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的號角正響徹大亞灣畔的產業園區、田間地頭……
在大亞灣石化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工地上裝置高高聳立,高空作業、焊接動火、電氣作業、吊裝作業、涂裝等施工區域里,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去年,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大亞灣開發區”)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五星級示范基地,連續五年蟬聯“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
在澳頭街道衙前村、霞涌街道新村村里,城與鄉、山與海、古與今交融共生。當地以“漁村+”的融合發展策略,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繪出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圖景。
當前,大亞灣開發區以“頭號工程”力度實施“百千萬工程”,聚焦產業發展、城市提能、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等重點,全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突破。
做強區域經濟
連續五年蟬聯“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
過去一年,是“百千萬工程”的開局之年。作為功能區的大亞灣開發區,大膽探索“頭號工程”的大亞灣路徑,以補齊鄉村發展短板為重點,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為抓手,推動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要素保障、生態環保、社會治理等六個一體化建設。
實施“百千萬工程”,做大做強區域經濟是主攻方向。去年以來,大亞灣開發區統籌強區產業和富民產業、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提升區域經濟綜合實力。去年,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等多項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
大亞灣開發區正在對標世界一流化工園區,推動石化園區綜合實力邁進全球第一梯隊。去年,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加快推進,恒力PTA、中海油惠州石化產品結構優化及質量升級項目全面投產達產。
大亞灣石化區重大項目建設捷報頻傳:去年2月,總投資超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大件重型設備全部完成吊裝。埃克森美孚大亞灣研發中心破土動工,這是埃克森美孚在北美總部以外首個配備中試裝置、融合產品研發及工藝開發的綜合性研發中心。去年5月,總投資額約521億元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舉行開工儀式,目前該項目部分裝置已開始建設……
從東部的大亞灣石化區到西部的新興產業園,項目開工、竣工的場景不斷上演。新興產業園是惠州市重點布局的7個千億級工業園區之一。規劃建設的“坪山河科技創新走廊”,將深度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資源,打造成大灣區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去年底,新興產業園塘橫片區首宗產業項目落地建設、首個市政工程項目開工。
工業園區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今年,大亞灣開發區將大力推動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一期開車投產、二期核準,中海殼牌三期乙烯項目聚烯烴裝置開工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配套。提質增效發展新興產業園,整合盤活北部片區低效閑置用地,探索實施新型產業用地M0政策,全力支持企業由傳統工業制造向高新技術、協同生產及總部經濟、2.5產業等轉型升級。
擁有優良港口條件的大亞灣開發區,堅持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惠州港建設,完善港口公共配套設施,加快一批優質現代服務業項目落戶,推動惠州港從產業港向貿易港、產業港并重轉型。
突出城鄉融合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逾八成用于民生事項
“漂亮,好球!”去年10月,大亞灣區奧林匹克體育公園綜合館開館儀式暨籃球館、游泳館項目建設啟動儀式舉行。乒乓球世界冠軍劉詩雯和兩位省級運動員參加活動,為觀眾送上了精彩的表演賽。
這個項目填補了大亞灣無大型公共室內體育場館的空白。自開館以來,吸引了不少運動愛好者,場地預約基本是每天爆滿。“聽說劉詩雯點贊了這個體育館,迫不及待想來試試。”家住惠陽區淡水街道的伍女士表示,“體育館空間很大,室內溫度很舒適、通風很好。”
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大亞灣已經由單純的經濟功能區向城市發展轉變。大亞灣開發區提速“百千萬工程”建設,補齊教育、醫療、文體等短板,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的良性互動,打造一座更加宜居宜業宜創的濱海新城,讓居民“戀上這座城,愛上這個家”。
