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未來各區的區域中心在哪里?重點產業片區又將如何規劃?
近日,深圳各區陸續公示了面向2035年的國土空間分區規劃草案。記者梳理發現,各區對標深圳全市國土空間規劃總體要求,科學統籌片區內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著力打造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共同把深圳這座城市規劃得更好、建設得更美。
福田區:“一核三極融圈”
《深圳市福田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草案)》顯示,圍繞中心城區功能,福田將打造“一核三極融圈”的總體城市開發格局。
一核:福田中心區。
三極:“三大新引擎”發展極核,具體包括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環中心公園活力圈。
融圈:包括四個“業創居游”復合活力圈,河套深港科創圈、香蜜湖—車公廟活力圈、環中心公園時尚創新圈、梅林宜居宜業生活圈。
在產業空間方面,福田以“三大新引擎”為牽引升級打造“八大片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福田中心區、華強—上步片區、梅林—彩田片區、大金沙—車公廟片區、八卦嶺片區、安托山片區。
羅湖區:“兩軸兩帶三心四片”
《深圳市羅湖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草案)》顯示,羅湖將積極探索適應小地盤、高密度城市中心區發展轉型的規劃治理新路徑,將城區職能定位為:金融中心和國際消費中心、區域綜合交通樞紐、現代服務業和創新創意產業集聚區、深港融合發展先行區。
為實現未來發展目標,羅湖將構筑全方位開放格局,實施“中優”、“東進”、“南聯”、“北拓”的區域發展策略,構建“兩軸兩帶三心四片”的城區開發格局,實現羅湖全域均衡協調發展。
兩軸:中心功能拓展軸、深港東部創新發展軸。
兩帶:南部綜合服務帶和北部創新發展帶。
三心:羅湖綜合服務中心、清水河產業創新中心和大梧桐生態創新中心
四片:銀湖片區、布心-水貝片區、新秀片區、蓮塘片區。
羅湖還特別提出要打造成為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將優化深圳站、羅湖口岸功能,打造“口岸+高鐵+城際+城市軌道”的國家級客運樞紐,高標準建設集高鐵、城市軌道于一體的羅湖北站樞紐,引入深汕高鐵,研究預控深汕城際鐵路線位,全面融入灣區1小時交通圈。
鹽田區:“三帶、三心、三組團”
《深圳市鹽田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草案)》顯示,鹽田將職能定位為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世界級濱海旅游目的地、國際航運樞紐和離岸貿易中心、現代海洋城市示范區、東部濱海區域的綜合性服務中心。
結合"七分山,三分城,一面?!钡乩硖卣?,鹽田規劃“三帶、三心、三組團”的城區開發格局。
三帶:半山生態休閑帶、港產城融合發展帶、濱海創新發展帶。
三心:沙頭角綜合服務中心、鹽田港城綜合服務中心、梅沙濱海旅游服務中心。
三組團:沙頭角組團、鹽田組團、梅沙組團。
在產業方面,鹽田規劃構建“5+3+1”的特色化現代產業體系。積極發展數字創意、現代時尚、高端醫療器械、海洋經濟、大健康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布局合成生物、細胞與基因、深地深海三大未來產業,高標準打造鹽田一大鵬東部濱海先進制造業園區。
南山區:“雙核雙心、兩軸三片”
《深圳市南山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草案)》顯示,南山將打造成“世界級的創新之都、現代化的宜居之城、國際化的魅力之灣”,構建深圳市的科技創新中心、商務金融中心、高等教育中心,國際航運樞紐,總部經濟、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區和都市休閑旅游基地。
南山區聯合前海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引擎,構建“雙核雙心、兩軸三片”的城區開發格局。雙核:深圳灣CBD、前海城市新中心,作為市級功能中心承擔城市綜合性服務職能。
雙心:西麗中心、蛇口中心,作為城市功能節點承擔所在片區的公共服務功能及產業升級輻射功能。
兩軸:科技創新軸、總部經濟軸,有效聯通外部優勢資源,強化協同發展。
三片:北部協調發展示范片區、中部創新發展示范片區、南部國際化濱海城區,承載轄區特色戰略功能。
在產業空間規劃方面,南山明確引導產業空間覆蓋創新全鏈條,規劃北部發展源頭創新,中部發展孵化轉化,南部發展創新總部。在生活方面,南山圍繞居住地和工作地打造15分鐘生活圈。在生態和文化方面,南山將構建“三帶五片六廊多點”的生態空間格局,充分挖掘和保護利用歷史文化、海絲文化、改革開放文化、科技創新文化等文化資源和記憶空間,展現南山區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歷史與當代文化遺產。
寶安區:“兩心三特、兩軸四帶”
《深圳市寶安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草案)》顯示,寶安將落實前海、臨空經濟區等重大空間發展戰略,推動構建“兩心三特、兩軸四帶”的城市空間結構,形成均衡發展、特色鮮明的城市開發格局。
兩心 :前海中心、寶安北中心,作為市級功能中心承擔綜合性服務職能。
三特:依托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重點科技創新平臺,打造具有區域輻射帶動能力的城市功能節點。
兩軸:落實前海深改方案推動寶安大道沿線地區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城區的發展質量。
四帶:推動區域協同依托跨江通道、區域性干道、交通干線,塑造科技創新協同帶。
龍崗:“一芯兩核多支點”
《深圳市龍崗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草案)》顯示,龍崗將形成“一芯兩核多支點”的城市發展格局。
