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江門分站 > 最新動態

“超級工程”加身,江門如何用好“發展橋”?

2024年12月09日 來源:南方+

[ ]

  繼深中通道后,粵港澳大灣區又一“超級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進入開通倒計時。一橋飛架黃茅海,江門和珠海即將實現跨海牽手。

  縱觀全球,跨海工程往往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區域綜合實力和發展活力的體現。

  黃茅海跨海通道開通,江門加速邁進“三通道”(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高鐵)時代。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江門的樞紐功能進一步增強,比較優勢進一步凸顯,發展活力進一步激發。來自深圳、香港等地的考察團頻頻到訪江門,探尋合作新契機。江門步伐更快,先后赴廣州、深圳、上海等地“廣交朋友”,共謀產業合作,共享“大橋經濟”歷史機遇。

  從僑鄉出發,“朋友圈”加速擴大,江門如何用好這座“發展橋”?

黃茅海大橋。南方+楊興樂 攝

黃茅海大橋。南方+楊興樂 攝

  跨海牽手:共享“大橋經濟”歷史機遇

  在海上建立快速通道,一直是世界各地被海水分隔城市的夙愿。

  早在1872年,美國人便提出了在金門海峽修建大橋的想法。直到20世紀30年代,金門大橋才建成通車,耗時65年。

  差不多同一時期,香港在1894年就有了在維多利亞港上修建大橋的打算,但由于地質原因始終無法如愿,最終由三條海底隧道取而代之。這一半夢想也走了近80年。

  如今,把目光投向粵港澳大灣區,因為黃茅海跨海通道,江門臺山和珠海金灣,跨海相擁的夢想終于照進現實。黃茅海跨海通東接鶴港高速,西連新臺高速并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全長約31公里。這是繼深中通道后,江門今年迎來的第二個“超級工程”。

  實際上,不論是這座超級工程,還是兩座灣區城市,都不簡單。

  先說珠海。作為全國首批經濟特區之一,珠海地處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地帶,東鄰香港,南接澳門,是內地與港澳聯系的重要紐帶。通過港珠澳大橋,珠海成為全國唯一與香港、澳門陸橋相連的城市。而黃茅海跨海通道正是港珠澳大橋的西延線。

  再看江門。江門地處大灣區承東啟西的發展核心區,與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構成大灣區“黃金三角地帶”。1至1.5小時可到達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周邊五座國際機場,乘坐高鐵可直達北京、武漢等80多個城市。江門還擁有5個國家一類口岸,是中國通關時間最快的城市之一,海鐵聯運通達全球。

  黃茅海跨海通道路線圖。 南方+招鳳儀 制圖

黃茅海跨海通道路線圖。 南方+招鳳儀 制圖

  一座跨海通道,連通的不僅是兩座城市。

  邁入12月,黃茅海跨海通道進入通車倒計時,曾經被眾多珠江出海口阻隔的香港、澳門、珠海和江門四地,將拉成一條直線陸路相連,車程大幅縮短,來自港澳居民來往僑鄉江門有了更便捷的選擇。

  把視野拉向更高的時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江門東鄰中山、珠海,西連陽江,北接佛山、云浮,是承東啟西的灣區樞紐,“朋友圈”十分廣闊。

  可以說,通過連通江門和珠海,黃茅海跨海通道進一步融通珠江口東西兩岸、連接粵東粵西,改變粵西沿海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通道單一的現狀,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向粵西沿海地區輻射。

  眼下,深中通道和黃茅海跨海通道相繼開通,不斷拉近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的距離,江門正式邁入“大橋經濟”時代,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局的同時,帶動周邊城市共享大橋經濟歷史機遇,共享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帶來的紅利。

  雙向奔赴:開辟產業協同發展新局面

  “三通道”加持下,江門已然站到了聚光等下,尤其深中通道開通以來,從珠江口東岸到江門考察的企業團不斷——

  7月中,香港總商會考察團一行30余家企業代表來到江門實地考察,這是深中通道通車后,江門迎來的首個來自香港的大型考察團;

  10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EMBA校友及來自深圳、香港的企業家到訪江門;

  上個月,香港中小企業促進聯會考察團走進江門,尋求合作機遇……

  江門緣何有這樣的吸引力?概括起來無非八個字:優勢機遇交匯疊加。

  江門經濟總量去年剛突破4000億元,正處于增量提質的關鍵時期。得益于“三通道”,江門區位、產業、空間、服務、文旅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進一步顯現。其中,產業基礎和發展空間兩大優勢備受企業關注。

