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屆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在南昌開幕。會議期間,生態環境部對第六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進行命名表彰授牌,其中,恩平市被命名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這是黨的二十大以來,江門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收獲的最新國家級榮譽。
近年來,江門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作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點面結合,整體推進,按照“1+7”的模式,以市級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為統領,同步推動下轄7個縣(市、區)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
2019年新會區被命名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2020年開平市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如今,恩平市獲得“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命名,為江門生態文明建設再添新突破。近年來,不斷新增的生態環境領域國家級榮譽使得江門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實踐樣板。
△2022年,恩平市被命名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高層次全局謀劃
生態文明建設
江門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高規格成立江門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雙主任”,成員由各縣(市、區)黨委、政府以及市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組成。同時,江門市印發《江門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明確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搭建起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推動形成“大環保”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進全市經濟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黃永照 攝
堅持綠色發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江門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的理念,把綠色發展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始終,在高水平保護中促進高質量發展,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高水平保護 。近年來,江門市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堅持工業立市制造強市,深入推進“工業振興”工程;嚴格項目準入,充分發揮環評審批源頭防控作用,嚴格落實“三線一單”分區管控體系的要求,堅守環保“紅線”;持續推進“兩高”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江門市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大力推動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工作力度前所未有。2021年江門市11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100%,重點支流考核斷面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全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持100%穩定達標;PM2.5持續優于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標準,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中位于前列;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90%以上,同時,建成了“中西南北”四大處置中心,有力地保障了僑鄉大地的潔凈。
△許雅君 攝
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
日趨完善
江門市堅持科學立法立規,著力構建完善可行的生態文明法治制度體系,發揮了制度建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生態文明實踐創新成果豐碩。
2019年,江門市印發了《江門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規劃(2019-2030年)》,明確江門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愿景,通過掛圖作戰,細化分解任務,有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圍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江門市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多項創新舉措均走在全省前列:出臺江門第一部實體法《江門市潭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創新設立約談河(段)長制;發布《江門市潭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辦法》,成為在全省率先出臺并實施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地級市;在全省率先出臺《江門市市區山體保護條例》,保護城市綠核,生態文明法治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
△馮文鋒 攝
下一階段,江門市各級黨委、政府將堅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釘釘子”精神,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的實際行動。同時,江門將以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為路徑,以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為抓手,全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協同共進的文明發展新格局,努力把江門建設成為融“山—湖—城—江—海”為一體、具有嶺南特色的生態型美麗城市。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