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法國巴黎舉行。從開幕式到奧運場館,一系列“惠州制造”在國際舞臺亮相,實現產品“出圈”和品牌“出?!?。
其中,總面積超過2600平方米的LED顯示屏產自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洲明科技”)大亞灣科技園智能制造基地。從2014年入駐以來,洲明科技在惠州不斷增資擴產。如今,洲明科技大亞灣LED智能制造基地建成LED業內首座全流程柔性智能標桿工廠,本次巴黎奧運會提供的LED產品正是由此生產。
這種“深圳總部+惠州基地”“深圳研發+惠州制造”的模式,是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的一個縮影。當前,惠州市聚焦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縱深推進大灣區建設,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今年上半年,惠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為2645.30億元,同比增長5.1%。規上工業增加值1197.74億元,同比增長9.2%。
互動頻繁
尋求更深層次合作
在大灣區的建設熱潮下,惠州市與大灣區城市的互動頻繁。
1月9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一行到訪惠州,就進一步深化惠港合作、加強人才引育、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進行深入交流。
1月23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惠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組裝合成”建筑供應鏈大會在惠州舉行。大會旨在促進“組裝合成”建筑法推廣,推動大灣區城市深化供需銜接和產業互補。
作為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惠州與香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相通、經濟相融。截至去年底,惠州累計新設港資企業11575家;惠州企業累計在香港投資設立企業116家、約占全市對外投資企業數的52%。
“雙向奔赴”拓展合作新空間。3月7日,香港貿發局GoGBA港商服務站(惠州)在惠州港澳臺僑綜合服務中心正式啟用,這是服務港企港青來惠發展的新平臺。該服務站將提供政策及市場咨詢、營商顧問、落地支援等全方位服務,協助港商善用大灣區資源創新創業、發展壯大。
5月,惠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別帶隊前往香港開展招才引智、招商引資系列活動。現場簽約項目14宗,計劃投資總額37.95億元,成功引進香港理工大學在惠州市共建技術創新研究院,將圍繞科技創新、知識產權、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推介交流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今年以來,各縣區跨地域考察交流也十分頻繁,推動區域合作走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比如,龍門縣主要領導帶隊赴深圳市龍崗區開展“反向飛地”考察調研;仲愷高新區深度承接大灣區資源,加大產業交流力度,走訪大灣區協會、金融機構等單位……
自上而下,合作氛圍日益濃厚。“沒想到在深圳龍崗提交申請,不用回到惠陽也能在小區車庫安裝充電樁電表?!?月10日,南方電網廣東惠州惠陽供電局與深圳龍崗供電局簽署《深惠(深圳龍崗—惠州惠陽)“產業組團 用電通辦”實施方案(試行)》。當天下午,在龍崗區坪地街道工作的曾女士就體驗了一回“跨市辦電”的便利。
惠陽區與深圳、東莞兩地之間聯系日益緊密,但在供電服務方面,由于行政區劃及管轄問題,此前用電客戶辦理電力業務需“兩地跑”,頗為不便。如今,“跨市辦電”服務的推出,不僅打破了信息隔閡與地域界限,更實現了跨區域的協同服務,極大提升了群眾辦電便捷度。
交通提速
構建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
5月26日,廣佛南環、佛莞城際正式開通運營。這兩條城際線路與此前已開通的佛肇城際、莞惠城際相連后,實現四線貫通,形成了一條長達258公里的城際軌道,從東至西串聯起惠州、東莞、廣州、佛山、肇慶。這條超長的城際線路被稱為大灣區“大號地鐵”。一個多小時到廣州,讓惠州向對接“廣州都市圈”邁進重要一步。
“現在有了‘大號地鐵’,去惠州、佛山等城市方便又快捷?!睆V州市民陳先生表示,因為工作關系,他經常到惠州、肇慶、佛山出差,“以前每次從番禺來惠州,要從番禺坐半個多小時地鐵到廣州東站,再乘坐高鐵到惠州北站或惠州南站,然后乘公交輾轉至惠州市區,非常麻煩?!?/p>