  江門產業基礎扎實,發展空間廣闊。麥和幸 攝

  作為廣東百年工業城市,江門擁有25個國家級產業基地。食品、家電等傳統優勢產業基礎穩固,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產業加速崛起,產業鏈條日趨完整,市場主體超77萬戶,是廣東6個工業投資超千億的城市之一,產業后勁充足。

  土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資源。其規劃與利用直接影響著區域經濟結構、產業布局、城鄉建設以及生態環境。江門是大灣區內唯一具備超100平方公里可連片開發土地的城市,擁有全省面積最大的產業集聚區以及大灣區唯一省重點支持建設的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乘勢“三通道”,江門迅速拿出新舉措:

  一方面,建好大廣海灣產業發展平臺,高水平共建港澳科教產業濱海新城、香港·江門綠色產業園、深圳·江門經濟合作區,招引優質企業和項目,培育海工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把大廣海灣經濟區打造成為國家新一輪開放合作平臺。

  另一方面,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促進區域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同共建和公共服務共享,積極探索珠西一體化發展新模式,有力輻射帶動粵西地區發展。

  敞開大門迎客,企業項目紛至沓來。11月8日,2024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期間江門招商項目投資總額達603億元,僅次于深圳、廣州、佛山、東莞四座萬億城市。

  黃茅海跨海通道開通之際,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把目光投向江門。“海斯比期望借助大廣海灣的資源優勢,發展壯大萬億級市場規模的移動浮島產業,與江門實現雙向奔赴。”海斯比副總經理林偉東說。

  協同發展、雙向奔赴,企業項目的“投票”,映射出對江門潛力的信心。

  以“智”提“質”:人才賦能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是以新技術深化應用為驅動,以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快速涌現為重要特征,進而構建起新型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體系的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根本在于創新驅動,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在哪里?答案是大灣區核心城市。

  一般而言,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經濟發達城市,除了有強大的產業外,還有一流的金融、科創和人才資源作為支撐。這正是江門所需。

  相比于大灣區核心城市,江門不僅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區位優勢,還有著優廉的生產生活成本優勢,對各類人才極具“性價比”和吸引力。這是江門所長。

  立足于此,江門縱深推進“人才倍增”工程,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以高質量人才工作服務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

江門雙碳實驗室。南方+楊興樂 攝

江門雙碳實驗室。南方+楊興樂 攝

  早在2021年,江門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聯合共建江門雙碳實驗室,該實驗室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雙碳”領域聯合實驗室。

  三年來,以江門雙碳實驗室建設為依托,江門加快構建“雙碳實驗室+雙碳產業園”發展新模式,匯聚一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為10多家企業和機構提供“零碳工廠”規劃、碳計量、碳披露等技術服務,把科研成果輸向全國。

  “江門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聯合共建了江門雙碳實驗室,對我們很有啟發。”香港總商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麗豐控股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姚逸明認為,江門產業基礎扎實,依托“三通道”,一些支柱產業可以加強與香港高校、研發機構合作,發揮香港科創優勢,推進科研成果在江門落地轉化。

  當前,深中通道和黃茅海跨海通道相繼開通,大灣區人才、信息、資金流動更高效。其中,就黃茅海跨海通道而言,其作為港珠澳大橋西延線,通車后,香港到江門只需約1個小時。

  通車時間的縮短,意味著更少的交流成本、更多的合作機遇,更多高水平人才選擇江門、落戶江門。

  這一判斷已經得到證實。前不久,江門人社部門發布消息顯示,全市博士總量首破1300人。

  人才驅動下,江門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跑出“加速度”。圍繞新興產業開辟硅能源、新能源電池、新型儲能、安全應急等特色產業新賽道的同時,江門瞄準具有領先優勢和較強競爭力的重點產業加大培育力度,以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促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持續壯大。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江門規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2%,以“智”提“質”見成效。

  跨碧海清波,潮平兩岸闊。“三通道”加持,優勢機遇交匯疊加,重大利好加速集聚,項目、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類要素加速涌入,江門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記者 任龍)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营市| 大名县| 酒泉市| 沙坪坝区| 孟连| 神池县| 晋中市| 天峨县| 锦州市| 天水市| 金湖县| 濉溪县| 句容市| 海宁市| 丹棱县| 泉州市| 大名县| 嘉禾县| 台安县| 嘉善县| 临洮县| 德阳市| 岐山县| 太保市| 鄂托克旗| 农安县| 永吉县| 壶关县| 游戏| 贺州市| 丰都县| 高雄县| 太保市| 勐海县| 周口市| 上犹县| 河曲县| 雷波县| 射洪县| 甘南县| 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