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惠州分站 > 大圖新聞

大灣區最大現代農業與食品預制菜產業集群將在博羅泰美崛起

2023年07月07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沿長深高速駛近泰美出口時,一路開闊的曠野景象突然被一個龐大的現代建筑群替代。右拐駛出高速,即刻就可抵達位于博羅縣泰美鎮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下稱“大灣區農產品基地”)。不久的未來,在這片1500畝的土地之上,將崛起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品類最全、功能最優、聯農最廣的現代農業與食品預制菜產業集群。

  大灣區農產品基地項目的落戶建設,在泰美這個小鎮掀起了巨變的浪潮,如今,這一浪潮正涌向周邊,深刻改變著當地的產業和農村面貌。在泰美鎮黨委書記趙誼莉看來,大灣區農產品基地打破了傳統農業與其他產業、農村與城市之間的邊界,造就了兩者深度融合的新態勢。“依托基地項目,我們將奮力打造惠州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中心鎮,加快推進上膳泰美——惠州(博羅)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帶建設,著力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灣區樣板’。”

  建設加速

  大灣區“菜籃子、米袋子、大廚房”雛形初顯

  7月的風,裹挾著南方的潮濕和燥熱,無差別地向每一個人迎面襲來。

  盡管如此,在大灣區農產品基地的建筑工地里,這股惱人的風并未阻斷建設的進度。自2020年11月動工以來,錨定2025年全面建成的目標,項目建設速度之快、標準之高令人驚嘆。

  最早啟動建設的項目一期,500畝的用地上已建成10萬平方米的加工集配中心、2萬平方米的海關商檢綜合樓、容量4萬噸的冷庫和容量15萬噸的糧庫。在這里,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米袋子、大廚房”雛形初顯。

  從高空俯瞰,大灣區農產品基地的建筑群中,最為顯眼的就是庫容15萬噸的糧倉群。作為大灣區農產品基地最核心的功能區,糧倉歷時近兩年建成,并于今年1月順利通過聯合驗收。廣東供銷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運營有限公司(下稱“基地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糧倉內部建設規模達2.9萬平方米,包含4座標準化平房倉、9座大直徑淺圓倉和45米高的散糧存放立筒倉等單體建筑,已實現糧食存儲現代化、綠色化、智能化。目前,這里已承儲9.3萬噸惠州市儲備糧,預計年底前可以入滿庫。

  包含已建成的糧倉在內,大灣區農產品基地規劃建設的大糧庫容量達70萬噸,規模之大,使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糧食應急保障中心三大基地之一。“這些儲糧可以保障整個大灣區居民15天的糧食需求。”基地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泰美鎮地處博羅縣東部地區,這里也是博羅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心所在,因此對于冷鏈配套有著更高的需求。大灣區農產品基地一期規劃建設10萬噸大冷庫,這將成為大灣區庫容最大的全鏈條、全溫層公共型智慧冷鏈中心,可實現冷鏈倉儲、加工、物流、交易一體化運營。目前,庫容4萬噸的冷庫已投入運營,儲存了凍肉、雞蛋和蔬果等農產品,其中僅儲備肉就有近千噸。

  在大灣區農產品基地一期的另一側,占地約10萬平方米的食材食品加工集配中心里,一半的廠房已經完成招商,目前已有15家企業投產運營,其中包括8家食材食品加工企業和7家農產品流通企業,預計今年產值可達25億元。

  如今,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在大灣區農產品基地集聚的態勢日益顯著。一組數據印證了這一結論——項目一期引進的4家蛋制品生產企業,滿產后年產值將超過20億元,未來大灣區居民每年消費的雞蛋將有1/10來自此處。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0月建成投用的海關商檢綜合樓,本月迎來了惠州海關博羅辦事處的進駐,成為全省唯一有海關整體進駐的園區。海關進駐后,將為園區內企業提供海關檢驗檢疫和全程監管服務,助力建設全國優質農產品和食材食品入灣出海的樞紐平臺,真正實現“買全球,賣全球”。

