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須有實業脊梁;城市興盛,必有偉大企業。
2月22日,江門市召開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會上,中創新航、富華重工、海目星等企業被一一邀請上臺接受表彰,成為聚光燈下的“主角”。
如此大規模高調表彰企業及企業家,對江門來說尚屬首次。在高質量發展已然成為社會共識的當下,此舉不僅是僑鄉對企業的詩意“表白”,更是一份誠摯的城市宣言: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江門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廣大企業及企業家;企業家都敢干敢闖,將為江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讓企業站“C位”、唱主角,江門將企業擺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背后起碼有著三重深刻的現實邏輯。
一是鼓舞人心,向廣大企業致以城市的最高敬意。去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發展環境,江門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穩中有進、持續向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73.41億元,增長3.3%、排全省第2,為建市以來最高排位。
江門經濟大盤的穩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市優秀企業聚精會神抓生產、砥柱中流顯擔當。梳理上述表彰名單,既有大長江、亞太森博、海信空調、維達紙業等年產值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也有海目星、世運電路、芳源新材料、依利安達等一批去年產值、增加值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的“潛力股”。
由此可見,向他們致以城市的最高敬意,不僅有利于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尊重、愛護支持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讓廣大企業在江門安心發展,也可以充分凸顯優秀企業的標桿示范作用,激勵更多企業奮起直追,形成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態勢,為高質量發展培育更多后備力量。
二是凝聚共識,厚植“制造業當家”的城市土壤。盤點上述表彰企業名單,不難發現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制造業領域的“佼佼者”。例如,中創新航是動力電池領域的行業頭部企業之一,預計下個月進入試生產階段;海信電子出口規模同比增長超25%,年內有望建成滿足智能制造的3.0智能工廠;凱特精密主要生產滾動直線導軌副產品,先后被工信部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
對制造企業“高看一眼、厚愛三分”,江門并非無的放矢。從外部看,在“雙區驅動”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加快建設的背景下,各地高質量發展實招頻出,制造業被放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從內部看,江門提出要堅持“制造業當家”,爭當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力爭成為全省第六個工業投資超1000億元的城市……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縱觀周邊城市的發展規律,江門的城市能級要更上一層樓,做大做強制造業是必經之路。以這次表彰活動為契機,江門最大限度凝聚共識,健全支持“制造業當家”的資源要素配置新機制,制定硬指標確保資金、土地、用能、金融等要素優先向制造業傾斜,厚植“制造業當家”的城市土壤,讓廣大企業擁抱廣闊發展空間。
三是引領未來,書寫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全新詩篇。在這次受表彰企業中,不少企業通過創新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華麗轉身。其中,科杰技術重視自主研發,專利以每年10項的速度穩步增加;江門創維不斷改進生產工藝,顯示模組業務世界前三;海鴻電氣獲評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綠色工廠、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作為市場經濟主體和基礎細胞,企業身處市場經濟第一線,企業家對市場動向、產業轉型、動能轉換等變化最為敏感。多年來,江門培育了不少勇闖“無人區”的優秀企業,以敏銳的市場意識、超前的戰略眼光,成為“江門制造”曾經輝煌的見證者。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千帆競發,新興產業的發展一日千里。以本次表彰為契機,江門呼喚更多企業拿出“二次創業”的激情,勇立潮頭、輕裝上陣,穿越不確定性的周期,敢于占領新賽道,在市場經濟浪潮中大顯身手,書寫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全新詩篇。
這是一個全新的起點,意味著下一段奮斗歷程即將開啟。在這個激情燃燒的春天里,更多精彩的故事正在僑鄉大地進行全新的演繹。
(記者 董有逸)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