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江門來說,2024年是交通大年:深中通道預計6月開通,黃茅海跨海通道目前已完成近九成建設任務,年底有望具備通車條件。
雙通道,意味著新跨越。無論是物理意義上的空間跨越,還是時間尺度上的時空跨越,深中通道和黃茅海跨海通道的開通,都指向了一個明顯的事實:作為大灣區內唯一具備可大規模連片開發土地的城市,江門離大灣區核心城市圈層越來越近了,即將邁入“大橋時代”。
接下來,江門如何緊緊把握“大橋經濟”歷史機遇,打開發展思路,著力推動深江合作、江港澳合作,加快高質量發展,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
聚焦于此,《南方日報·江門觀察》、南方+江門頻道推出《雙通道 新跨越——江門搶抓“大橋經濟”機遇一線實踐報告》,關注僑鄉搶抓“大橋經濟”機遇的廣闊前景,梳理當前的創新舉措、典型案例,為江門謀深做實“大橋經濟”文章鼓與呼。
深中通道建成在即,“大橋經濟”的熱度一天比一天高。
翻看地圖,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后,從江門到深圳寶安區,只有不到100公里的直線距離,1小時左右就可通達。
近年來,深江“牽手”合作的話題和實際動作不斷。隨著兩地正式進入“1小時生活圈”,江門如何把握深中通道即將通車的歷史機遇,謀深做實“大橋經濟”文章,著力推動深江合作,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
答案不言而喻:只有以便捷的交通網絡開路,才能推動更加充分的資源交換;只有實現公共服務優質均衡共享,才能營造跨市無感的生產生活環境;只有搭建更多產業合作平臺,才能吸引重大項目加速落地。
去年初,影視劇《狂飆》大火,江門持續獲得廣泛關注,被更多人所看見。對于一個“中等生”城市而言,被看見和被認識意味著更豐富的資源、更好的發展。在此之后,如何提升“可抵達性”是僑鄉擁抱“三萬億城市”(深圳)的題中之義。從這個意義看,深中通道的到來,可謂恰逢其時——
擁抱深中通道,“牽手”三萬億級大都市,一個更近的江門迎面而來。
互聯互通更順暢
灣區融合,交通先行。
6月1日上午,中開高速赤坎收費站正式通車運營。至此,中開高速江門段12個收費站(出入口)全部實現通車。
從世界級灣區來看,便捷的跨海通道必不可少。目前的珠江出海口,相鄰的虎門大橋和港珠澳大橋之間跨度寬達60公里。處在兩座大橋中間的深中通道,剛好填補了這段空白,為深圳與珠江西岸的聯通提供了便捷路徑。
作為深中通道的直接連接線,中開高速是江門搶抓“大橋經濟”的關鍵通道。在世界級工程面前,江門交通建設亦呈磅礴之勢——
目前,中開高速12個出入口已全部開通;深江鐵路建設不斷提速,建成后深圳與江門可實現軌道交通“1小時生活圈”;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已完成近九成建設任務,黃茅海大橋預計6月底合龍;江門市城區汽車客運站(一期)、深圳機場江門航空港項目已于今年4月封頂,計劃與深中通道同步投入使用。
“為了持續提升深中通道—中開高速的服務能力,我們還加快出入口與地方路網銜接,目前已建成江門大道南東線,正加快江門大道南西線、國道240臺山段、臺開快速路、縣道557橋牛線等項目建設,提升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務能力。”江門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基礎設施硬聯通不斷加快加深的另一面,涵蓋科技、人才、資金、服務等各領域全面聯動的軟對接,也正在深圳和江門之間持續拓寬深化。
為了推進營商環境一體化,江門今年成立了全國首個市級層面學習借鑒深圳經驗辦公室,印發《江門市學習借鑒深圳經驗工作方案》,系統化常態化學習深圳經驗、深圳方案、深圳智慧。同時,江門還與深圳國際仲裁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深國仲江門中心,加快培育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對外運營后去年共辦理案件238宗,標的總額50.86億元;今年1—3月,辦理案件標的總額15億元。
推動政務服務互聯互通,也是江門主動擁抱深圳的重點領域。據統計,目前深圳市有313項、南山區有65項、福田區有95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可在江門辦理,江門市有332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可在深圳辦理,通辦業務范圍包括商事登記、稅務、醫療保障、不動產登記、公積金等領域。近期,江門與深圳融合服務專區也有望上線試運行,內容包含訴求、招商、文旅、政務、生活、人才、文化生活、動態資訊等多個領域超400項服務。
跨越伶仃洋,自此通天塹。從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鐵路等跨江跨海通道建設,到江門與深圳融合服務專區、深國仲江門中心等合作加快軟對接,不難看出,深江合作正在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發展,攜手助力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產業空間更廣闊
