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新型儲能產業發展迎來新風口。面對萬億級“黃金賽道”,一場新的區域排位賽已然打響。
今年初,廣東省率先“卡位”,提出將新型儲能產業打造成“制造業當家”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爭取到2025年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6000億元。7月,惠州明確,要努力打造成為國內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高地和粵港澳大灣區新型儲能應用示范城市,力爭到2025年新型儲能產業集群產值達1800億元。為搶占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前沿,仲愷高新區提出打造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集聚區,計劃到2025年新型儲能產業集群產值實現1000億元。
劍指千億級新型儲能產業集群,仲愷高新區有何底氣和優勢?在這場儲能競賽中,仲愷高新區又將如何出招,為高質量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產業基礎優勢 去年新能源產業產值達689億元
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新型儲能產業強勢崛起,各地紛紛搶灘布局。在這條逐漸擁擠的萬億級賽道上,仲愷高新區是其中不容小覷的競跑者。
今年7月,位于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的首航新能源產研制造基地一期建成試產,光伏和儲能逆變器年產能達70余萬臺;二期項目預計2025年投產,達產后每年將生產光伏和儲能逆變器190萬臺、儲能電池57萬臺。屆時,首航新能源的產能也將全部集中至仲愷高新區。
作為“全球前五儲能逆變器供應商”“全球領先光伏和儲能解決方案提供商”,首航新能源為什么對仲愷高新區青睞有加?
廣東首航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徐錫鈞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給出了答案:“我們的供應商億緯鋰能、同行古瑞瓦特新能源都在惠州。可以說,除了芯片,其他配套企業基本在仲愷都能找到。”
在當前各類新型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儲能一騎絕塵,不僅技術最成熟、應用最廣泛,市場占比也最高。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中,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高達94.5%。如此旺盛的市場需求,讓仲愷高新區發展新型儲能產業擁有先天優勢。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仲愷高新區就誕生了第一批電池企業。20多年來不斷開枝散葉,形成了一條以鋰電為代表的完備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鏈。2021年,當地更是前瞻性布局,首次將智慧能源確立為支柱產業之一。2022年,全區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689億元,同比增長28%。
在此基礎上,仲愷高新區擁有較為完整的新型儲能產業鏈條,涉及電池材料(隔膜、極耳)、電池電芯、變流器、儲能系統集成、電源管理、生產設備及回收利用等領域,基本覆蓋產業鏈上中下游。
從產業鏈上游來看,鋰電智能裝備行業龍頭——贏合科技持續領航,連續三年實現產能倍增,助力比亞迪、億緯鋰能等核心客戶實現電池高質量快速交付。在中游,儲能電池、儲能變流器、儲能系統集成等核心環節,聚集了一批頭部企業。億緯鋰能2022年儲能電池出貨量11.5GWh,全球排名前三;惠州德賽電池開拓儲能系統集成業務,可為發電側、電網側、用戶側提供全場景解決方案。延伸到下游,TCL新材料科技計劃投建退役動力鋰電池回收綜合利用項目,拆解回收退役鋰電池和廢極片,實現磷酸鐵鋰電池梯次利用等。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仲愷高新區共建成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項目產能約37GWh。
龍頭企業引領 進一步完善新型儲能產業生態
坐擁新能源產業鏈優勢,如何搶占新型儲能產業制高點?仲愷高新區的解題路徑之一是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頭雁效應”,探索多元化技術示范利用,以商招商進一步強鏈、補鏈、延鏈。
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儲能政策密集發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惠州市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文件都將“加大新型儲能關鍵技術研發創新力度”作為重要課題。如何攻破多元化技術路線,關系著新型儲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以億緯鋰能、德賽電池為代表的龍頭企業,擁有資源、管理、技術等多方優勢,具備較強的產業鏈整合能力,自然也肩負著更大的責任。
今年3月,惠州新能源產業聯盟成立,億緯鋰能擔任理事長單位,匯聚了德賽電池、贛鋒鋰電等35家骨干新能源企業,旨在推動新能源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標準應用落地。5月,惠州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聯盟成立,東江實驗室為理事長單位,億緯鋰能為副理事長單位,致力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機制。
“電池制造上游材料產業不強,缺少正極材料、隔膜規模也較小;現有企業和在建產業項目,以消費類電池和動力電池為主,儲能電池制造、試點示范和應用場景有待進一步拓展。”針對產業發展短板,仲愷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田勝思表示,要發揮德賽電池、億緯鋰能等“鏈主”企業以商招商作用,圍繞新型儲能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招引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新型儲能企業落戶。
以首航新能源為例,其作為儲能逆變器領域“鏈主”企業的集聚效應已經逐步顯現。7月28日,2023首航新能源全球供應商大會在仲愷高新區舉行,吸引了國內外120余家供應商合作伙伴參加。在會后的晚宴上,更有不少企業咨詢了投資落戶事宜。
未來,在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的輻射帶動下,仲愷高新區新型儲能產業生態將日臻完善。在良性的產業互動中,一幅既有參天大樹,也有灌木和小草的大中小企業齊生共長的圖景,也將一步步變為現實。
拓展應用場景 工商業儲能發展駛入“快車道”
