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第一方陣、帶動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GDP增長超過1倍、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696項……5月29日,廣東省商務廳聯合前海管理局在深圳前海舉辦廣東自貿試驗區投資促進前海對接會,全面推介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情況。
圖為前海蛇口港一派繁忙。圖源:南方日報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地,是廣東自貿試驗區的重要使命。9年來,廣東自貿試驗區圍繞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粵港澳合作、營商環境建設等領域先行先試,從“蕉林綠野”蝶變為現代化新城,形成了銳意創新的制度體系、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獨具特色的粵港澳深度合作、完備的現代化產業基礎。
達成3個“第一”
形成制度創新成果696項
會上介紹,廣東自貿試驗區已初步建成全國改革創新“試驗田”,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696項。
其中,跨境人民幣全程電子繳稅等改革創新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在全國復制推廣改革創新成果占全國的25.7%。對接港澳跨境專業服務規則新探索等8個案例成為全國最佳實踐案例,占全國的9.5%。
值得一提的是,前海、南沙、橫琴在制度創新方面達成3個“第一”——經第三方權威評估,在全國71個自貿片區中,前海制度創新指數居全國第一,位列中國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榜首,營商環境接近香港、新加坡水平;南沙投資自由化指數居全國第一;橫琴政府職能轉變指數位列全國第一梯隊。
三大平臺GDP增長超1倍
吸引世界500強企業101家
從全國來看,當前,廣東自貿試驗區經濟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第一方陣,各項經濟指標位居全國自貿試驗區前列。從廣東全省來看,廣東自貿試驗區以全省萬分之六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省1/3的外資和7.8%的外貿進出口,成為廣東省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具體到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的經濟增長表現,會上透露,廣東自貿試驗區帶動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GDP由2015年2244億元,增長到2023年5260億元,增長超過1倍。
在吸引外資方面,廣東自貿試驗區吸引世界500強企業101家投資509個項目,集聚總部企業272家,實際利用外資539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超過1.2萬億元。
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孫斌表示,經過9年的不懈努力,廣東自貿試驗區已建設成為全國開放程度最高,發展速度最快,營商環境最優的地區之一。
持續擴大開放
要素自由便利流動走在全國前列
對標國際先進自由貿易港政策體系,廣東自貿試驗區持續擴大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對外開放,實現貨物、資金、人員、數據等要素自由便利流動走在全國前列。
投資方面,廣東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由190條縮減至27條,制造業條目清零,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較全國版實施6項更加開放舉措。
貿易方面,一港通、組合港成效顯著,實現大灣區內地9市全覆蓋。南沙、前海的國家進口貿易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封關運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人貨分離、分類管理”的分線管理模式全面落地。
金融方面,跨境人民幣貸款、雙向發債、雙向人民幣資金池、雙向股權投資、資產轉讓、金融基礎設施等“六個跨境”率先落地,自由貿易(FT)賬戶體系成效初顯。
稅收方面,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可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可享受15%的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港人港稅”“澳人澳稅”落地見效,稅負水平接近香港、新加坡等國際公認的自貿區。
粵港澳合作方面,粵港澳跨境支付、跨境理財通、跨境車險等業務率先破冰,港澳建筑師、醫師、稅務師等23類專業人士可在區內便利執業。
(記者 劉思敏)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