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至17日,位于惠州博羅泰美鎮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下稱“大灣區農產品基地”)迎來2024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產銷對接活動。22個省(區、市)脫貧地區、超3萬家供應商、40余萬款優質農副產品實現“入灣出海”。
活動期間,一個由30多名港企代表組成的考察團來到惠州交流。“惠州擁有成熟的農業生產、加工和供應鏈條,基地的建設發展速度也非常快。”香港貿易發展局大灣區服務中心主任曾沂靖表示,經過走訪調研,大家對惠港農貿交流合作給予高度評價,并表達了投資惠州的想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惠州的重要功能定位——高水平打造惠州粵港澳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如今,依托大灣區農產品基地,惠州積極引導農業企業和農戶實施高標準優質種植,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充分發揮聯通國內國際作用,高效賦能農產品全產業鏈發展,保障大灣區的農副產品實現穩定供應,為惠港兩地互相成就、互利共贏注入了新活力。
惠港農貿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惠州與香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相通、經濟相融。香港貿易發展局華南首席代表黃天偉曾表示,每7個香港人中就有1個是惠州籍,香港人吃的蔬菜四成產自惠州,肉禽三分之一來自惠州。
這樣的說法并不夸張。幾乎每天,惠港兩地之間的農貿往來都在密切聯動。作為傳統農業大市和糧食主產區之一,惠州素有香港“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肉案子”的美譽。其中,惠州的蔬菜、冰鮮禽肉均是供港的大宗農產品,并占據著香港重要的市場份額。
位于博羅縣福田鎮的惠州順興食品有限公司創建于1990年,是一家集家禽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中外合資企業,擁有國際先進的屠宰加工業的標準廠房,采用國際先進的封閉式自動化流水生產線設備,年加工禽肉食品4.5萬噸。
“我們始終致力于成為優質的禽肉供應商,為大灣區市民提供高品質的冰鮮家禽產品。”順興公司品牌總監陳奕林介紹,該公司主要產品有雞、鴨、鵝和乳鴿,年出欄量高達1.09億羽,銷售網絡覆蓋香港、澳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東莞等地。
“目前,我們進入香港的產品占比超過七成,香港乳鴿市場占有率達到89%,是香港最大的冰鮮家禽供應商。”陳奕林介紹,順興公司的禽肉產品,從惠州工廠屠宰后運輸到香港元朗的配送中心,全程不超過4個小時。
在80公里外的博羅縣觀音閣鎮,另一家供港產品基地——順南食品(惠州)有限公司,也在發生著惠港之間農貿往來的故事。
“得益于惠州豐富的資源優勢,我們可以就地取材生產果蔬焙烤食品、糕點、即食糖水、即食雞湯、方便罐頭等食品。”順南食品負責人劉肇威介紹。在他看來,隨著大灣區加快建設,惠州與香港之間的空間與時間距離,正在被不斷縮短,“我在惠州北站乘坐高鐵回香港,全程不到1個小時。”隨著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營運,從惠州可坐高鐵直達香港西九龍站,港惠之間已經形成“1小時交通圈”,“加上惠州有廣闊的土地和優越的營商環境,布局惠州是正確的選擇。”劉肇威說。
以基地為軸面向全國輻射海外
每天,在大灣區農產品基地里,一箱箱冰鮮魚、一枚枚溫泉蛋,被精心打包后,經過不到24小時的冷鏈運輸,便可直達全國各地包括港澳地區,出現在便利店、商超或者飯店,最終進入千家萬戶。
大灣區農產品基地是立足惠州,面向全國,輻射大灣區、港澳臺,乃至海外地區的重要農產品生產貿易平臺。
2021年5月,大灣區農產品基地啟動建設,該基地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廣東省政府合作共建,總投資50億元。經過3年建設,該基地首期500畝項目已初具規模。