去年以來,大亞灣開發區開展城鄉融合發展規劃編制,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提質,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2%用于民生事項,新建7所公辦學校,新增優質學位10080個。推動城鄉基礎設施提級,完成城市品質節點提升工程二期,大亞灣綜合文化創意園動工建設,石化區濱海三路南段和濱海四路南段、新興一路等市政道路完成建設。
同時,大亞灣開發區持續推進綠美大亞灣生態建設,推動全域人居環境再提升,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綠美生態建設、農房風貌管控提升三大攻堅行動,鄉村日益綠起來、美起來、凈起來。
今年,大亞灣開發區將進一步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對接,實現與深圳坪山區、大鵬新區和惠陽、惠東等周邊縣區在城際交通、城市軌道、高速公路及鄰避設施方面無縫銜接。同時加強“一老一小”保障,推進惠亞醫院二期建成投入使用,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與周邊縣區特殊教育、職業教育資源共享。
抓好鄉村振興
96.5%行政村集體經營收入達到“20萬+”
漫步澳頭街道衙前村,放眼望去,綠樹成蔭、白墻青瓦,水泥村道平坦,一棟棟建筑保持了客家建筑風格,一個個風格各異的“四小園”星羅棋布,形成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
去年5月,一系列名為“魅力衙前”的文旅項目在村子里開展起來。衙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偉海介紹,項目計劃分3期實施,一期項目涵蓋無動力游樂園、游客服務中心、特色餐飲、精品民宿、美食街、文創步行街、房車基地等,計劃在2024年內建設完成。
“現在的村集體收入約65萬元。一期項目運營后,村集體收入預計能達到200萬元。”胡偉海介紹,未來3期項目全部投產后,村集體收入有望達到千萬元以上。
衙前村是大亞灣開發區的7個漁村之一。一直以來,漁村是大亞灣鄉村發展的最大短板,漁村發展基礎比較薄弱,加上大亞灣海域屬于省級水產自然保護區,資源開發利用受到制約。
大亞灣開發區把漁村的發展作為實施“百千萬工程”補短板行動的重中之重,計劃對沿澳頭10公里海岸線、10平方公里的臨海腹地(簡稱“雙十工程”)進行空間規劃,植入商業、漁業、旅游等元素,帶動漁村發展。
目前,大亞灣開發區分類引導三個街道差異化發展,推動在各自賽道上賽龍奪錦。去年底,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名單公布,澳頭街道衙前村、西區街道塘尾村和樟浦村、霞涌街道新村村入選。
“新村村毗鄰黃金海岸,與黃金海岸二期項目僅400米,夏天日客流量達到3萬人次以上。”新村村村委會副主任蘇伍金介紹,讓流量變“留量”,是村里要解決的發展難題之一。村里計劃挖掘漁村文化,將濱海旅游與漁家民俗、漁業生產深度融合,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以“典”帶面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大亞灣聚焦整體性、特色化,連片推進衙前村和金門塘村,一體打造霞新村與新村村,著力推動樟浦村、塘尾村打造自身亮點。全區29個行政村有28個集體經營收入達到“20萬+”。其中,100萬以上共10個,1000萬以上2個。
建設和美網格
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街”
“自從門前的‘僵尸車’清理后,大家出行方便多了!”在澳頭街道南邊灶村,依托“和美網格”基層治理模式,村道“僵尸車”長期停放占用車位問題很快得到解決,贏得村民們一致好評。
“接到村民反映的問題后,網格員第一時間協調轄區村警到現場處置,并將情況上報到澳頭街道綜治中心,由綜治中心分派相關部門共同執行,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南邊灶村相關負責人說。
大亞灣開發區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多元文化交匯、經濟活動頻繁。為此,大亞灣開發區用“和美網格”統籌基層治理,把“千條線”融入網格“和美”治理“一根針”。
同樣的蛻變發生在西區街老畬村,“近兩年來,我們三大屋村的環境越來越美了,路面坑洼不平、小偷小摸現象不見了,房子的租金收入上漲了10%。”談起村里的變化,村民羅先生表示。
三大屋村是老畬村下面的一個村民小組。該小組毗鄰深圳,是深惠兩地務工人員租房居住的旺地,曾經一度以“臟、亂、差”而聞名。“三大屋村本地戶籍村民僅百余人,但常住人口卻高達數千人,給基層治理帶來不小的挑戰。”羅先生介紹,如今的村里道路干凈整潔、商鋪光鮮明亮、停車位錯落有致,小巷里幾乎看不到垃圾。
去年以來,大亞灣開發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實施“和美網格+”治理機制,建立“四事分流”解決機制,三個街道995名干部力量全體“掛村入格”,18個部門1611名專業網格員“入網入格”,實現從信息采集到安全檢查,把各類矛盾糾紛、安全隱患盡量解決在網格。
在人居環境整治中,經常會遇到老舊房屋是否違建、能否翻建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專業部門界定,以往常常要打報告,一個流程走下來至少2個月。”一名村干部表示,“區直部門、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都在網格里,很快就能給出建議,實現了‘網格吹哨、部門報到’”。
(記者 馬發洲 通訊員 余盈 圖片 梁維春)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