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蓬江區勝利路上,坐落著香港團隊管理的珠西創谷(江門)科技園。如今,越來越多的港澳科技達人,在此研發著人工智能、環保及能源、電子商貿等領域的創新產品,一批科創企業正在崛起。
珠西創谷(江門)科技園是江門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縮影。江門與港澳有著深厚的聯系,近年來合作愈加頻繁,人文交流更加密切。面向新未來,江門提出要深入推進“港澳融合”工程,推動與港澳合作再上新臺階。江門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牢牢把握服務港澳的初心,積極回應港澳重大關切,建立行之有效的合作機制,持續拓展江門與港澳合作深度廣度,促進與港澳融合發展,攜手港澳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推進跨境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搭建跨境金融服務平臺
去年,江門市市場監管局在全國率先上線試運行商事登記“智能灣區通”,將“商事登記+智能審批”改革延伸到港澳地區,讓港澳同胞在江門辦公司可以遠程身份認證、離岸智能辦照、全程自助辦理。
商事登記“智能灣區通”自主申報、智能審批的登記新模式,為江門市外商投資企業登記領域帶來革命性改變,也為港澳創業者在江門發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辦事渠道。
11月2日,中共江門市委十三屆十六次全會召開,全會提出,江門將大力實施“灣區通”工程,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循環暢通;簡化往來港澳商務簽注手續,提升人員車輛往來便利度;謀劃建設綜合保稅區,深化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粵港澳“跨境一鎖”推廣應用,提高口岸建設和通關服務水平;支持港澳資企業出口轉內銷,深耕國內市場。
同時,江門與港澳金融合作也會進一步加強,搭建跨境金融服務平臺,吸引港澳資金投資江門基礎設施、現代產業和重大項目。
深入對接港澳高標準市場規則
推動職業資格和行業標準互認
8月,江門市印發《江門市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實施方案》,其中明確將全面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保護、專業人才培養等領域合作,充分利用港澳地區知識產權國際化服務資源,提升企業知識產權布局和海外維權能力,加強信息通報和執法協作,開展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機構交流合作。
這是江門持續深入對接港澳高標準市場規則的具體實踐。接下來,江門將推進與港澳在市場準入、標準認定、產權保護等方面接軌,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推動職業資格和行業標準互認,促進港澳專業人士在江門便利執業;擴大對港澳服務業開放,深化文化、醫療、法律、建筑等專業領域合作。
此外,江門將加強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澳門生產力中心等機構合作,引入市場化國際化服務理念、服務標準,實施“清單式”管理為港澳資企業提供更多“港味”“澳味”的專業服務。
深化與港澳公共服務領域合作
引進港澳優質教育機構在江門辦學
今年9月,“江門—香港跨境通辦政務服務專區”正式啟用。專區啟用后,香港企業和居民“零出關”即可辦理超400項江門政務服務和65項廣東省任一城市政務服務事項,為粵港融合助力。
這是繼“江門—澳門跨境通辦政務服務專區”之后,江門市在境外設立的第二個綜合性政務服務專區。今年4月啟用的“江門—澳門跨境通辦政務服務專區”,讓澳門企業和居民“足不出關”即可辦理超300項江門政務服務。
兩個專區的啟用,是江門在推進與港澳跨境政務服務便利化上狠下功夫的縮影。隨著三地往來越來越密切,公共服務領域的合作也更頻繁。
江門提出,將優化提升港澳跨境通辦政務服務專區功能,讓港澳同胞足不出港澳、一站式辦理;加強與暨南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等僑港澳高校及科研團隊合作,大力推動科技成果在江門轉化落地。積極引進港澳優質教育機構在江門辦學,強化江門與港澳職業教育合作,做好港澳籍人員子女就學保障工作。
在醫療衛生領域,江門將支持港澳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主體在江門設置醫療機構,做好港澳居民跨境就醫、康養政策銜接。此外,通過減稅降費、定向采購、金融扶持等措施,助力初創企業跨越創業脆弱期,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前來江門學習、就業、創業、生活。
■一線爭先
香港人工智能博士回鄉創業實現“加速跑”
“未來帶更多香港科技初創企業到江門”
11月2日,中共江門市委十三屆十六次全會召開,提出深入推進“港澳融合”工程,推動江門與港澳合作再上新臺階。香港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工程學博士、香港科技協進會會長、江門市云訊電子設備有限公司創始人(下稱“云訊電子”)馮威棠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后將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優勢,助力香港科技初創企業開拓內地市場。
