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惠州分站 > 最新動態

惠州萬億城市 如何跨層

2024年01月08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停更”一年的中國“萬億俱樂部”,即將迎來兩名新成員——江蘇的常州和山東的煙臺,躋身萬億城市幾乎沒有懸念。在經濟第一大省廣東,誰將成為下一座萬億城市?

  目前最接近萬億的惠州,被視為“種子選手”。2022年GDP剛剛邁過5000億門檻的惠州,在2023年初提出,用5年左右時間成為廣東第五個萬億GDP城市。這不僅是惠州的夢想,更寄托了廣東繼東莞之后再次誕生萬億級城市的期望。

  跨過5000億,眺望1萬億。在這段奮起直追的長跑中,惠州如何起勢?惠州的雄心,對廣東又意味著什么?

  斷層與跨層

  萬億城市,是觀察中國宏觀經濟發展趨勢的窗口。它們不僅代表了中國經濟的“頭部勢力”,在全球經濟版圖同樣占據了重要位置。

  截至2022年,全國有24個萬億GDP城市,經濟總量在8000億元至9000億元的“準萬億”城市悄然擴容到6個。在江蘇、浙江、山東等經濟發達省份中,都有若干個正在沖刺的種子選手。比如江蘇省的常州、徐州、揚州、鹽城,浙江省的溫州、紹興、嘉興,山東省的煙臺、濰坊,向萬億級進軍的梯次感十分明朗。

  相比而言,珠三角城市間斷層明顯。這也成為廣東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直觀寫照。作為我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不僅有深圳、廣州兩大世界級城市,也有佛山、東莞兩大世界制造重鎮。從經濟總量看,深圳、廣州都在3萬億左右,佛山、東莞也已超萬億。

  但是,東莞之后,存在一個斷層——作為廣東經濟總量第五城的惠州,2022年GDP為5401.24億元,距離萬億的大門,需要再造一個惠州。

  1968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Robert K . Merton)提出的“馬太效應”理論,被用于形容強者的虹吸作用。對于珠三角而言,要打破“馬太效應”,跨越區域經濟的斷層,需要崛起一批腰部城市。

  在惠州主政者看來,惠州最有條件、最有實力、最有希望晉級廣東萬億第五城。因區劃調整等原因,20世紀80年代,惠州跌出全省經濟總量前十以外,徘徊了足足10年。1992年,惠州經濟總量重返全省前十,開啟了30年來穩步進階的歷程。2012年超越中山后,連續10年穩居第五。2022年領先第六名的珠海(4045.45億元)1000多億元,成為最有力的沖刺者。

  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惠州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西臨廣州、南接深圳與東莞,惠州是大灣區中僅有的與兩大核心城市和東莞同時接壤的城市。地處大灣區核心城市輻射疊加區的惠州,陸地面積相當于廣深莞三市之和,開發強度僅僅10.9%。相較于周邊發達城市,惠州的土地資源豐富,交通發達、發展空間廣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惠州的增長動力正在發生轉變。近年來,惠州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降低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大刀闊斧發展實體經濟。2021年,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成為廣東第五個“萬億工業大市”。2022年,惠州逆勢而上,GDP邁入“5000億俱樂部”,增速領跑全省。2023年前三季度,惠州GDP達4014.72億元,增長5.3%,增速居全省第三、珠三角第二,展現出不俗的發展后勁。

  相對強勁的發展勢頭,大大增強了惠州率先“跨層”突圍的雄心。

  雄心與挑戰

  工業是綜合國力的根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技術創新的主戰場。作為工業主體的制造業更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

  巴西、阿根廷因為過早“去工業化”而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訓,至今仍發人深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屈宏斌在研究中給出了精準指標——制造業就業占比超過25%,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條件。全球金融危機后,歐美開啟了從“去工業化”到“再工業化”的重大轉變,刺激制造業回流。

  在區域競爭中,制造業愈發成為各地競相發力的“主戰場”。鉚足了勁加入萬億城市“聊天群”的惠州也不例外。

  致力向上跨層的惠州,提出了三個“萬億”的目標——萬億工業大市、萬億級產業夢想、萬億GDP。

  如果說萬億GDP是惠州面向未來的雄心,那么前面兩個萬億則是路徑。第一個“萬億”目標已經實現,萬億級產業夢想將是支撐萬億GDP的關鍵。

  20世紀80年代初,惠陽地委就提出工業化發展方向,要求領導干部把“屁股”掉過來,坐在工業“板凳”上。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當時,TCL、德賽集團等前身先后成立,拉開了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帷幕。進入90年代,隨著我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落戶,一個世界級石化區故事從此起筆。