  據悉,博羅縣還將在大灣區農產品基地開設行政服務分中心,為進駐基地的企業提供前置審批服務。

  項目集聚

  將形成千億級預制菜產業集群

  大灣區農產品基地的落地建設和良好運營態勢,吸引了不少項目落戶泰美。“預計2025年項目全面建成后,基地將集聚100家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300億元以上,形成以基地為核心的千億級預制菜產業集群。”基地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主營預制菜產品的廣東國惠膳餐飲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這是在大灣區農產品基地落戶的首個現代化中央廚房項目。在這里,來自泰美本地和周邊的農產品,經過篩選、清洗、分切和炒制,被打包成一袋袋頗具本土特色的預制菜產品——東坡肉、糖醋排骨、啤酒鴨、香菇燜雞、梅菜肉餅、梅菜扣肉等,并銷往全國各地。廣東國惠膳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景初告訴記者,目前該企業生產車間已有一條生產線正在運作,每天的預制菜產能可達2萬份。

  6月10日,同樣主營預制菜的優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工廠落戶大灣區農產品基地,項目總投資3500萬元,工廠總面積近1萬平方米,將建設加工區、倉儲配送區、產品檢驗室及ERP信息系統。項目建成后,預計預制菜加工量可達每日10萬份,其中即烹類3.5萬份、即食類6.5萬份,產值可達2.25億元。

  以大灣區農產品基地為核心,博羅正謀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惠州)現代農業與食品預制菜產業園。未來,這一全新的產業園將充分利用大灣區農產品基地在倉儲物流、食品加工、檢驗檢疫、冷鏈物流的產業基礎與優勢,重點發力中央廚房和預制菜、休閑食品、保健品三大產業方向,帶動更多的國內外優質食品企業在泰美鎮集聚,把高附加值產業留在當地。

  對于泰美而言,大灣區農產品基地對當地產業和農村面貌帶來的變化更是空前的。

  首先是農業生產和供應模式的轉變。泰美作為農業大鎮,有著豐富的農業資源。在這里,百畝以上規模蔬菜種植場有37家,面積共約8500畝,主要種植有菜心、玉米、馬鈴薯、秋葵、辣椒等;水果種植面積約3.6萬畝,主要種植荔枝、龍眼、番石榴、柑橘、檸檬、鳳梨、鷹嘴桃、葡萄等。此外,茶葉和沉香也是泰美大面積種植的特色農產品。

  在趙誼莉看來,盡管整體頗具規模,但泰美鎮的農業生產仍然較為分散,農產品銷路單一且停留在初始加工階段,必須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依托大灣區農產品基地,在更大的空間和更深的內涵上謀劃農業,變資源為產值。

  “基地一頭連接生產,通過規模化和標準化的生產組織,穩定農產品供應;另一頭對接市場,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解決農產品的銷售和流通問題,可以更好地保護農民的利益。”趙誼莉說,自大灣區農產品基地落戶以來,泰美鎮努力補短板、挖潛力、強優勢,依托基地改變傳統農產品流通鏈條長、環節多、無序低效的弊端,加快推動當地農業鏈更廣闊的市場,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推動三產融合,如何因地制宜實現融合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泰美提出的解法是“1+2+1+1”。“泰美擁有1個大灣區農產品基地,兩個省級農業產業園,1個千億級現代農業和食品預制菜產業園,以及以基地為核心的上膳泰美——惠州(博羅)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帶,這是泰美最為顯著的優勢條件。”趙誼莉說,如今,泰美正著力在現有優勢基礎上,加快整合資源,騰挪發展空間,補齊道路交通、基礎設施配套等短板,加快建設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三產融合小鎮。

  聯農帶農

  供銷農場帶動村集體收入實現“20萬+”

  “鄉村振興最重要的是產業振興,最終落腳點是農民增收。”在趙誼莉看來,要讓三產融合更有質量、覆蓋力更高,承載力更強,就必須在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的過程中,有效盤活以種植養殖為主的農業產業、現代制造業和農旅產業,形成有競爭力、示范性和代表性的產業品牌,真正實現聯農帶農。

  對于泰美而言,聯農帶農的關鍵在于對大灣區農產品基地在地優勢的充分挖掘。2022年5月,博羅縣省級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供銷農場生產合作社”項目正式動工,項目依托大灣區農產品基地、鄉鎮供銷社和村集體經濟聯合社,整合多方資源、發揮多重優勢,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聯農帶農新模式。項目全面建成后,預計年總產值可達473萬元,帶動村民就業100人以上,同時,示范帶動周邊1000畝農田實現灣區標準種植生產。

