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億緯鋰能三十、三十一工廠項目啟動投產,將主要生產動力電池。此前,廣東清研高端環保裝備研發與制造基地項目封頂,距離投產為期不遠。作為高新技術企業,這兩家公司為惠州制造業擴大先進產能注入了鮮活動力。
放眼惠州,近年來高新技術企業呈迅速增長的勢頭。以2022年為例,惠州存量高企達到2850家,增長超過36%,增幅排名珠三角第一。與此同時,惠州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4%,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5.9%。高新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39.1%。和全省的比重相比,惠州這兩個數據分別高10.8和9.2個百分點。
當前,惠州正在大力打造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兩大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無疑,迅速增長的高新技術企業日益成為這兩大集群的中堅力量,并引領惠州制造業的升級。
壯大主體:去年推薦申報高企1366家
今年以來,隨著外部環境的好轉和經濟的逐步復蘇,惠州多家制造業企業增資擴產,訂單量持續攀升。
在惠州市眾興偉業電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排排注塑機開足馬力生產塑膠,工人們偶爾查看一下設備的運行狀態。公司總經理林偉亮介紹,由于市場開拓形勢較好,公司營收在去年400多萬元的基礎上,預計今年還要實現倍增。
這是一家2019年底才成立的公司,主要生產連接器、塑膠等產品,是電子產品里面普遍要用到的零部件。從材料、產品結構、制造工藝等方面來看,國外企業比國內相對要先進一些。因此,林偉亮從創業之初就決定,想通過加強研發做創新型企業。
林偉亮介紹,公司2020年7月推出第一款產品后,開始著手打造成高企。具體而言,在技術團隊的組建、知識產權的申報、市場開拓等方面要達到相應的條件。近幾年,公司投入營收的約20%搞研發,獲得授權3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項發明專利。經過一番努力,2022年底被認定為高企。
在惠州,這只是2022年推薦申報高企的1366家企業之一。記者從惠州市科技局獲悉,從2022年全省創新驅動“八大舉措”監測指標看,涉及科技的22個指標中,惠州的高企、科技型中小企業、規上高企數量在全省排名均躍升兩位,排名第五。
惠州市科技局副局長劉毅認為,高企是科技企業的杰出代表,一家企業能夠被認定為高企,說明它在科技創新領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實力,同時也將給企業帶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以惠州市眾興偉業電子有限公司為例,林偉亮說,成為高新技術企業之后,公司的形象和品牌價值得到提升,無形中增強了競爭力,在商業談判中也增加了籌碼,便于公司開拓市場,“好處非常明顯”。
惠州市科技局高新技術科科長余嘉鵬介紹,實際上認定高企的好處還有很多。在認定的過程中,企業可以進一步規范管理制度、拓寬產學研合作和產業鏈融合,還可吸引資本的投資。認定之后,可獲得稅收減免、研發費加計扣除、市和縣區獎補等,在競爭和上市過程中都有很大的作用。
高端產能:為制造業升級積蓄動力
正因為有這些好處,越來越多企業走上了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之路。從量的角度來看,這自然使惠州的高企數量迅速增長,高企群進一步壯大。更重要的影響來自質的方面,即高企在惠州企業中的比例越來越大,從而為惠州制造業升級積蓄了強大動力。
作為惠州本土孵化的高新技術企業,億緯鋰能經過近年來的布局,已穩穩地站上了新能源產業的“風口”。此次投產的項目總投資超31億元,投產后主要生產動力電池,預計實現年產能12.5GWh,年產值超96億元,可為18.4萬臺純電動乘用車配套。在新能源產業爆發的大背景下,這樣的舉措無疑將助力億緯鋰能進一步搶占高端市場。
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介紹,作為一家創新型企業,億緯鋰能將充分發揮在鋰電池行業的排頭兵作用,聚焦動力電池、新型儲能產業,大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助推廣東省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不僅是億緯鋰能這樣的龍頭企業,包括惠州市眾興偉業電子有限公司等在內的一大批新晉高企,都以不同的步伐向制造業升級邁進。
林偉亮介紹,從機器設備來看,以前有的企業用舊式注塑機,每臺都要一名工人操作。目前公司用的注塑機都是全自動操作,一個工人可以負責七八臺機器,僅這一項就可以節省不少成本。省下來的錢可以投入到研發里面,形成核心競爭力。他透露,在連接器領域,大體上國外企業從材料到工藝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希望公司今后加強創新,形成更高端的產能。
作為廣東省第五個工業總產值萬億城市,惠州2022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1.1萬億元。從工業增加值來看,當年惠州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4%,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5.9%;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39.1%。可見,在去年復雜的外部環境下,惠州的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仍然實現了較快的增長,而且在規上工業增加值中的比例較大。
制造業升級,惠州刻不容緩。今年的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定堅持“制造業當家”,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勢能。為此,接下來要實施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狠抓制造業項目招引、竣工、投產,進一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按照惠州的計劃,今年全市產值超百億工業企業要達到20家以上、超十億企業要達到180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要達到4800家以上,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超66%、39.5%。
突破方向:加強研發提升核心競爭力
記者從惠州市科技局獲悉,目前惠州的高企約有八成屬于制造業?;葜菔锌萍季指本珠L劉毅認為,惠州作為制造業大市,現在有這樣高比例的制造業高企,并且還會有更多企業進入這個行列,無疑將有力提升惠州制造業的先進水平。
近年來,惠州致力于發展“2+1”現代產業體系,努力打造電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兩大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高新技術企業是打造這些產業的中堅力量,把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好、服務好,就可以通過加強研發提升其自主創新能力,從根本上牽引帶動惠州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除了高企增長迅速,惠州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群也快速壯大。2022年,惠州有272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評價,增長47%,增幅排名珠三角第一。并搭建了惠州市科技企業庫,在庫企業共有9137家,已形成“培育入庫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全鏈條培育發展機制,為高企發展提供充沛的“后備軍”
劉毅分析,惠州高企的快速增長,與惠州近年來以實體經濟為本,全方位推進高企培育工作密不可分。首先,惠州市委、市政府對高企培育工作高度重視,不僅建立了由市長作為全市高企聯席會議第一召集人的制度,而且形成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機制,在全市其他職能部門的大力配合下,在各個縣區的大力推動下,已經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的良好格局。
在此過程中,惠州市、縣兩級科技部門對這項工作進行了提前謀劃和布局,大力引導培育科技企業,不斷壯大科技企業庫,這才有了申報高企的“后備軍”。同時,科技部門還嘗試建立起一套工作體系,從服務企業的角度加大對企業的政策宣傳,并發揮高水平科技中介機構的力量,使高企培育和申報工作更加專業高效。
另外,惠州近年來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通過產業鏈招商和抓項目引進等措施,發展實體經濟的成效顯著,這在很大程度上為科技企業的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氛圍。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向高企發展的過程中嘗到了甜頭,形成了示范效應,這也進一步促進了高新技術企業群的壯大。
盡管如此,惠州的高企數量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根據惠州市的計劃,2025年要達到5000家。劉毅認為,在當前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惠州的高企不僅要有數量的增長,更要實現質的提升。企業要考慮怎么樣持續提升研發水平,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因此,惠州的高企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獲得更多高價值的知識產權,通過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發展的質量。這樣才能推動高企做大做強,推動惠州制造業邁向更高端。
(記者 劉光明寶)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