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滿載日用瓷器等民生物資的X8186次中歐班列,從深圳平湖南國家物流樞紐駛出,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境,在哈薩克斯坦跨越里海后,最終抵達格魯吉亞第比利斯。該趟列車采用“鐵—水—鐵”多式聯運方式,全程跨越近9000公里,運行約25天,比傳統全程海運節省約20天。
該班列為中歐班列(深圳)首趟“跨里海”鐵海聯運國際班列,成功開行意味著深圳成功連接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是深圳參與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拓展中歐班列南通道布局的最新成果。里海、黑海沿線國家眾多、需求旺盛,開辟“跨里海”路線,可以更好發揮中歐班列(深圳)的戰略通道作用,也能更好地服務廣東外向型經濟發展,為本地企業出海提供穩定可靠高質量的物流通道保障。
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是一條集鐵路和海上運輸于一體的多式聯運通道,東起哈薩克斯坦多斯特克,西至阿塞拜疆巴庫,橫跨亞歐大陸。相較于傳統海運路線,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不僅路徑更短,而且運輸的整體可控性和可靠性也顯著提升。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中歐班列(深圳)將在“跨里海”班列基礎上做進一步延伸,打通跨里海、跨黑海“鐵—海—鐵—海—鐵”多式聯運方式堵點卡點,形成深圳與歐洲“陸上直達+鐵海聯運”多元化通道布局,為粵企拓展“兩海”及地中海沿岸、中東歐及西歐國家市場提供更便捷的物流服務,有效提升境外通道的抗風險能力和發展韌性,保障國際供應鏈、產業鏈穩定。
(記者 戴曉曉)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