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弓在手,貴在速發。新年伊始,惠州爭春。
近日,中共惠州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重點研判部署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堅定信心決心,強化使命擔當。
近年來的實踐讓惠州有了底氣。
城市經濟態勢向上向好,GDP增速等指標位居全省前列;區位優勢不斷凸顯,發展潛力巨大。惠州打造新增長極,有底氣、有條件、基礎好。當然道路并不輕松,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區域競爭日趨白熱化,搶項目搶人才“卷”出天際。
打造新增長極,面對省委賦予的歷史使命,重任在肩的惠州要如何發力?以下“三招”很關鍵。
第一招是融深融灣,把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動能。
風從海上來,潮涌大灣區。作為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毗鄰廣深港,是灣區投資“洼地”,并定位為深圳都市圈副中心。這為惠州發展打開了新空間,能否有效地聯通國內國際市場、推動區域協同聯動發展?惠州再次強調深入實施融深融灣行動,加快融入交通一體化體系,強化與核心城市產業互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第二招是制造業當家,不斷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工業強則經濟強。惠州聚焦實體經濟不動搖、聚焦“2+1”現代產業集群不動搖、聚焦“3+7”工業園區不動搖,帶來了國際巨頭“重倉”布局、大項目扎堆落戶。保持戰略定力持續用好這一招是關鍵。惠州對此強調要以新型工業化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做強兩大支柱產業,同時競逐新賽道,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通過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萬億工業賦能。
第三招是發力“百千萬工程”,將短板補齊變為潛力板。
惠州有“小廣東”之稱,區域發展并不均衡,這是惠州實現跨越發展的攻堅點,也是“再造一個新惠州”的新機遇。惠州將“百千萬工程”作為頭號工程的力度和勁頭來推動,將在縣域特色經濟發展、培育典型縣鎮村、打造綠美惠州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下功夫,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高手出招,貴在快、穩、準。時間不等人,發展不等人。我們向前奔跑得越快,春天就越早來到我們身邊;我們向上攀登得越高,春光就會更多照在我們身上。
打造廣東新增長極,我們相信惠州,期待惠州。
【出品】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惠州分社
【出品人】柯鴻海
【策劃/統籌】羅銳 劉光明寶
【出鏡】張峰
【文本】羅銳
【拍攝制作】王昌輝
【場地支持】惠州市新華書店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