  經過30多年生長,電子信息和石化兩大主導產業集群化發展已經頗成氣候。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規模達3450億元,大亞灣石化區綜合實力連續5年位居中國化工園區30強榜首;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總產值首次突破5000億元大關,規模位列全省第三,形成超高清視頻顯示、5G及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電池、核心基礎電子等五大優勢主導產業。

  在此基礎上,惠州進一步提出了2025年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產業集群產值分別達6000億元、8500億元的目標,未來打造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這將是惠州沖刺萬億經濟總量的最大底盤。但跨越并非易事??赐獠?,惠州是外向型經濟城市,石化、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的國際關聯度高,受到“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沖突等干擾明顯。

  看內部,放眼全球,每個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都有多達十幾條完整的石化產業鏈?;葜荼M管已有多個石化巨頭的百億級項目落戶,全產業鏈中最富價值的新材料和精細化工等下游環節仍有極大的延伸空間。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惠州產業集群如何揚長避短、發揮比較優勢,搶抓機遇逆勢而上?答案就在于以更開放的胸懷擁抱合作,加快融入雙循環新格局,用好統一大市場。

  在圈與融圈

  這是一個“進圈入群”的時代。

  都市圈宛如一個引力場,不同勢差的城市,在相互作用中形成一個穩定而緊密的共同體。以中心城市為核心構建都市群的發展形態,是發達國家的普遍選擇——紐約都市圈、洛杉磯都市圈等大都市圈撐起了美國的經濟增長,東京都市圈則是日本的經濟核心。

  都市圈、城市群發展,也被視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風口”和結構性潛能。這意味著城市的競爭和增長邏輯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全國統一大市場首先在都市群中孕育的時代背景下,單個城市的崛起,必須告別單打獨斗的思維,通過進入“群圈”抱團共享發展機遇,在區域協同中贏得“協同競爭紅利”,培育更強的增長后勁。

  去年12月中旬,廣東省政府印發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其中深圳都市圈2022年經濟總量達4.9萬億元,是五大都市圈中經濟體量最大的一個。惠州全域被納入深圳都市圈并列為兩個副中心之一,并自我加壓“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入圈“大深圳”,為惠州進軍萬億GDP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

  不管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還是深圳都市圈,從政策的意義來看,惠州均已在圈。

  但在圈不等于融圈。在都市圈中,一個城市必須立足于區域市場一體化,才能獲取向上突圍增長的動力。近年來,機場、高鐵、高速公路、港口的大發展,為惠州聯動內外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立體交通網絡。特別是贛深高鐵和廣汕高鐵先后建成通車后,惠州一躍成為廣東高鐵站最多的地級市,“3條高鐵線路+9個高鐵站”的“高配版”軌道交通,將惠州主城區與深圳、廣州兩大核心城市主城區的通勤時間分別縮短為半小時和1小時,讓惠州承接深圳、廣州、東莞產業外溢有了更多的可能。

  硬設施加緊聯通的同時,更需要軟機制的銜接。在進一步融合過程中,惠州需要回答好這些問題:在深圳都市圈中,怎樣打破行政體制障礙,進一步加強深圳、東莞基礎設施建設協調,建立區域產業、職能的分工協作機制?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如何借助深圳都市圈強化與港澳合作,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全球產業分工中,能否通過廣佛惠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產業集群等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練就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提升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能級?

  對于惠州來說,一方面,需要不斷推動產權、市場準入、用地、成果轉化與物流等一系列領域的改革,夯實市場一體化的軟硬件基礎;另一方面,在基礎設施持續完善的今天,需要進一步實現與都市圈乃至城市群市場的高度協同、營商環境的無對接,不斷增強對市場要素的虹吸引力場。

  在“圈”“群”的競合中奮進、在奮進中突破。以更包容、更開放的心態擁抱更寬廣的競爭合作,惠州才能走得更遠,萬億GDP之夢才能更近。

  相信惠州。

  (撰文 廖鈺嫻)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阳市| 工布江达县| 广丰县| 孟连| 察雅县| 木兰县| 镇安县| 金溪县| 鄄城县| 政和县| 高清| 云龙县| 汕尾市| 福海县| 札达县| 乐清市| 琼海市| 丹阳市| 乃东县| 安国市| 电白县| 涪陵区| 阳高县| 泰宁县| 宣威市| 安顺市| 万宁市| 厦门市| 永济市| 黔东| 香格里拉县| 东丽区| 平湖市| 杨浦区| 延长县| 和龙市| 清水县| 内黄县| 蓝田县| 临泽县|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