。
“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作為,主動聯系各灣區城市,優勢互補、深化合作,致力把各發展中的難點、堵點一一打破;將‘不通’變成‘通’,將‘不順’變成‘順’,推出更多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措施,讓香港和海外的人才和企業,以至普羅市民,都可以抓緊擁抱灣區的無限機遇。”曾國衛說。
前海、香港達成強烈共識
事實上,前海已加快率先在各領域與香港不斷推進規則機制銜接,以更大力度開展制度型開放壓力測試。
比如,分別與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聯合發布“風投創投18條措施”“知識產權16條措施”;累計讓22類港澳專業人士經備案(登記)即可在前海執業,并還試行建筑師負責制;允許港資企業選擇香港法律來解決合同糾紛,也可以選擇香港作仲裁地,實施“港資港法港仲裁”等。
國家各部委支持前海力度也明顯提升,出臺實施的“金融30條”“海關18條”“海事18條”等政策,均從頂層設計上對深港合作予以開放態度。
就在農歷新年前兩天,港深兩地政府組織的前海建設專班首次會議在前海舉行,就如何推進落實《前海規劃》相關目標進行深入交流。盡管公開報道并未透露更多商談的具體內容。但雙方均表示“達成強烈共識”,將推動深港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高水平的交流合作。
據前海管理局常務副局長黃曉鵬介紹,接下來前海將進一步加強改革的系統性、集成性,完善區域治理模式,構建行政區和經濟區適度分離、優勢疊加的管理體制,積極拓展港澳人士、專業機構參與前海開發建設的新模式。
同時,出臺“支持前海深港深度合作融合發展措施”,穩步推進市場準入、標準規則、專業資格等領域規則銜接,包括進一步擴大港澳專業人士便利執業范圍,落實香港居民個人所得稅政策,對其個稅超過香港稅負的那部分予以免征,支持香港“八大中心”建設。
“前海是支持香港優勢產業拓展內地市場的重要載體,也是內地企業通過香港‘引進來、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抓手,有助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曾國衛呼吁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透過其龐大的網絡和影響力,共同推動各界積極參與前海和大灣區建設,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記者 張瑋)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