近年來,惠州全面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葜莠F有廈深高鐵、贛深高鐵、廣汕高鐵過境,形成“3線9站”的高鐵格局。以贛深高鐵惠州北站為例,30分鐘即可到達廣州新塘,29分鐘可達深圳北。今年的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深汕鐵路惠州段、惠陽站綜合交通樞紐,積極推動以鐵路為骨干的多式聯運。
當前,惠州全力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增效,進一步鞏固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地位。今年以來,“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加快推進?;菡馗咚夙椖客瓿赏顿Y33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55%;深汕西改擴建工程完成投資25.4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1%。
4月1日,深莞惠紅色干線改建工程(一期)全線通車?;蓐枀^是惠州唯一同時毗鄰深莞的縣區,深莞惠紅色干線將極大改善惠陽南部臨深臨莞區域交通通行能力,促進與深圳、東莞之間資源要素的高效便捷流動。
作為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中的重要一員,惠州著力推進惠州千萬級干線機場建設,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目前,惠州機場飛行區改擴建順利完成,改擴建停機坪正式啟用,停機位從原來的8個增至14個。上半年,惠州機場旅客吞吐量138.4萬人次,同比上升8.68%。
作為廣東“海洋大市”,惠州推動惠州港從產業港向產業港與貿易港并重轉型,打造南北出海新通道。上半年,惠州港新建成生產性碼頭泊位4個,吞吐能力超1.5億噸?;就瓿绍鯙场|聯、碧甲3條航道升級改造工程。全港貨物吞吐量4502.05萬噸,同比上升4.45%。
優勢互補
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
7月23日,在惠州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會議上,低空行業數據空間正式揭牌,標志著全國首個低空行業數據空間在惠州啟動建設。據介紹,項目一期計劃2025年建成投產,預計每年低空數據成交金額超2億元。
作為全國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惠州持續聯動廣深佛莞打造世界水平數字產業集群。近期,廣州市工信局、佛山市工信局、惠州市工信局印發《廣佛惠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稱《方案》)?!斗桨浮诽岢?,到2025年,三地市共同推動廣佛惠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加快向世界級集群提升,集群總產值超1.5萬億元。
當前,大亞灣石化區堅持對標世界一流化工園區,做大做強石化產業集群,已連續5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1位,并入選省2023年度特色產業園。圍繞“全球石化產業高地”的戰略定位,惠州將加快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推動??松梨谝蚁┮黄诘冉ǔ赏懂a,加快中海殼牌三期乙烯等石化項目建設。目前,LNG接收站一期總體進度完成98.58%,中洞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全面推進。
今年以來,惠州積極參與深圳都市圈建設,加大深惠兩地產業協同力度,在惠陽臨深片區規劃100平方公里建設深惠產業協同發展區,努力構建深惠“研發—轉化—制造—應用”全鏈條合作、集群化發展格局。同時,惠州將聯動深圳、東莞全力推進萬億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建設,謀劃共建大灣區(坪清新)跨界融合發展創新示范區。今年2月,大亞灣坪山河科技創新走廊規劃建設正式啟動,這里將打造成為大灣區的區域創新中心、科技人才集聚新高地以及國內一流的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區。
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是支撐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深圳市福田區與博羅縣,龍崗區與惠東縣、龍門縣建立對口產業協作關系。上半年,主平臺新承接產業轉移項目26宗,計劃投資額60.17億元。
當前,博羅縣與深圳市福田區共建現代產業園,已制定企業入園相關優惠政策,與福田區建立“五同”協作模式(同規劃、同政策、同服務、同招商、同受益);惠東縣與深圳龍崗區簽訂“跨城通辦”合作協議,共實現389個事項的跨城通辦;龍門縣建立完善與深圳龍崗區的產業協作制度機制,積極打造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平臺。