伶仃洋上,一場跨越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產業鏈變革正在發生。
過去10年,江門未能成為深圳產業外遷的主要目的地,與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不無關系,較高的時間成本、運輸成本,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深中通道通車后,這一切都有望改變。
在微觀層面,交通區位、成本優勢、市場需求等眾多有利因素疊加,讓不少企業提前感知“大橋經濟”的到來,紛紛搶喝“深圳總部+江門基地”“深圳研發+江門制造”等合作模式的“頭啖湯”。
如今,經深中通道進入江門的大鰲鎮、睦洲鎮、三江鎮,沿途所見產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在大鰲鎮,中集模塊化建筑投資有限公司的生產園區內一片繁忙景象,一輛輛貨車進了又出,將集裝箱拉往碼頭裝載;
在睦洲鎮,中星儲能智谷項目已有3棟廠房完成封頂,遠遠就能看見重點面向深圳客戶的“新會睦洲儲能專業鎮”的招商推介廣告牌匾;
在三江鎮,銀洲灣科創產業園廠房林立,靠近道路一側,“5分鐘直達高速/高鐵”的招商文案頗為吸睛,目前入駐園區的企業近八成來自深圳、東莞……
而在宏觀層面,江門正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進行謀劃,更深遠的布局正在路上。
為了推進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江門與香港、深圳探索園區合作共建模式被寫入粵港澳大灣區2024年工作要點。深江經濟合作區初步方案、規劃選址方案以及啟動區經濟測算方案編制完成,目前正加強與深圳高端智庫合作,加快推進深江經濟合作區綜合性規劃、粵港新型工業化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編制。
可以預見,隨著上述重大平臺的加速推進,深江兩地合作的想象空間很大,產業與創新無疑是其中的重點領域。
在產業領域,江門將圍繞深圳所需、江門所長,結合兩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強化現代物流業合作,深化產業創新資源對接共享,攜手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數據顯示,今年1-4月,江門共引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江門除外)投資億元以上項目43個,計劃投資額193.56億元。與此同時,江門與中山對口產業協作也不斷深化,截至4月底,兩地產業協作項目達15個、總投資37.16億元。
在創新領域,作為中國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之一,深圳“牽手”大灣區內唯一具備可大規模連片開發土地的城市——江門,未來將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同樣令人期待。
目前,江門正在持續深化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共建粵港碳中和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雙碳產業基金和雙碳創業基金,吸引了航天科工深圳工研院等15家科研機構進駐共建,并獲得人社部和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批準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市來自深圳的在孵企業有近30家,珠西創谷累計孵化港澳企業92家。
產業項目熱潮涌動,創新要素加速流動。全力擁抱深中通道,江門奮力一躍,以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新形象走進大眾視野。
跨城旅游更便捷
大鰲鎮是深中通道進入江門的首站。從深圳機場高速出入口到大鰲高速出入口,全程僅68公里,車程約35分鐘。
如今,走進該鎮東風村,大滘河水清岸綠,“見縫插綠”的微景觀連片,水鄉風情濃郁。這座民風淳樸的小村莊,正在升級發展成為以文旅而聞名的“疍家風情村”。
深中通道開通在即,像東風村這樣的村莊率先感受到發展紅利。為了推進深中通道周邊環境整治,江門結合“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加快推進中開高速沿線綠化美化、出入口景觀提升、農房微改造等工作,創新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著力打造高品質美麗圩鎮。
變化立竿見影。目前,江門已清拆農業輔助設施301間、改造外立面農業輔助設施822間;三江、睦洲、羅坑出入口及白沙、華安互通綠化已基本完成;大鰲、雙水等鎮的綠化進展近半……
