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朋友來惠州玩,都說這里空氣質量是真的好!”市民謝女士說,碧空如洗、天空湛藍、白云悠悠逐漸成常態,“惠州藍”讓人心曠神怡。
與謝女士感受相匹配的,是一組散發著幸福味道的數字:日前,生態環境部公布今年5月和1-5月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狀況:今年1-5月,惠州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79,排名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4、珠三角第1,“惠州藍”再次刷屏朋友圈。
7個縣區空氣質量均有改善
近年來,惠州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逐年下降,達標率穩步上升,空氣質量排名穩居全國前十、珠三角前列,“惠州藍”享譽全國,成為惠州名片。
以2022年為例,全年全市環境空氣質量保持良好。六項污染物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評價濃度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年評價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綜合指數為2.58,AQI達標率為93.7%,其中,優208天,良134天,輕度污染22天,中度污染1天,超標污染物均為臭氧。與2021年相比,AQI達標率下降0.8個百分點;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濃度分別下降37.5%、20.0%、17.5%和10.5%。
縣(區)空氣質量方面,2022年,各縣(區)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PM10 年評價濃度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年評價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及以上;各縣(區)AQI達標率范圍在91.8%~97.3%之間,綜合指數范圍在2.31~2.70之間。與2021年同期相比,7個縣區空氣質量均有改善。
推動12個方面48項重點工作落實
“惠州藍”的答卷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一場與環境污染對抗的“藍天行動”獲得的勝利果實。
特別是今年以來,“藍天行動”的“主角”輪番登場:印發實施《惠州市2023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惠州市臭氧污染防治(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減排)實施方案(2023-2025年)》,深入開展大氣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大氣污染治理減排、大氣污染應對能力提升等三大行動,推動12個方面、48項重點工作落實。
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形成PM2.5和生成臭氧的重要前驅物,而臭氧已成為現階段夏季主要大氣污染物。惠州開展VOCs專項整治,累計檢查涉VOCs企業181家,督促和指導159家使用活性炭、水噴淋技術的企業完成了一輪次“換水換炭”,完成6家VOCs企業低效治理設施改造升級。
揚塵是PM10的重要來源,PM10是空氣質量的重要考核指標,也是惠州空氣質量的短板。為此,惠州多措并舉強化揚塵污染治理,印發實施《惠州市揚塵污染有獎舉報實施辦法》,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揚塵污染防治監督,1-5月,累計開展揚塵污染專項檢查1.67萬個次,發現并整改揚塵污染問題2335個。
此外,惠州持續推進氮氧化物減排,發布了《關于重新劃定惠州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的通告》《關于惠州市燃氣鍋爐、新建燃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通告》,進一步收嚴氮氧化物排放標準,累計完成125臺鍋爐綜合整治。
(記者 盧慧 記者 王昌輝)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