目前,基地已有注冊入園企業64家,入駐并投產運營企業24家,其中包括12家食材食品加工企業、11家農產品流通企業、1家金融機構,累計實現產值超50億元,其中2023年累計實現產值28億元以上。
圍繞重要農產品應急保供,基地打造灣區“大糧庫”,糧油、凍肉儲備能力達到百萬噸級,規劃建設的70萬噸糧庫可保障大灣區居民15天糧食需求;圍繞綠色食材食品高效供應,基地打造出灣區“大廚房”,安全優質農產品可年均供港澳等出口70萬噸,加工交易服務250萬噸,中央廚房日均供餐50萬份。
聯農帶農也是大灣區農產品基地的重要功能之一。“基地已布局啟動雞蛋、水產等單品供應鏈業務,先后牽頭參與到博羅預制菜和蔬菜兩大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大灣區農產品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基地還建成了10個供銷農場、4個農產品綜合服務站,有效連接農民專業合作社26家、帶動村集體42個,帶動農戶2.5萬戶。
今年4月發布的《惠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4年工作要點》提出,惠州將打造服務大灣區的現代農業和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導的食品加工產業集聚區,探索與香港在食品檢驗檢測、海關通關檢查等方面的機制對接、規則銜接,提升供港農產品海關檢驗便利度。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3500億的農產品需求市場,基地就是聯通內地和香港的農貿往來的平臺。”大灣區農產品基地副總經理馮繼明指出,香港歷來都是食品安全的高地,而港貨也是全球高標準代表,基地平臺將全面對外開放,歡迎港商投資落戶,發揮連接香港與內地食品產業的橋梁作用,促進惠港深度融合。
兩地建立健全港商服務網
近年來,惠港兩地在經濟貿易、旅游互訪、人才交流、產業融合等方面不斷深化合作,在加強產業協同“大聯動”、制度規則“軟聯通”、優質生活圈“深融合”等方面發揮作用。
5月16日,在大灣區農產品基地舉辦的產銷對接活動期間,香港貿易發展局組織港企代表團對博羅開展了調研走訪,并參加惠港企業交流會。
考察團調研期間,港商深入走訪了惠州農產品生產企業、食品企業等,詳細了解產業前景、發展情況,并對接行業資源和人脈,與本地政府官員交流獲取產業發展方向和扶持政策等。
“基地龐大的規模、豐富的業態、先進的冷鏈等技術和齊全的配套設施及周全的服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曾沂靖表示,惠州農業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希望通過港企能把握機會,深入了解惠州的優勢,攜手共進,達成有效合作,促進惠港深度融合。
這是惠港之間密切交流的一個縮影。今年3月,由香港貿易發展局與惠州港澳臺僑綜合服務中心、惠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聯合會合作建立的GoGBA港商服務站(惠州)正式啟用。
GoGBA直譯為“走進大灣區”,意譯為“灣區經貿通”。該服務站的啟用,將為有意到惠州及大灣區發展的香港企業和青年提供政策及市場咨詢、對接資源及落地支援、舉辦交流活動、宣傳推廣等全方位服務,幫助他們到惠州創新創業、拓展業務,用好大灣區各方面的資源。
“惠州在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現代農業產業方面走在了前列,擁有成熟的產業鏈條和配套,對于香港及國際企業來說,惠州的發展機遇實屬難得。”曾沂靖表示,未來,GoGBA港商服務站(惠州)將根據港商需求和工作進展,為港企到惠州發展提供的政策咨詢、營商顧問、落地支援、交流活動、港商社群等五大服務,形成在惠州的港商服務網絡。
“港資企業扎根惠州、深耕惠州,取得了良好發展。”惠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賴建華表示,當前,惠州正精心打造“一中心、多基地”惠港澳臺僑特色服務合作平臺,設置GoGBA港商服務站、惠州港澳臺僑青年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基地等服務載體,惠州將敞開懷抱擁抱大灣區,為港澳同胞來惠州發展、生活提供更優質的全方位服務,讓港澳臺僑來到惠州創業興業,實現夢想。
(記者 烏天宇 統籌 羅銳)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