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通報2023年千兆城市建設情況,新增97個城市達到千兆城市標準。其中,江門入選,獲評全國“千兆城市”。
截至去年9月,江門城區具備千兆接入能力的家庭數達到448.16萬戶,城市家庭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率達到278.91%;全市重點場所5G信號覆蓋率達到100%;擁有5G基站數量達到10370座,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到21.45個。城區500M以上用戶數53.32萬戶,全市擁有移動電話用戶數570.13萬戶,其中5G移動電話用戶數達到259.1萬戶。
成為“千兆城市”,可以做什么?
近年來,江門在產業轉型、鄉村振興、民生服務、數字政務等多領域,探索出一批“雙千兆”(即千兆光網和5G)先行先試創新應用場景,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數字江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2023年,江門上榜全國數字城市百強,位列全國第67位,較上年度上升了12位。
園區“上云”
江門大力實施“雙千兆”進工業企業,持續提升“雙千兆”新型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和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能力,近3年打造維達紙業、嘉寶莉、大長江集團、江益磁材、志特新材料等46個骨干企業數字化轉型示范項目,引領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以點帶面,江門“雙千兆”進工業園區,實現498個重點工業園區“雙千兆”網絡能力連續覆蓋,打造了鶴山工業城OnePark智慧園區、開平市翠山湖智慧園區、珠西新材料集聚區等多個雙千兆協同工業園區標桿案例,推動園區整體上云用數賦智。
其中,鶴山工業城成為廣東省第一個5G智慧園區,基于“雙千兆”網絡底座開展雙千兆+安防、雙千兆+交通、雙千兆+環保、雙千兆+工業互聯網,打造了基于“雙千兆”的全感知新型工業園區。377家企業享受到了便利,中富興業電路車間產能提升30%。
5G+土特產
面向鄉村振興的升級需求,“雙千兆”賦能數字鄉村,催生出了新業態新模式。
一方面,江門大力發展雙千兆+智慧文旅,充分結合轄區內縣級市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優勢,發揮5G專網技術優勢,推進5G系列鄉村旅游品牌建設,打造了赤坎新區、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等多個5G鄉村旅游“精品”項目。
赤坎新區基于5G開展智慧停車、智慧燈桿、智能抄表、迎賓機器人、無人駕駛觀光車等旅游應用,搭建了全域旅游5G+VR,對周邊8個景點提供全景VR視頻直播,大幅提升旅客的旅游體驗和好評度。
另一方面,江門大力推動雙千兆+智慧農業,聚焦陳皮、涼瓜、生豬、漁業等第一產業,先后打造了5G+新會陳皮大數據平臺、5G+匯海農牧智慧生產、5G+蓬江杜阮涼瓜小鎮、5G+生豬智慧檢疫管控、5G+新會智慧漁業大數據平臺等基于5G專網的“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平臺”。
江門新會陳皮村建立了“陳皮種植產業一張網”,接入6818戶陳皮種植及加工經營主體的相關數據,部署種植監測、病蟲害預警防控、加工及倉儲管控,實現整體化肥農藥投入降低50%,陳皮產業品質管理和追溯覆蓋率可達95%,被評為全國鄉村產業振興典型案例。
智慧照進生活
面向公共服務的群眾需求,江門推動“雙千兆”賦能交通、醫療、教育多樣化應用,助力打造“幸福江門”。
智慧交通方面,江門在智慧路燈、車路協同、智慧港口、智慧高鐵等推廣“雙千兆”應用,形成涵蓋軌道交通、道路交通、海運交通于一體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實施雙千兆+智慧交通項目,實現了重點“黑名單路口”擁堵率下降10%,高峰通勤時間縮減15%。江門智慧高鐵5G車地通信應用項目,開創性實現5G車地移動通信系統方案。
智慧醫療方面,在江門市基本公衛系統和家庭醫生系統基礎上,打造了5G+江門市智慧急救平臺、5G+職業病防治、雙千兆+江門市中心醫院。截至2023年9月,全市“雙千兆”智慧醫療應用數量達300萬人次,全面提升了現代化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
智慧教育方面,五邑大學、江門職業技術學院、江門市第一中學、廣東南方職業學院等一批學校試點推廣5G+智慧校園并取得良好效果,在“5G+”賦能下教學質量顯著提升。
智治更“聰明”
面向城市治理的現實需求,江門推進“數字江門”建設,基于5G及千兆光纖等“數字底座”搭建“一網感知、一網統管、一網通辦、一網惠民”的江門新型智慧城市體系,重點提升數字政府治理和服務效能。
一方面,江門推動以“雙千兆”提升政府服務效能,鄉鎮服務、公安服務、政務服務等方面涌現出一批典型案例,如恩平牛江鎮5G+“一網統管”建設項目、江海區政務數據治理采集項目、臺山川島鎮人民政府游客提醒蜂巢政信項目等。
另一方面,推動以“雙千兆”提升社會治理效率,先后打造出江門市5G+市域社會治理系統、蓬江公安分局空地一體化5G智能巡檢、睦洲鎮5G智慧水質在線監測系統、江門市5G智慧新警務等創新應用。
(記者 李靄瑩 通訊員 李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