  對于項目涉及的村集體和村民,這是提高農業收益的重要契機。基地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中每個蔬菜合作社規模約300畝,將投入專項資金用于購置農用機械、水肥一體化設施、冷庫等農業生產設施設備,折算村集體資產占股約15%加入專業生產合作社,參與供銷農場項目的村集體每年至少可增收15萬元。此外,中小農戶同樣可以憑借土地使用價值入股合作社,每年約定收益不低于1200元/畝。據悉,這樣的運營模式,在廣東省內尚屬首創。

  這一年來,依托基地的強大供銷網絡,泰美鎮陸續建起以“基地+公司+村集體+農戶”為核心合作模式的供銷農場。在這場農業生產合作模式的創新性改革中,泰美鎮車村村和樓下村搶得了先機。其中,車村村通過流轉村里的360畝撂荒地,讓供銷農場順利落地。為此,村集體可連續5年獲得每年15.4萬元的固定分紅,2022年村集體收入順利突破“20萬+”。

  供銷農場項目落地前,樓下村每年村集體收入不足1萬元,大片撂荒地無人耕種。為了讓供銷農場項目順利實施,樓下村盤活了約300畝土地,組建起由惠州市供銷綠色農產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博羅縣泰美鎮樓下經濟聯合社、博羅縣供銷社企業集團公司泰美公司及農民成員共同設立的樓下村供銷蔬菜專業合作社,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至少15萬元。不僅如此,該供銷農場還為農戶提供優質種苗,以優惠價格提供無人機植保、農耕機打田等農業社會化服務。有了供銷農場項目,加上駐泰美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引進的貝貝南瓜種植項目,樓下村村集體收入同樣在2022年順利突破20萬元。

  這種成功的合作模式正在更大范圍得到復制和推廣。基地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大灣區農產品基地牽頭創建了省級蔬菜產業園和省級預制菜產業園,布局建設了4個農產品綜合服務站、10個供銷農場,盤活撂荒耕地1000多畝,帶動24個村集體增收。“我們計劃到2025年,在博羅全縣建成15個農產品綜合服務站和60個供銷農場,打通聯結基地的農產品上行、農資農技和專業化服務下行的通道,解決種植規模化和銷路的問題。”該負責人說。

  趙誼莉表示,作為以食品和預制菜為核心的三產融合專業鎮,泰美將圍繞食品和預制菜進行重點項目招商,讓產業集聚更有特色、更具規模。與此同時,泰美也將加快盤活鄉村農旅產業資源,發展承載力更強的第三產業,讓當地鄉村服務業更有韻味和獨特魅力。

  ■延伸

  共享鄉村振興成果

  泰美村民

  讓地“撐”發展

  近日,記者從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下稱“大灣區農產品基地”)項目方了解到,今年內將力爭該項目一期全面建成,二期工程全面啟動,三期啟動建設。

  這一期待的底氣,來自土地要素的保障和落實。目前,項目所涉的約1500畝用地已全部完成摘牌,為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最為關鍵的用地保障。

  在泰美鎮黨委書記趙誼莉看來,項目順利完成征地,是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和村民凝心聚力的成果。而今,共享鄉村振興成果的當地村民,更加積極參與到推動鄉村建設的工作中,涌現出無償讓地支持道路建設的感人事跡。

  黨建賦能

  順利按時完成重點項目征地任務

  在土地問題備受關注的農村地區,征地拆遷向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大灣區農產品基地項目的征地上,我們打了一場漂亮的攻堅戰。”談起項目征地的順利推進,趙誼莉至今備受鼓舞。

  于2020年11月動工的大灣區農產品基地項目,從一開始就頗受矚目。作為項目屬地,泰美鎮承擔了最為艱巨的征地任務——這項任務涉及的用地多達1500畝,所涉農戶數量更是巨大。

  為此,在2020年5月項目簽約落戶后,泰美鎮黨委就按照博羅縣委、縣政府研究部署,第一時間成立了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工作專班和工作小組,夜以繼日地研究落實推進項目建設。