“一芯”:即高標準建設“灣東智芯”。發揮深圳國際大學園的源頭創新優勢,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布局重大基礎研究平臺及產業創新載體,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支撐平臺。
“兩核”:包括東西兩核。西核為高品質建設信息數字核,整合平湖中心、坂雪崗科技城、甘坑新鎮三大片區,提升區域綜合服務能級,高品質建設信息數字核。東核為高水平打造低碳智造核,整合東部高鐵新城、寶龍科技城、國際低碳城,充分發揮高鐵樞紐效應,高水平打造低碳智造核。
多支點為整體規劃、有序建設“兩鎮兩城兩谷”即云創小鎮、龍園客韻文創小鎮、布吉新城、阿波羅未來產業城、清林綠谷、橫崗光學智造谷,形成全域平衡、功能協同的多點支撐格局。
在產業空間布局中,將以“創新走廊+創新園區”為載體整合龍崗產業空間組織模式,形成重點突出、高效協作、多樣化與特色化并存的“一核、一廊、兩區、多組團”產業空間布局。
龍華:“一環一軸、雙心多點”
《深圳市龍華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草案)》顯示,龍華職能定位為中部區域的綜合性服務中心,數字經濟核心區,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綜合交通樞紐服務區,特色化、數字化時尚消費活力區,目標是建設數字龍華、都市核心。
一環:生態休閑綠環,依托陽臺山、塘朗山、大腦殼山等山體,以及觀瀾北部生態綠地,構建生態休閑綠環。
一軸:龍華城市發展主軸,依托觀瀾河生態走廊、梅觀創新走廊、龍瀾智造走廊,構建深圳南聯北拓的城市中軸。
雙心:龍華市級功能中心、北站城市功能節點。多點:指九龍山等重點片區和黎光等功能節點。
產業分布上,龍華北部重點以人工智能、數字生命、醫藥和智能網聯產業為主(九龍山數字城);中部側重數字時尚,5G電子信息產業;東部側重智能制造,工業互聯;南部側重總部經濟、商業等中心產業的建設。
坪山:“一核兩帶四區”
《深圳市坪山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草案)》中提出,坪山將堅持“產業強區”戰略,以全球視野謀劃產業鏈提質升級,以國家高新區為重點空間,推動“全球研發坪山轉化”,引導三大主導產業集聚發展,建設成為深圳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核心承載區,分別為智能網聯汽車板塊、生物醫藥板塊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板塊。
一核:坪山中心。承擔深圳都市圈東部區域的產業服務功能和綜合服務功能。
兩帶:城市綜合發展帶,科技創新產業帶。
四區:中心城區,高新片區,碧湖片區,生態片區。
光明:“一心兩區,一環雙廊”
《深圳市光明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草案)》顯示,光明將構建疏密有致、山水共融的“一心兩區,一環雙廊”的總體空間格局。
一心:光明中心區與公明中心區共同組成光明中心,是集總部辦公、科技服務、文化交流、生態休閑、交通樞紐于一體的區域性綜合服務中心。
兩區:大科學裝置引領區和先進制造業集聚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源頭創新核心引擎和灣區科研經濟主陣地。
一環:以巍峨山、大頂嶺、 大雁山、五指耙、公明水庫等山水田園為主體形成的生態綠環。
雙廊:龍大科技創新走廊和茅洲河創想活力走廊,鏈接區域、匯聚創新活力、體現高質量發展、彰顯高顏值風貌。
大鵬:“三城三灣一組團”
《深圳市大鵬新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草案)》顯示,大鵬新區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中,轉變傳統保護思路,探索各類自然資源創新利用模式,重點發展海洋、生物、旅游、綠色能源產業,強化陸海一體化生態保護,加強陸??臻g統籌指引,并凸顯獨具特色的山海景觀風貌,精細化打造高品質特色公共空間,傳承與發揚大鵬多元特色文化。
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大鵬提出了“三城三灣一組團”的城市開發格局。
三城:包括葵涌綜合服務新城、大鵬旅游服務小城、新大旅游服務小城。
三灣:包括壩光科學創新灣、龍岐海洋活力灣、大鵬綠色經濟灣。
一組團:南部生態旅游組團。
在產業布局中,根據規劃草案大鵬將打造多元融合的綠色產業發展。合作共享,共創大灣區世界旅游目的地提高大鵬旅游品牌知名度,深挖海洋產業資源潛力釋放產業發展活力,聚焦生物產業優勢領域推動產業資源加速匯集,并依托綠色能源產業基礎加強多元產業融合。
深汕:“一心、兩軸、三帶、四組團”
根據《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深汕特別合作區總體發展目標為“深圳都市圈戰略增長極、創新發展的山水田園新城”,戰略定位為區域協調發展示范的濱海新區、深圳自主創新拓展的產業新城及城鄉融合發展的現代田園都市。
深汕將打造“一心、兩軸、三帶、四組團”的城鄉空間總體開發格局,順應多元地形地貌特征,依托主要道路和河流有機串聯發展空間,建立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組團聯動的城鄉空間開發格局。
一心:城市中心組團。
兩軸:產城互動發展軸、城市綜合發展軸。
三帶:沿海綜合發展帶、沿山生態發展帶、西部智造產業帶。
四組團:東部功能組團、南部功能組團、西部功能組團、北部功能組團。
在產業方面,提出構建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的“1+3+1”產業體系,明確“承接深圳、彰顯特色、服務區域”產業發展導向,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產業新城。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主導產業,以海洋產業、康養產業、綠色生態農業為重點,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
(記者 崔璨)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