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群招商合伙人帶著他們的客戶企業來到江門,他們繞了臺開鶴恩一圈,就為了一個目標:看看江門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以下簡稱“主平臺”)。
今年初,全省出臺《關于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干措施》及省級配套文件,江門成為全省15個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之一。兩個月后,江門主平臺獲評為省重點支持建設的5個主平臺之一,也是大灣區唯一,另外4個位于粵東西北。
身處大灣區,既享受交通便利和產業資本紅利,又可以享受產業轉移政策,產業空間與生產成本誘人,江門承東啟西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
利用好主平臺這個大舞臺,對江門實現歷史性跨越,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首先,這是一座廣闊的舞臺。江門土地面積約占粵港澳大灣區總面積的1/6,擁有總面積1395平方公里全省新一輪布局面積最大、可連片大規模開發的產業集聚區。江門主平臺規劃總面積78.5平方公里,過半是可新增空間。這在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的粵港澳大灣區,是難得的后發資源。加上江門正處在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關鍵階段,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明年貫通,區位、空間、產業、僑務等比較優勢即將迎來深刻的、歷史性的改變。江門主平臺這張仍留白一半的“畫卷”,必將成為廣大企業投資興業和開拓市場的新沃土。
其次,這是一道鏈接橋梁。當前,全球產業布局調整轉移的大環境、大趨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珠三角是全國制造業發展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不少城市存在土地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在其他城市想方設法為產業騰出空間時,坐擁廣闊主平臺的江門成為不少產業外溢城市的答案。今年,江門與深圳乘著深中通道、黃茅海大橋、深江鐵路加速建設的機遇,在銀湖灣濱海新區規劃建設深江經濟合作區,實現“深圳總部+江門基地”“深圳研發+江門生產”“深圳服務+江門制造”跨市戰略組合布局。與廣清、深汕特別合作區有所不同,深江這場“雙向奔赴”是粵港澳大灣區內部、跨珠江口東西兩岸、中心城市與節點城市之間的產業協作,將架起一道橋梁,為產業遷移提供解決方案。
最后,這是一場協調實踐。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也是幅員遼闊、東強西弱的江門正在面臨的難題。主平臺政策的出現,讓江門西部市(縣)在產業轉移大潮下享受到更多優惠條件,也握住了更多崛起的砝碼。江門是粵港澳大灣區通向粵西乃至祖國大西南的樞紐門戶,在這場破解城鄉區域不協調的行動中,江門實踐不僅將加快促進自身東西部的均衡發展,也將有效拓展珠三角地區的產業空間,加快夯實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產業根基,助力全省區域協調發展。
?。ㄗ?李靄瑩)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