  “奮戰100天,征地500畝!”泰美鎮大灣區農產品基地項目工作專班成立后,就喊出了這一響亮口號,把征地工作作為頭號工程,實行任務倒逼制度。據悉,項目工作專班由泰美鎮黨委建設黨支部聯同新塘村黨支部組建,選派20多名了解村情、熟悉業務的年輕干部作為骨干成員,為的就是盡快下沉農戶家中,破解征拆難題。

  最終,專班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征地600畝。在簽約不到半年后的2020年10月,項目得以正式開工,刷新了當時博羅項目建設速度的新紀錄。

  直至2022年10月,在大灣區農產品基地動工后的一年內,項目所涉的約1500畝用地就已全部完成了摘地和供地。

  “我們非常感謝省市縣鎮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落實用地上所付出的努力。”基地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不論是政策支持還是土地拆遷,都感受到了空前的支持。

  “這一切要歸功于工作專班,尤其是村‘兩委’干部和小組長夜以繼日的努力。”趙誼莉說,在征地過程中,大部分村民非常支持配合工作。在她看來,這既得益于項目征地前期的廣泛動員和宣傳,村民充分認識到大灣區農產品基地是聯農帶農的好項目,將對當地農村建設和經濟發展頗有裨益。

  類似的情況不僅見于大灣區農產品基地項目。近年來,贛深高鐵、韶惠高速、長深高速改擴建工程、蘆泰大橋及其引道工程等涉及泰美鎮的重點交通工程項目陸續啟動或完成建設,作為上述項目中博羅段沿線征地面積最大的鄉鎮,泰美鎮全體黨員干部齊心協力,團結群眾,確保了全部項目征地任務順利按時完成。

  黨員帶頭

  村民無償讓地支持道路升級

  “推動鄉村振興,最終是為了當地群眾能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一個凝心聚力的好項目。”在趙誼莉看來,正是因為黨員群眾對大灣區農產品基地項目落戶當地的獲益期許,使得各項建設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村民是鄉村振興的參與者,更是受益者。2022年11月,改擴建后的崇美公路順利通車。全長4.22公里、路面寬達6米的崇美公路,是上膳泰美鄉村示范帶中的農村公路代表作之一。據悉,崇美公路位于泰美鎮車村村,起點、終點分別與蘆泰路、泰仍路相接,貫穿車村村整個村莊,道路中間畫彩虹引導線,道路兩側栽植鄉土植物,沿線設有候車廳、鄉村驛站等,行走在路上能感受到濃郁的鄉土氣息及古韻悠揚的人居環境。

  此前,崇美公路僅有3.5米寬,是建成多年的混凝土道路。作為上膳泰美鄉村振興示范帶的重要建設部分,崇美公路被列入升級改造的日程中。

  此后,泰美鎮村干部不分晝夜,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帶動作用,積極與沿線村民協商土地及青苗問題。黨員帶動群眾無償捐讓土地及青苗共8處1482平方米,最終,僅耗時2個月就完成了道路升級改造工程。

  車道強是無償捐讓土地的村民之一,為了讓道路順利拓寬,他不僅無償讓出2米多寬的土地,還砍掉了自家門口種植的名貴樹種。“路通財就通,我也希望自己的村子未來有更大的發展,這樣村民的生活才能越過越好。”車道強說。

  崇美公路建成后,道路及兩側面貌煥然一新,大大改善了農村居住和出行環境。如今,公路沿線及周邊還建有生態河湖棧道、御史文化園、家風家教園、供銷農場、農家樂等,讓車村成了村民、游客靜享美麗鄉村的打卡地。

  (記者 廖鈺嫻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浩特市| 黄浦区| 连云港市| 泰州市| 永川市| 盱眙县| 如东县| 鹤山市| 张掖市| 洛川县| 南岸区| 武义县| 中西区| 大姚县| 浦城县| 惠来县| 郴州市| 巢湖市| 梅河口市| 宿迁市| 盖州市| 宣汉县| 芒康县| 海门市| 中超| 那曲县| 德惠市| 玉树县| 湟中县| 尼玛县| 乌拉特后旗| 德化县| 洛扎县| 达拉特旗| 永昌县| 漳平市| 简阳市| 札达县| 博野县| 怀来县| 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