“我們計劃籌備‘粵港澳大灣區9+2創科對接會’,帶領香港創科企業、大學創科團隊或其他中小科技企業前往大灣區9個城市進行商業配對,達成落戶共識,其中江門將會是第一站。”馮威棠說。
早在2017年,馮威棠這名祖籍江門的香港“70后”便帶著他的創業項目“精準服藥系統”,來到了珠西創谷(江門)科技園,創立云訊電子,重啟創業之旅。在他看來,江門作為全國首批小微雙創示范城市之一,隨著區位條件、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已成為港澳青年才俊創新創業的首選地之一,未來擁有廣闊發展前景。
攜科創成果回鄉創業如今企業估值過億
“在醫院,患者不需要排長隊取藥;在家里,有手機小程序按時提醒吃藥;服藥時,只能打開對應服用時間的藥盒……”馮威棠如是介紹他的“自動分藥機+共享藥盒”智能醫療產品。據了解,借助物聯網技術,上述醫療產品可以實現快速準確分藥、服藥提示指導、醫患即時溝通等功能。
馮威棠的創業項目最早出生于香港,但限于成本高企、產品難以投入市場等現實因素,他將目光瞄準粵港澳大灣區,期望尋找一個更適合創業的地方。多次實地考察以后,與香港地緣相近、人文相通的江門成為他的首選。
馮威棠分析,江門是創業的成本洼地,生產、生活成本相較于大灣區其他城市低。江門也是全國首批小微雙創示范城市之一,重視、支持科技創新,向港澳創新創業企業提供了許多貼心服務和政策支持。
回江之初,馮威棠感受到了家鄉的支持。
“公司剛落戶時,博士后創新(江門)示范中心蓬江分中心就找來8家醫院,幫助我們對接項目。”馮威棠回憶,“當時既沒產品實物也沒模型樣板,8家醫院的代表人不僅耐心了解項目,還對產品研發提供了很多寶貴意見。”
馮威棠還記得,在江門市及蓬江區人社部門的幫助下,“藥盒,分藥及服藥監察系統——物聯網,共享藥盒”項目入選“2018年度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劃”。這是當時江門唯一一個獲得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資助的項目。由此,馮威棠獲得20萬元的國家資助,另外江門市人社局、蓬江區人社局還各提供了10萬元的扶持資金,總共40萬元的資金讓馮威棠團隊度過了創業之初的艱難階段。
在江門沉淀多年,馮威棠和項目團隊現已擁有10多項專利,憑借先進技術、低成本造價和獨特的商業模式,在國內外的創業創新賽事和評選中共計獲得超過30個獎項。在前年,云訊電子就已獲得200萬元天使投資。在2020年,馮威棠的企業估值已過億元。
籌備創科對接會助推融合發展
如今,正如飛速發展的云訊電子一樣,馮威棠的項目也經過不斷改進,進化成人工智能精準自動化配藥、派藥及服藥追蹤系統“無人藥房”。他介紹,“無人藥房”可減少分藥失誤、派藥失誤、病人服藥失誤,方便醫院和病人。
如今,“無人藥房”已在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落地,在香港和上海投入應用,馮威棠也正努力推進“無人藥房”在江門落地試點,另計劃在2025年后回到上市融資。
創業多年,馮威棠對江門這座城市的認可度不斷提升,對企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他表示,江門的生物醫藥與健康食品產業是傳統優勢產業,擁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再加上深入推進“港澳融合”工程的政策東風,江港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跨境要素的流動會更加高效便捷,公共服務領域的合作,尤其是康養產業的銜接亦會更加密切,“無人藥房”前途無限。
“對于生產型初創企業來說,項目落地、孵化、加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不免需要物色廠房擴大生產規模,完善產業鏈配套。這時,江門擁有大規模可連片開發土地,且創業成本低,優勢凸顯。”馮威棠表示,倘若產品試點順利,接下來將配合江門康養產業發展計劃,謀劃投建生產線。
作為著名僑鄉,江門與港澳淵源深厚。隨著區位條件、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今天的江門,已成為港澳青年才俊創新創業的首選地之一。另外,江門擁有眾多雙創基地、孵化器,更是為“雙創”團隊落地提供了充足的選擇。例如,由香港團隊管理的珠西創谷(江門)科技園既明白港澳“雙創”人士的需求,又熟悉內地的政策和市場,能讓港澳人士在江門放心逐夢,避免水土不服。
身為香港科技協進會會長,馮威棠透露,接下來計劃通過籌備“粵港澳大灣區9+2創科對接會”,帶領更多香港科技科創企業到江門對接落戶,實現兩地優勢互補、融合發展。
“期望有更多像我這樣懷揣著創業夢想的香港青年,到江門這片土地上創造無限可能。”馮威棠說。
■反響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
“優化環境為港澳青年創業拓展空間”
“深入推進‘港澳融合’工程,應積極對接先進地區產業轉移和深化產業共建,締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說。
吳學明是祖籍江門的香港青年,一直以來都密切關注著家鄉的發展。吳學明認為,“港澳融合”工程可以推動江門與港澳合作再上臺階。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支持江門與港澳合作建設大廣海灣經濟區,拓展在金融、旅游、文化創意、電子商務、海洋經濟、職業教育、生命健康等領域合作,擁有政策優勢。因此,江門除了大力實施“灣區通”工程,推進跨境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外,還可以通過加大人才補貼優惠、拓寬人才綠色通道和為港澳創業青年提供更多創新創業機遇等方式,增強各層次人才的招引力度。
(葉芷晴 黃燁倩)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