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深圳舉行,產業科技創新成為焦點話題。如何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討論。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接受GDToday專訪表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以香港為紐帶聯通廣東與世界,推動中外教育交流、吸納國際高端人才,并以此為基礎重點打造新型交叉學科群,為產業科技發展提供動能。
GDToday記者:即將迎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校十周年,您作為創校校長帶領學校一路走來有何感受?新的一年學校將聚焦哪些方面繼續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徐揚生:光陰荏苒,今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迎來辦學十周年。回想十年前,我們在深圳龍崗的一片荒蕪空地與幾幢廢舊的廠房上創校,到如今現代美麗的萬人大學,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和高度認可,也為國家高等教育改革及自主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探索了有益經驗。這些辦學成績的取得,源于我們始終堅持高起點建設、高質量發展。在新的一年里,我們將一如既往地依據廣東省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在人才隊伍、學科建設、國際合作等領域奮勇爭先、貢獻力量。
GDToday記者:目前學校具體有哪些規劃?如何利用國際化辦學特色打出優勢?
徐揚生:開展國際化建設、打造一流人才培養環境是我校發展的重點戰略。我們將充分利用香港的橋梁與紐帶作用,通過香港這個世界窗口聯結起國際教育合作網絡,增進與世界大學校長的聯誼,推動中外大學校長對話與交流;鼓勵在一線的高科技專家和青年學者進行密切交流和科研合作;對接國家任務需求,吸納國外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推動中外教育交流與合作。
此外,我校還將面向全球集聚一流人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與經濟引擎,對于人才的需求尤為迫切。我們將繼續對標世界一流學府,在凝聚現有人才的基礎上,面向國際吸納頂尖的科研人才和教育專家加入我們的團隊,以一流人才吸引更多一流人才,以此擴大國際化創新型人才培養規模及提升質量,也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GDToday記者:作為院士校長,您覺得學校在科研領域可以為廣東產業科技創新提供怎樣的支持?
徐揚生:我們一直堅持大力建設緊密契合區域產業及社會發展需求的新型學科群。學校依托世界頂尖科學家團隊,瞄準國家及大灣區戰略需求,重點打造一流的新型交叉學科群,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學科建設按照“突出重點、交叉融合、協同創新”的發展思路,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醫學、材料與能源、經濟金融、公共政策、音樂藝術與文化等領域,對標國際學術前沿,擴大培養博士研究生規模,加以重點建設發展。
(文字 李心迪 海報 霍維露 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