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惠州分站 > 最新動態

“惠州藍”再“出圈” 同保共治促發展

2023年09月19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近日,生態環境部通報2023年1—7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惠州在168個重點城市中位居第3名,“惠州藍”再次享譽全國。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以生態“出圈”。近年來,惠州發揮生態資源稟賦優越、城市生態文化底蘊豐厚的優勢,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功創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和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加強區域生態環境同保共治。”《惠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3年工作要點》提出,全面實施綠美廣東大行動,完善大灣區綠色發展生態屏障。當前,惠州正在與周邊城市共同推進環境污染聯防聯治,深化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惠州成大灣區

  綠色生活“打卡地”

  “十一長假快到了,珠三角的朋友們都說要來我這里玩,都說惠州空氣質量是真的好!”家住惠州的居民謝女士說,碧空如洗、白云悠悠的“惠州藍”讓朋友們的打卡照更“出片”,也讓她這個惠州人倍感驕傲。

  與謝女士感受相匹配的,是一組散發著幸福味道的數字。今年上半年,全市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和近岸海域海水優良面積比例均保持100%,東江水質保持優;土壤環境保持安全穩定。

  生態是惠州最大的資源,綠色是惠州最亮的底色。數據顯示,惠州全市林業用地面積1032.17萬畝,森林覆蓋率61.71%。其中,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4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85平方米,相當于擁有一間裝滿了鮮花的臥室。

  如今,一座座街頭公園、一條條河邊綠道,已成為惠州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一處處森林景區、一片片湖泊濕地,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炙手可熱的露營游玩“打卡地”。

  從“綠”到“美”,惠州仍在不斷努力,全面落實綠美廣東大行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硬舉措。當前,惠州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不斷提升惠州生態系統質量;優化生態廊道,營造提升廣惠、廣河、武深等主要通道森林景觀帶60公里;持續實施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打造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和瀕危古樹復壯力度;推動實施城市立體綠化,“見縫插綠”建成10個以上口袋公園……

  區域協同治理

  推動生態環境聯防聯控

  夏日的傍晚,淡水河畔的惠陽區體育文化公園里傳來歡聲笑語,居民三三兩兩在河邊的棧道上散步,還有不少釣友拋餌入河,享受垂釣的樂趣。2021年,淡水河被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評為“廣東省十大美麗河湖”。

  從跨界治理“老大難”到廣東省級美麗河,淡水河的蝶變密碼正是區域協同治理。

  近年來,深圳和惠州攜手將兩地上下游入河排污口一并進行接駁,將沿岸污水一并納管處理,徹底解決了污水直排張河瀝的污染問題。深惠兩地還建立聯席工作會議制度,約定共同監管插花地環境基礎設施及污染源,信息共享,共同推進。經過持續攻堅,2020年,淡水河國考紫溪斷面水質年均值達到Ⅲ類標準,20多年來首次實現全年穩定達標。

  目前,惠州分別與深圳、廣州實施《關于大鵬灣—大亞灣區域岸線及海域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公益訴訟檢察的跨區域協作機制》《關于建立增江河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跨區域協作機制的意見》等,在南昆山成立全國首個公益訴訟聯合觀察站,深化環境司法領域合作。

  近年來,惠州深化生態環境監管領域合作,簽訂《深莞惠經濟圈(3+2)五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合作框架協議》《深莞惠生態環境聯合交叉執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聯合深莞持續開展聯合交叉執法行動。2023年,開展“深莞惠聯合執法行動周”活動,檢查40家企業,發現問題10家,責令整改10家,有效形成執法合力,著力解決跨界污染問題。

  綠色制造名單數量

  排在大灣區前列

  今年8月,2022年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發展質量評價結果正式公布,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大亞灣開發區”)獲評“五星級”示范基地。其中,產業實力、質量效益、創新驅動、綠色集約安全、融合發展、發展環境等6個細分評價項目表現突出。

  近年來,大亞灣開發區堅持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不僅成為國家第一批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綠色園區、國家循環化改造重點支持園區,更是連續四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綜合實力已連續10年位居中國化工園區前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重要的發展理念,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當前,惠州按照“千億園區,萬億產業”的工作目標,引導項目、資金、土地指標等向工業園區集中,聚力打造“3+7”工業園區,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先導區,形成制造業創新集聚高地、綠色發展高地和營商服務高地。

  根據《惠州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惠州結合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和生命健康重點產業及紡織服裝、女鞋、家具等傳統產業相結合的產業結構特點,提出了“加快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提升固體廢物資源化水平”的任務,明確要推動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推動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構建園區循環發展模式等。

  截至今年6月,惠州累計創建國家綠色工廠27家,綠色產品286種,綠色園區2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3家,綠色制造名單數量排在大灣區前列。去年完成59家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大亞灣石化區等6個工業園區列入廣東省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并通過驗收。

  同時,惠州以綠色能源為支撐,推進核電、風電、光伏、水電等清潔能源發展,加快中廣核海上風電、太平嶺核電等項目建設,著力構建綠色低碳能源體系;以綠色金融為杠桿,創新推出“碳賬戶+綠色供應鏈金融”新模式,落地全國首單掛鉤碳市場履約債券和首筆“綠色碳鏈通”業務,推出“美麗東江貸”“碳排貸”等綠色金融產品,積極推動綠色金融健康發展。

  (記者 盧慧 馬發洲 攝影 梁維春 統籌 羅銳)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南县| 高碑店市| 深泽县| 高青县| 清远市| 大连市| 临安市| 南华县| 玉环县| 寿光市| 娱乐| 贵德县| 新乡市| 新巴尔虎右旗| 德惠市| 津南区| 孟村| 天气| 定兴县| 渑池县| 应城市| 朔州市| 衡东县| 夏邑县| 重庆市| 靖州| 巢湖市| 江西省| 淮阳县| 石屏县| 鹤峰县| 丹东市| 石门县| 孙吴县| 青州市| 锡林浩特市| 五寨县| 罗源县| 子洲县| 安图县| 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