“反向飛地”,是指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產業資源相對匱乏地區主動出擊,到相對發達地區設立“飛地”,變傳統“飛入地”為“飛出地”,以此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目前,博羅縣在深圳福田區已設有4個“反向飛地”,設立“博羅(福田)協同創新交流中心”;惠東縣依托“惠東·龍崗產業協作服務中心”,探索發展“反向飛地”經濟,成功舉辦綠棋楠沉香招商推介會。
深度融合
攜手打造優質生活圈
今年6月,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下稱“環‘兩山’示范區”)項目簽約動工活動舉行。此次活動簽約項目48宗,計劃總投資118.11億元;動工項目33宗,計劃總投資102.62億元。
環“兩山”示范區位于九連山脈、羅浮山脈兩大山脈交會之地,猶如一顆落于北回歸線上的“綠珍珠”。目前,惠州高起點高品質規劃建設環“兩山”示范區,主動加強與廣州從化、增城協同聯動,正在加快編制示范區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
惠州7個縣(區)結合實際各出新招,在更深層次高質量推進新發展階段大灣區建設。
惠城區加快打造大灣區東部消費中心。今年以來,商圈升級激發消費新熱潮,“五一”前夕港惠三期羅浮里以惠州首個文旅商業綜合體形象驚艷亮相,6月底中海環宇天地商業街盛大綻放。數據顯示,港惠、華貿、佳兆業等大型商超上半年日均客流量增速均超30%、銷售額增速均超45%。
在博羅縣,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車輛往來穿梭,瓜果蔬菜等農產品正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大灣區的“菜籃子、米袋子、大廚房”雛形初顯。該基地一期封園運營,二期全面展開建設,累計完成投資35.66億元,已有注冊入園企業78家,入駐并投產運營企業33家,累計實現產值超60億元。
惠東縣成功入選全國“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縣。近日,全國首宗紅樹林碳匯開發權交易落地惠州,這筆碳匯開發權由廣東能源集團節能降碳有限公司以超400萬元競得,交易涉及的紅樹林預計10年期內共可固定約4.3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創下了當前國內總量最大、數額最高的紅樹林碳匯交易紀錄。
今年,惠州先后舉辦一系列大型文體活動,吸引了大灣區眾多市民參與。元宵節,惠州“舞動中國龍”——龍舞大巡游火爆出圈;3月,TCL·2024惠州馬拉松燃情開跑,萬名跑友感受山水名城的青春活力;5月,2024年大灣區(惠城)旅游音樂嘉年華激情開唱;7月,“2024年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活動在惠州圓滿落幕……
如今,惠州與大灣區城市在教育、醫療、文化、旅游、社會保障、社會治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更加緊密,民生質量持續提高、人文互動更加頻繁,共同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
在便利措施上,惠州完善社保服務跨境協作機制,設立“灣區社保通”專窗,與香港、澳門有關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實現7項社保業務無差異跨境辦理。在仲愷高新區,實施“灣區融合 政務先行”活動,設置“港澳服務”專窗,優化港澳臺僑政務專班服務,設置港澳居民“遠程視頻坐席”,完善“跨域通辦”,開展“問需”系列主題活動,提供精準化政務服務。
在教育保障方面,惠州深化粵港澳姊妹學校(園)交流合作,推進港澳子弟學校建設,健全港澳居民隨遷子女平等入學保障機制,落實港澳居民隨遷子女按當地隨遷子女有關政策參加中高考。目前,惠州已經與港澳結對姊妹學校53所(香港51所、澳門2所),基礎教育階段在讀港澳學生共計3256人。
在醫療合作方面,惠州將加快創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惠州重離子醫學中心建設,建成市健康城一期,啟動省級區域職業病防治中心等項目,惠亞醫院二期基本建成。今年以來,惠城區推進廣州醫科大學、惠城區政府、惠州三院三方合作框架協議簽訂進程,推進區中醫醫院與市第三人民醫院簽訂2項專科聯盟、與省中醫院協作開展省專家坐診的“特需門診”。
從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再到產業協同“大聯動”、民心相融“心聯通”,在攜手并行中更多的惠州故事正在書寫。
(記者 馬發洲 通訊員 吳志堅 王威 商田 統籌 羅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