在位于仲愷高新區的信利(惠州)智能顯示有限公司廠區內,8組儲能集裝箱整齊排列,組成了惠州目前規模最大的用戶側儲能電站。項目由廣東粵電電力銷售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規模為11MW/22.23MWh,2022年9月投入運營。
“儲能電站每天兩充兩放,一年下來大約能節省700多萬元電費。”信利惠州動力部負責人肖艷華介紹,該企業每月用電約2000萬千瓦時,每月用電成本高達1200萬元。應用新型儲能項目,不僅能利用峰谷價差減少企業用電成本,還能緩解電力供應緊張帶來的“用電焦慮”,盡量保障企業平穩生產。
大約30公里外,在仲愷高新區惠南科技園,由惠州德賽電池打造的德賽智儲1.2MW/2.78MWh儲能示范項目順利并網運行5個多月。項目采用了湖南德賽電池研制的磷酸鐵鋰電池,并應用了智能組串式儲能技術,不僅能實現100%電芯、可燃氣體、環流實時監測,還具有智能充放電管理、智能預警功能,即便在零下30攝氏度的極寒天氣或45攝氏度的極端高溫天氣也能正常使用。
這一個個項目是仲愷高新區探索新型儲能應用場景的生動縮影。當前,新型儲能應用主要包括電源側、電網側和用電側。用戶側儲能一般是輕量級,核心客戶群體是家庭用戶以及大型廠區、工商業園區等工商業用戶,可通過分布式儲能系統靈活充放電,提高用電質量、降低用電成本。電源側和電網側儲能為大型儲能,電源側針對風光發電的不穩定性,可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側可以提供調峰、調頻等服務,提高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
對仲愷高新區而言,新型儲能在用戶側應用市場廣闊。據統計,仲愷高新區現有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東江科技園、惠南科技園等4個現代化產業平臺,全區匯聚了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企業落戶。其中,百億級企業8家,超十億企業47家,高新技術企業906家,規上工業企業965家,境內上市企業9家。
今年上半年,仲愷高新區總用電量35.3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9%。其中,工業用電量28.1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商業用電量1.5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3%。這意味著,隨著工商業用電需求日益旺盛,峰谷價差持續擴大,仲愷高新區用戶側工商業儲能發展正駛入“快車道”。
“2023年的目標是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爭取到2025年,新型儲能產業集群產值達1000億元,總產能達95GWh。”田勝思表示,仲愷高新區在大力發展新能源電池產業的同時,將加快打造“光(光伏)、儲(儲能)、端(終端)、信(關鍵信息技術)”協同發展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并且,探索加快新型儲能電站試點項目建設模式,鼓勵區內企業圍繞分布式新能源、微電網、充電設施等其他終端用戶開展試點示范,以應用場景帶動儲能產業加速發展。
■對話
仲愷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田勝思:
強化協作 加快建設產業集聚區
記者:目前,仲愷高新區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如何?有什么優勢?
田勝思:能源電子是仲愷高新區最早布局的支柱產業之一,全區現有儲能產業鏈上企業59家,其中規上企業56家,涉及電池材料、電池電芯、變流器、儲能系統集成等領域。2022年實現新能源產業產值為689億元,同比增長28%;截至今年7月,全區建成儲能和動力電池項目產能約37GWh。
當前,新型儲能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期,仲愷積極主動搶占發展機遇,在大力發展新能源電池產業同時,加快打造“光(光伏)、儲(儲能)、端(終端)、信(關鍵信息技術)”協同發展的新能源產業集群,不斷豐富各類新型儲能應用場景。
比如,今年春節期間,依托億緯鋰能在潮莞高速瀝林服務區開展移動充電樁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取得較好示范效果。在用戶側方面,仲愷已建成億緯9MW/18MWh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示范、碩貝德無線儲能1MW/2MWh、信利用戶側電化學儲能22MWh等儲能電站項目,在工商業儲能應用方面作出了不少有益探索。
記者:競逐新型儲能賽道,仲愷高新區主要面臨什么挑戰?
田勝思:在儲能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一些新的挑戰和困難。一是新型儲能應用類企業不多。現有企業和在建產業項目,以消費類電池和動力電池為主,儲能電池制造、試點示范和應用場景有待進一步拓展。二是電池制造上游材料產業不強。缺少正極材料、隔膜規模也較小,特別缺少儲能電芯類的項目,后續發展潛力有待進一步增強。三是部分細分領域競爭力不足。諸多電池類外貿型企業面臨“綠電”壓力,特別是一些做海外訂單的企業,面臨主要客戶要求企業在歐洲或東南亞設廠的挑戰。
記者:接下來,仲愷高新區計劃如何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惠州新型儲能產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田勝思:新型儲能既是仲愷未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撐,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培育工業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發力點。接下來,仲愷高新區將高舉儲能產業發展新引擎,進一步強化產業協作,加快建設儲能電池產業集聚區。
我們將不斷培育壯大新型儲能產業規模,充分發揮好政策的牽引指導作用,進一步發揮億緯鋰能、德賽電池、拓邦電氣等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加強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示范推廣。依托惠州新能源產業聯盟,促進企業間供需對接和創新合作,持續延鏈、補鏈、強鏈,不斷增強儲能產業核心競爭力。
我們還將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導向,探索新型儲能電站試點項目建設模式,大力鼓勵區內企業圍繞分布式新能源、微電網、充電設施、工業園區等其他終端用戶,開展試點示范、持續拓展用戶側、電源側等市場應用場景,以應用場景帶動儲能產業加速發展。
此外,結合仲愷產業發展實際,我們將研究制定區級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重點在土地資源要素保障、培育鏈主企業、推廣應用新型儲能等方面給予支持。并且,聚力引入和培育新型儲能產業人才,大力支持區內企業引進儲能領域緊缺急需的專業人才,與電子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院校建立戰略關系。
(記者 于蕾 攝影 王昌輝)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