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在惠州舉辦千人回鄉省親活動,與惠州鄉親面對面交流,共敘情誼、共話發展、共謀未來。在活動期間,省親團分成7個分隊,分別前往7個縣(區)參觀交流,在實地走訪中了解惠州人文歷史,感受惠州發展新面貌,尋找商貿合作新契機。
今年4月,《惠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3年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印發。在這一指引下,7個縣(區)結合實際各出實招,軟硬聯通協同發力,高質量推進新階段大灣區建設。
灣區協同,漸入佳境。如今,惠州與周邊城市在教育、醫療、文化、旅游、社會保障、社會治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更加緊密,民生質量持續提高,人文互動更加頻繁,便利港澳人士在惠州發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與周邊城市開展多領域交流合作
近日,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大亞灣開發區”)新興產業園招商對接會暨駐深招商聯絡處揭牌儀式在深圳市舉行。在會上,10宗項目進行集中簽約,總投資額112.6億元。同時,大亞灣開發區營商環境和投資促進局與深圳市汽車電子行業協會、深圳市新能源行業協會等10家行業協會簽訂招商合作協議。
今年以來,大亞灣開發區不僅加強與深圳市的國土空間規劃對接、產業規劃對接,還會同深圳方面建立了交通聯席會議制度、聯合執法機制、項目對接機制,推動兩地協同發展。
在大灣區的建設熱潮下,惠州各縣區與周邊城市的互動頻繁,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合作可能。目前,深圳市福田區與博羅縣,龍崗區與惠東縣、龍門縣建立對口產業協作關系。
龍門縣與廣州市增城區建立防洪聯動機制,在上半年兩輪強降雨期間,確保了兩河沿線安全,把災情損失降到最低。當前,龍門縣加強與增城區、從化區的國土空間規劃深度對接,認真梳理與周邊縣區在交通、產業、文旅、農業、商貿等方面的內容,深入研究空間規劃協同銜接問題。
博羅縣加強與廣州、東莞兩市國土空間計劃銜接,進一步提升全縣國土空間總體計劃編制與空間治理水平。當前,博羅縣與福田區大力推進產業、醫療、教育、文化旅游等多領域協同合作,重點推進合作共建現代產業園,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今年4月,雙方簽訂《惠州博羅·深圳福田政務服務“跨域通辦”合作協議》。
今年,惠陽區領導多次前往深圳對接工作,區發改局(區大灣區辦)與龍崗區發改局多次互訪,探討合作共建“深圳東部萬億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等事宜。秋長街道與坪山區坑梓街道簽訂了區域協同發展框架協議,新圩鎮與龍崗區坪地街道簽訂“比鄰黨建”共建協議。
從規劃銜接、商貿合作到文化、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城市交流合作更加緊密。比如,惠城區推動廣惠醫院合作,廣州醫科大學、惠城區政府、市三院三方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仲愷高新區利用好姊妹學校教育資源,在學生交流、教師培訓、體育藝術方面加強合作,推動三地教育優勢互補、共同進展。
在惠城區,香港青年、惠州市凱瑞(鈺成)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莫鈞雄如今成為惠城區政協委員。“惠城區政府為香港人提供了社保、購房、子女讀書等便利政策,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我十分看好大灣區的未來。”莫鈞雄認為,大灣區的資金鏈、創新鏈、供應鏈、產業鏈齊全,如果把各大城市的優勢發揮出來,有效結合起來,將是前所未有的機遇。
構建內聯外通大網絡
9月26日,隨著廣汕高鐵的正式開通,惠州擁有了廣汕高鐵、贛深高鐵、廈深高鐵共“3線9站”。如今,從惠州中心城區到香港、廣州等城市,最快僅需1小時。
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東部的惠州,西鄰廣州、東莞,南靠深圳,東接河源、汕尾,是大灣區通往粵東地區的要道。《工作要點》指出,加快“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優化與深圳、廣州等核心城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如今,相關交通線路逐步變為現實。10月30日,韶惠高速龍門至惠州城區段(下稱“惠龍高速”)建成通車。惠龍高速全長約60.9公里,通車后惠州城區到龍門縣的車程將縮短至約40分鐘,惠州由北到南形成“1小時經濟圈”。
惠龍高速北接武深高速公路、韶關至新豐高速公路,連通湖南、江西;南連惠大高速公路通往大亞灣,進一步可連通深圳、香港等大灣區主要城市及汕尾、揭陽等粵東地區。“這不僅是一條連通惠州市內各縣區間的通達之路,更是一條開放合作的共贏之路。”惠州市交通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大灣區作為協同創新共同體,港澳廣深的大量科創成果需要周邊城市來承接轉化,后者也需要前者創新資源支援。從世界級產業集群的角度來看,產業鏈需多方共同完善,這都需要“硬聯通”作為支撐。
