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最新消息
↓↓↓
新皇崗口岸聯檢大樓
預計2025年底建成
10月1日,新皇崗口岸聯檢大樓項目地下室主體結構B1層最后一塊梁板順利澆筑完成,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為后續的地上主體結構施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0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出席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會議時透露,香港特區政府正與深圳市政府共同全力推進皇崗口岸和沙頭角口岸重建項目。
會上,鄧炳強表示,新皇崗口岸重建項目力爭2025年底基本完成皇崗口岸聯檢大樓的建設。
新皇崗口岸效果圖
采用“一地兩檢”通關模式
設計日通關量約20萬人次
新皇崗口岸聯檢大樓項目總占地面積8.7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68.97萬平方米,于2021年5月開始組織基坑工程施工。
記者從香港特區政府獲悉,新皇崗口岸竣工使用后,將會采用“一地兩檢”的安排,并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通關時間將由原來的20分鐘縮短至5分鐘,并與深圳地鐵7號線及香港地鐵北環支線等5條軌道線路相連。
新皇崗口岸設計的通關流量約為每日20萬人次,而在港鐵北環線支線開通后,更可以提升至每日約30萬人次,跨境車輛的設計通關流量則大約為每日1萬5千架次。
同時,深港兩地會在口岸開通之后不斷監測通關流量,并利用創新科技和其他可行的方法提升旅客通關效率,以應付日后的實際旅客流量。
新皇崗口岸“垂直疊放”的高效通關規劃布局
構建深港緊密互動圈
促進深港科技創新緊密交流合作
皇崗口岸,是全國首個、深港之間唯一一個客貨運渠道均實行24小時通關的陸路口岸,自1991年8月開放旅檢功能以來,已運行33年。
2019年6月,皇崗口岸正式啟動重建工作。
皇崗口岸新舊對比圖
2021年,香港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以及構建“雙城三圈”,釋放出香港主動推進深港融合發展的強烈信號。皇崗口岸作為“港深緊密互動圈”核心節點,其建設是構建“雙城三圈”最堅實的一步,將連接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光明科學城、寶安國際機場等重點地區,串聯整個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
新皇崗口岸對構建深港緊密互動圈,促進深港科技創新緊密交流合作起到重要作用。未來,新皇崗口岸不僅可以滿足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人員便捷往來的需要,還將釋放近50萬平方米的土地空間用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方園區建設。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