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繼續發力,用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用科技創新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爸媽也用上了我親手研發出來的產品,未來我們將以建立世界頂尖的醫療器械企業為己任,助力廣東發展新質生產力!”……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3月21日,由廣東省委宣傳部主辦、江門市委宣傳部承辦的“發展新質生產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宣講暨打造基層宣講示范隊伍珠三角片區專場活動在江門舉行。來自全省各地各行各業的宣講員們,用一個個奮斗創新、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的故事,激勵大家“以奮斗的你我成就奮進的廣東”。
代表共話新質生產力
和千行百業深度結合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就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大問題作出重要論述和部署,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宣講第一篇章,3名全國人大代表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展開了一場特別宣講。
“在全國兩會會場上,我們廣東團的代表圍繞新質生產力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全國人大代表、江門市科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光電材料事業部技術部經理丁雪梅說,新質生產力突出了一個“新”字,廣東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非常有優勢。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有更高素質的勞動者,比如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要有更先進的勞動工具,比如自動化智能化設備;還要有更廣泛的勞動對象,要通過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持續增強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和支撐力。
全國人大代表、五邑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中德(江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崔巖舉例說,人工智能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廣東在多個細分領域均已走在全國前列,他認為這和廣東重視程度高、布局早、科研投入強度大有密切關聯。崔巖說,人工智能在賦能文化產業方面潛力巨大,比如借助數字孿生,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使游客通過手機就能身臨其境地參觀名人故居、博物館等。他期待人工智能技術和千行百業深度結合,碰撞出更多火花。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吳豐禮在創業過程中,深深地感受到科技創新對于企業進步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今年全國兩會,他還提交了相關建議,建議加大對數控系統自主研發的支持力度,加強數控技術人才培養等,以助力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吳豐禮說,要繼續堅持科技創新,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努力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制造業品牌。
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積極布局新賽道
未來產業是代表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且具有前瞻性和先導性的產業,市場潛力大、帶動作用強。
“能與一個地方共同成長,這是一種幸福,我現在就享受著這種幸福。”肇慶高新區經濟貿易和科技局黨組成員、肇慶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服務中心主任張遜動情講述了他親歷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故事。他說,肇慶引入龍頭企業后實現榕樹效應,集聚上下游企業80多家,年產值預計2024年可超700億元,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迅速崛起。基于兩個龍頭鏈主企業,2022年大旺全力打造“萬畝千億”大產業平臺,占地45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城迅速啟動,2023年產業城成功納入國家重大項目清單。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行政事務部綜合管理組經理易夢嬌說,在冬天寒冷的環境下,手機屏幕指紋解鎖的成功率會降低,公司派科研人員遠赴東北進行極寒環境測試,通過積累扎實的實地測試數據,增加手機屏幕在各種極端使用環境中的可靠性。為幫助聽障患者,公司還開發了手機聲音識別功能,可以實時監測嬰孩啼哭,并通過穿戴設備的震動、閃光等方式及時向聽障患者發出預警,用科技傳遞溫暖,服務大家的美好生活。
什么是中微子?為什么要探測它?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級高工、江門中微子實驗光電倍增管探測器安裝負責人秦中華說,中微子是構成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粒子之一,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門中微子實驗室將利用先進的實驗設備和技術,進行高精度的中微子測量,為粒子物理學和基本物理學的發展提供重要線索。在實驗室中心探測器研制過程中,諸多關鍵技術難題被科技工作者攻克,如研制成功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尺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打破國際壟斷;完成國際上最高性能液體閃爍體的批量制備系統……“大科學裝置”,成為推動重大科技創新的利器。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共同創造美好未來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優勢明顯。
作為第一代駐守大橋的移民管理警察,珠海邊檢總站港珠澳大橋站執勤二隊副隊長譚暢用4個小故事,描繪出港珠澳大橋聯通灣區新時代的圖景:一群來自全球知名高校的研究生,近距離感受一步跨入澳門、一小時直達香港機場的通行便利;“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實施后,一對澳門的老夫妻,春節第一次坐上了私家車回江門臺山老家;一名香港的跨境貨車司機,用一站式查驗系統,不用下車就能快速通關;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李旸拿著剛獲批的人才簽注,來往港澳更方便了,今年與香港同行的合作項目也已經擺上日程。
“走在橋梁建設的工地,大家可以看到無數像我一樣身穿藍色工裝、頭戴安全帽的大橋青年。”中鐵大橋局九公司團委書記楊凝講述了用青春澆筑大國工程的感悟。他說,他和無數大橋青年從祖國各地攜手奔赴廣東,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這里,大家建設了世界上最長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世界超級工程深中通道等一批舉世矚目的重點工程,讓“中國橋梁”成為閃亮的名片。楊凝呼吁,和更多人一起創造粵港澳大灣區的美好未來。
智能時代,低空飛行服務正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深圳市寶安區融媒體中心主持人朱月說,從空中飛的航線的開通,到城市無人機巡邏、測繪,再到外賣“從天而降”,深圳低空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不斷滿足市民出行、消費新需求。低空經濟是一條展現深圳發展特色的新賽道,也是新質生產力落實到科技產業發展中的重要體現。深圳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于無人機產業的強勁發展勢頭和技術支撐。她相信,未來深圳將成為大灣區極具未來感和科技感的“空中之城”。
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服務人民美好生活
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中國的吉他品牌,如何才能享譽世界?”恩雅音樂首席執行官、首席產品官胡海明說,2017年,他帶著恩雅吉他到國外參展,碰了一鼻子灰。此后,公司在新材料、芯片算法、音響設計、APP智能交互這些新質生產力要素方面發力,經過3年的研發,2021年,公司發布了第一代智能吉他NEXG,受到眾多音樂人和吉他愛好者的喜愛,公司發展成為全球智能吉他行業頭部企業之一。未來將堅持科技創新,推動中國原創音樂品牌在全球崛起。
“也許大家不知道,一顆小小的牙齒的制造科技,我們都曾被‘卡脖子’。”廣東中科安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工程師陳賢帥說,過去10多年間,種植牙被國外品牌壟斷,種一顆牙的費用高達2萬元人民幣,導致很多人用不起種植牙。經過艱苦的創新創業,他的公司不僅研發出通用型種植體,還首創了基于影像技術和3D打印技術的個性化種植體,甚至開發出了可以即拔即種即植骨的產品。實現國產化后,種植牙價格從2萬元降到8000元以下。
廣州廣日電梯工業有限公司工程師馬嘉濤說,2012年以前,廣日電梯的控制系統還未實現全環節自主研發。為能以最快的速度研發出電梯控制系統,公司研發團隊搬到了試驗工地現場,4個人、15平方米,由司機休息室改造的簡陋工作室成了團隊的“新家”。半年后,研發團隊成功打造出了廣日電梯第一代擁有自主產權的電梯控制系統,突破了外資企業的技術壟斷。研發團隊還設計出了鋼結構的電梯井道,大大推動了老舊小區的電梯加裝。“讓我們中國人坐上我們自己造的電梯”,正是他們最初的夢想。
(記者 尚黎陽)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