今年以來,作為惠州中心城區的惠城區,全力配合惠霞高速惠城區段項目、韶惠高速公路項目、惠河高速改擴建項目等建設工作,為全市加快構建“豐”字交通主框架提供支撐。
毗鄰深莞的惠陽區堅持交通先行,不斷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目前,惠州千萬級干線機場加快建設,配合推進飛行區擴建工程,已完成全部交地工作。同時,配合推動廣汕鐵路通車,深汕鐵路惠陽段已進場施工,惠陽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深惠城際加快推進。
作為大灣區向粵東輻射的重要一站,惠東縣將擁有廈深高鐵、廣汕高鐵、深汕高鐵3條線路,積極配合推進高鐵、高速公路和海上航線建設,加快推進惠東稔平環島高速公路建設;毗鄰東莞的仲愷高新區,制訂“五橫五縱五聯”骨干快速路網實施計劃,大力推進道路融入大灣區路網建設,同時積極參與“軌道上的大灣區”,打造仲愷到深圳、東莞“半小時生活圈”……
在“藍色經濟”時代,惠州這座擁有281.4公里海岸線、452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的濱海城市,大力發展港口物流等海洋產業。比如,大亞灣開發區加強惠州港與鹽田港合作,恒力石化通用碼頭、歐德油儲碼頭二期項目完成竣工驗收,荃美石化碼頭、中海殼牌南海石化碼頭擴建等加快推進,實施荃灣、東聯港區進港航道等級提升工程。
形成產業協同新格局
在惠東縣白花鎮,啟懋五金制品(惠州)有限公司(下稱“啟懋五金”)的展示廳內,一個個電腦電源殼、機箱等IT五金件整齊地排列著。自去年落戶惠州以來,啟懋五金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現有員工400余人。
“惠州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啟懋五金首席執行官李博學在2016年到2019年間多次來到惠州考察調研,最終將企業從深圳遷移到惠東。
當前,惠東正在謀劃打造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廣發惠東風電、港口海上風電一期項目并網發電,太平嶺核電、港口海上風電二期、惠州中洞抽水蓄能電站、惠州LNG接收站等重大能源項目保持著良好的建設勢頭。
近年來,惠州堅持制造業當家,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打造“3+7”工業園區,提高產業協作水平,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吸引了一批批優質項目和企業落戶。
今年8月,2023深惠企業協同發展交流會在深圳舉行。大會聚焦強鏈補鏈延鏈,精準面向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等領域的企業發出邀約,吸引了200多家企業參加。在現場,30余家意向企業擬落戶惠城,擬投資額超過50億元。
在惠州南部,大亞灣新興產業園里,敏華、光弘科技等港資企業扎根多年,比亞迪、科達利、洲明科技等深圳企業落戶。大亞灣對大灣區特別是深圳企業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開展靶向式精準招商。“十四五”以來,吸引了103宗大灣區內項目,總投資438.65億元。
作為深莞惠協同發展“橋頭堡”,惠陽區發揮區位優勢,打造具有惠陽特色、區域影響力強的產業集群,形成產業互補、協同發展的格局。今年,惠陽區開展駐點招商、靶向招商、以商引商、以僑引商,主動承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資源溢出。
在惠州北部,龍門縣積極打造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平臺,引進深圳電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醫藥、綠色裝配式建筑等高端產業,形成錯位相融、優勢互補的良好分工格局。今年1—11月,主平臺承接產業轉移項目21宗,承接產業轉移項目總投資額102.62億元,并建立完善與深圳龍崗區的產業協作制度機制。
目前,博羅縣圍繞電子信息、銅材料、電動車、生命健康等主導產業進行招商選資,打造全鏈條產業發展格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全縣共引進176宗項目。其中,引進電子信息產業項目57宗,計劃投資額121億元;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項目30宗,計劃投資額84億元。
作為惠州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核心引擎,仲愷高新區梳理并上門對接TCL、億緯、德賽等龍頭企業的供應鏈企業投資意向,舉辦“深合作、惠未來”等11場招商推介會和交流會。今年1—11月,仲愷高新區新過會大灣區項目87宗,計劃總投資約642.79億元,預計達產總產值約2738.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