城鄉風貌不斷提質,給當地群眾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除了生活環境的改善,厚積薄發的江門文旅發展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中開高速江門段途經的大鰲鎮、睦洲鎮、三江鎮、雙水鎮、羅坑鎮、大江鎮、水步鎮、臺城街道、白沙鎮、赤坎鎮、百合鎮、沙湖鎮,是對外展示江門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以中開高速赤坎收費站為例,該高速出口距離赤坎華僑古鎮不足5公里,車程約10分鐘。
“我們期待深中通道發揮‘文化橋梁’的作用,將更多大灣區的游客朋友帶到僑鄉,通過了解赤坎的騎樓和故事,進一步加深對華僑文化的認識。”赤坎華僑古鎮旅游度假區副總裁喬建偉說。
隨著深中通道的開通時間越來越近,江門文旅的熱度不斷攀升,來自深圳的資本紛紛進場。今年4月,“深情有請·幸會新會”2024新會(深圳)文旅招商推介大會在深圳舉行,吸引了文旅綜合體、酒店民宿、景區(景點)開發運營等12個項目投資,計劃總投資約26億元。
“一直以來,從深圳到江門新會要走虎門大橋或南沙大橋,路程遠不說,還經常塞車。深中通道通車后,車程將大大縮短,僅需一個小時,會有更多人樂意從深圳到新會旅游。”深圳市騰飛旅行社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企業將抓住深中通道通車的熱度,及時推出一批旅游線路產品。
可以預見,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僑鄉,將為兩地“1小時生活圈”提供一個絕佳的旅游目的地,也將成為珠江口東西兩岸一體化發展的生動圖景。
■延伸
深中通道
將給江門交通物流
帶來怎樣的變化?
在更遙遠的未來,深中通道將給江門交通物流帶來怎樣的變化?
為了解答這個重大發展命題,江門相關職能部門此前已開展《珠中江一體化過江通道方案》《深中通道和黃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車后對全市交通影響情況分析》等專題研究,并進一步優化布局僑鄉現代物流體系,出臺《江門市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依托深中通道提前布局臺山工業新城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園區。
藍圖已然繪就。在現實層面,一批重大交通物流項目已遍布僑鄉大地,海陸空的立體式交通網絡將進一步放大深中通道的紅利效應。
在江門大道與五邑路交叉口東北側,深圳機場江門航空港已于今年4月封頂,項目綜合大樓土建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全面進入室內裝修及室外配套工程建設階段,計劃與深中通道同步投入使用,屆時將為深江對接提供一站式異地值機、機場專線服務。
“深圳機場江門航空港作為深圳機場在江門地區的延伸服務點,為市民提供機票銷售、值機、行李托運等一站式服務。為配合航空港的服務時間,我們還提前策劃相關深江空港快線,運營期間計劃每小時一班。”江門文旅交通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港口群建設方面,今年2月,“新會—深圳鹽田組合港”通關模式正式啟用,全市“組合港”“一港通”航線達到5條。截至今年4月,江門通過上述組合港模式出口貨物累計達4.13萬標箱,為1400多家企業節省成本1200多萬元,貨物從本地企業裝箱至樞紐港裝船出運時間平均壓減2—3天。
“近年來,江門建成華南地區最大的內河智慧碼頭——江門高新港公共碼頭,相繼開通了江門高新港—深圳蛇口港、江門高沙港—深圳鹽田港等一港通、組合港航線,成為廣東省第六個港口貨物吞吐量超億噸的大港。江門港航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將實現貨物出海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推動深江高質量合作走深走實。”江門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面向大海,江門正在挺進“深藍”。今年1月,江門新會崖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正式交工試航,通航標準升級為1萬噸級船舶滿載全潮單向通航,兼顧2萬噸級散貨船、雜貨船和集裝箱船滿載乘潮單向通航,全面激活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水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崖門出海航道上,江門正全力推動深江合作區公共碼頭建設,首期工程擬建2個5萬噸級多用途泊位,促進深江兩地港口經濟協同發展。在此基礎上,江門將加快謀劃建設崖門出海航道三期,提升全航段滿足2萬噸級全潮雙向通航、3萬—3.5萬噸級乘潮單向通航。
(記者 董有逸)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