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深圳分站 > 大圖新聞

創新到科學城,創業到光明區,粵港澳大灣區“科創新勢力”崛起

2023年09月06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一往無前,奔赴光明。

  2018年4月,深圳市委市政府落子布局光明科學城。同年9月19日,光明區正式揭牌成立。

  作為深圳最年輕的行政區,光明區的成長軌跡幾乎就是光明科學城的建設崛起軌跡。

  五年時間,這艘代表深圳參與未來科技競爭的“沖鋒舟”,已經誕生很多讓世人刮目相看的“深圳速度”,激蕩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春潮,發生翻天覆地的城市巨變,正崛起成為原始創新策源地、科研經濟先行地、創新人才集聚地。

  從今天開始,南方日報將持續推出《一往“5”前向光明》系列報道,梳理光明區躍遷背后的故事經驗,為讀懂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一線視角。

  日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一批深圳學術“大牛”入選。中國科學院的增選有效候選人中,包括來自深圳醫學科學院(籌)、深圳灣實驗室的顏寧和來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王立平。他們有一個共同交集點,就是均投身在光明科學城的火熱建設中。

  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光明科學城經過數年打基礎,正在崛起為粵港澳大灣區勢頭迅猛的“科創新勢力”“產業新高地”。在24個重大科技創新載體加速建設的同時,“創新到科學城,創業到光明區”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截至2023年6月,已推動20余支院士團隊聚集光明,引進、培養各類人才18.21萬人,各領域高層次人才突破2000人,以及科研院所人才突破5400人。

  鍛造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倚天劍”

  4月27日,在首屆光明科學城論壇主題演講活動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楊學明分享了他的愿景:“先進光源裝置已經成為世界級科學中心的重要標志,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發展非常重要。我們在深圳推進先進光源裝置建設,希望真正能產生世界上最亮光源,為科學研究提供重要平臺。”

  楊學明院士的愿景正在加速實現。作為深圳建市以來投資最大的科學設施,自由電子激光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窗口指導”,已于6月底啟動建設,建成后將成為世界頂級的第四代先進光源大科學裝置,為相關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研究提供世界領先的研究工具。

  當自由電子激光建設邁開關鍵一步的同時,光明科學城第一批開工建設的大科學裝置——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兩個大科學裝置已經迎來收獲的喜悅。今年,兩個設施首批團隊已入駐,并已購置超1500臺/套科研設備,將有力提升深圳市多維度生物系統檢測、多層次生物儀器開發、治療性細胞設計合成,以及重大腦疾病的發病機制和診斷干預策略、類腦智能技術研發和模式動物等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能力。

  科學研究趨勢表明,大科學裝置已經成為現代科學技術諸多領域要取得突破的必要條件,是交叉學科發展的硬性保障。

  圍繞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科學領域前沿方向,合成生物、腦解析與腦模擬、自由電子激光、鵬城云腦Ⅲ、材料基因組、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二期)等9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串珠成鏈,將成為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倚天劍”。其中,鵬城云腦Ⅲ納入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

  加速崛起的光明科學城,也是一個代表著開放、共享、協同的“創新共同體”。9大設施將全部面向全球科研機構、企業、個人開放共享,為國內外科研工作者提供大型科研物質條件。香港科技大學已全面參與光明科學城腦解析與腦模擬設施的設計。自由電子激光已面向港澳科技創新需求布局建設實驗線站。

  營造產生“0-1”創新科研環境

  深圳灣實驗室,分子生理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副所長閆致強正在帶領團隊尋找人類五感世界的最后一塊拼圖。他長期在感覺神經生物學領域探索。盡管面臨激烈國際競爭,其團隊的研究成果也已躋身最前沿。

  2020年,閆致強加盟深圳灣實驗室,此時,深圳灣實驗室剛成立一年多。但閆致強被實驗室“努力做世界一流科研”的氛圍和前景深深吸引。“各學科交叉,交流機會多,各方面支持到位。”他認為,這里最好的地方是“以人為本”,對科學家充分信任、包容,科研管理體制符合科學規律,能充分釋放科學家的創造力。

  作為省級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實行自由探索與協同攻關雙輪驅動模式,以BT+IT融合及多學科交叉為優勢特色,力促基礎研究帶動應用技術群體突破;通過實行“以才引才”策略,已入駐百余個PI課題組,在職人員1200余人,高層次人才近200人,科研技術人員占比89%。

  深圳灣實驗室是光明科學城新型科研機構加速集聚的縮影。如今,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全面投入使用。深圳醫學科學院(籌)擬建設國際領先的生物醫學領域八大研究所,將提升深圳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醫學科研水平與產業轉化能力。南方科技大學光明高等研究院已開工建設,將布局建設先進光源中心、低溫物理中心、生命醫學中心等8個科學中心。武漢理工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也陸續在光明科學城布局創新資源。

  一個寬松、沒有后顧之憂的科研環境,有助于大腦產生“0-1”的創新。這不僅需要新型科研機構在“小生態”上破舊立新,更離不開“大生態”的破舊立新,也就是科技創新新型舉國體制的落地探索。

  新型舉國體制的關鍵之一是有為政府。深圳市科技資金每年以穩定科研經費支持科研機構自主開展科研項目,科研機構既能自主選擇與國際前沿對接的課題,又能通過設立開放性課題的方式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合作。為了探索“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的科學城發展“深圳路徑”,光明科學城突破傳統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分離管理、封閉運營”舊體制和“全額財政投資”舊模式,在國內率先打造“投建運轉”一體化綜合統籌為主體的深圳市光明科學城發展建設有限公司,其綜合運用“多元融資渠道”籌措1018億元建設運營資金,全面介入科學城建設工作。

  此外,作為國內首部科學城專項法規,《深圳經濟特區光明科學城發展促進條例》已于6月1日起施行,聚焦治理結構、規劃建設、科學研究、成果轉化、人才環境、保障與服務等方面提出64條具體法律條款,為光明科學城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個“腦袋”通盤考慮科研產業全鏈條

  正如大江大河發源于高原山地,基礎研究最終都將導向應用研究。在光明科學城加快落地建設九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聚科研機構、科研人才的同時,科技成果轉化的“齒輪”也開始越轉越快。

  從2019年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打下第一根樁基開始,一批批合成生物領域的創新創業者就已經“聞風而動”。

  深圳賽橋生物創新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2月,在光明科學城的土壤上迅速扎根壯大,已發展成為國內細胞與基因治療儀器設備頭部企業。2022年開始,賽橋生物每個季度都有一款主打產品上市并批量交付客戶。

  談到光明科學城合成生物產業發展,不得不提到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在這座體量不大的樓里,探索出了“樓上創新、樓下創業”綜合體1.0模式。“樓上”科研人員開展原始創新活動,解決基礎科學問題,支撐產業進行核心技術攻關;“樓下”構造產業孵化空間,為初創企業提供“拎包入駐”的共享實驗平臺及智庫支撐。

  從創新中心起步,到提供衛光生命科學園、恒泰裕·華南醫谷等高質量專業產業園打造合成生物產業園,集中承載創新中心遴選出的合成生物關聯企業,迭代形成“中心創新、圈層創業”綜合體2.0模式,并推廣到腦科學與類腦智能領域,僅用了短短三四年時間。截至6月,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累計組織11批超300家企業遴選,推動42家總估值超164.8億元的合成生物企業落地光明。

  這背后是“操盤手”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用一個“腦袋”通盤考慮從科研到孵化器、產業園、大設施等各個環節的事宜,為破解科研、產業“兩張皮”的痛點提供了機制保障。

  來自政府的重磅加碼,為產業迅猛發展燒了一把“旺火”。光明區全國率先發布《關于支持合成生物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支持腦科學與類腦智能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截至2023年8月,已累計發放資助4545.49萬元,真金白銀支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關聯產業加速發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合成生物產業、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產業為先鋒,光明科學城探索出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正在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個科技自立自強的光明科學城故事,正在春潮涌動的大灣區精彩演繹。

  (撰文 柳艷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岚皋县| 厦门市| 锦屏县| 扎鲁特旗| 大冶市| 攀枝花市| 西青区| 大同县| 芜湖市| 道真| 东莞市| 威远县| 郎溪县| 克东县| 五家渠市| 杂多县| 商南县| 北川| 怀仁县| 元江| 铁力市| 睢宁县| 安义县| 孝昌县| 岐山县| 咸宁市| 上栗县| 图木舒克市| 康定县| 浦北县| 临泽县| 兖州市| 石城县| 亚东县| 孝感市| 娄烦县| 酉阳| 疏勒县| 历史| 安康市| 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