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惠州分站 > 大圖新聞

中醫傳承創新發展的惠州擔當

2022年11月10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日前,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順利閉幕。此次大會采取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形式,在惠州市博羅縣設置主會場,在北京市設置分會場。

  作為中醫科學大會永久會址的羅浮山,已是第三次迎來這一盛會——此前的2016年和2018年,第三屆、第五屆中醫科學大會先后在此舉辦。眾多衛生健康領域專家學者和業界代表聚首羅浮山,論道中醫藥傳承創新與發展。

  從1600多年前東晉醫藥學家葛洪在羅浮山著下《肘后備急方》,到著名藥學家屠呦呦受其啟發發現青蒿素對瘧疾防治的作用,千年的中醫藥文化已經浸潤到惠州這座城市的肌理中,逐漸融入百姓的尋常生活。如今,惠州正奮力發展以中醫藥為主的生命健康產業,助力廣東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彰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惠州擔當。

  中外中醫藥領域專家“云端”相聚

  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中共惠州市委、市政府承辦。大會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醫藥的擔當”為主題,邀請40余位國內外中醫藥領域的專家和業界代表在線上、線下共聚。

  這是一場共商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云端”論道。11月5日至6日,諾貝爾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讓-馬里·萊恩,陳竺、張伯禮、陳凱先等16位院士,林毅、周岱翰、王新陸等3位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張忠德,于文明、焦紅、孫瑞娟等20位知名專家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結合“諾貝爾講堂”、中醫藥發展國家戰略、中國醫藥的優勢與未來展望、中醫藥臨床實踐、中醫藥與感染免疫性疾病等學術主題,就如何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開展了深入交流與研討。

  這是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德國生物物理學家厄溫·內爾第二次受邀參加由惠州承辦的中醫科學大會。1991年,厄溫·內爾和他的同事伯爾特·薩克曼因發現了細胞膜上單離子通道的存在并開創膜片鉗技術,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我認為21世紀是一個傳統中醫和現代醫學交融的階段。”厄溫·內爾曾在此前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中草藥中有著許多有趣而復雜的成分,要發展中醫藥,我們迫切需要找出它們真正的應用價值所在,就我的研究領域而言,需要探索的就是中藥成分在新的組合結構中對人體單離子通道的作用。”

  此次大會上,厄溫·內爾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分享了上述研究成果。他認為,離子通道的概念可應用到西方藥理學和中醫藥當中。中醫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建立了更大的專業知識體系,幾乎可以肯定,其中包括大量影響細胞信號的化合物。現在的任務是分離這些物質,研究它們的作用方式,并探索它們作為新藥開發線索的可能性。

  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讓-馬里·萊恩則在報告中介紹了超分子化學的研究成果和應用,并對超分子化學在中醫藥中的應用提出了建議。他重點講解了ITTP(三焦磷酸肌醇)這種超分子化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實驗室的研究發現,ITTP在癌癥治療方面,能夠增加細胞中的血氧量,并能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增長,減少轉移。他認為,可以將ITTP作為一個輔藥,在聯合治療中提升草藥活性的治療效果。“在草藥提取物之后,希望能研發出更多的草藥復合物,將這些復合物與ITTP結合起來,可能會產生更好的效果。”讓-馬里·萊恩說。

  惠州在省內首創中西醫雙管床救治新冠病例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探索中醫藥的科學化應用,是中醫現代化的重要命題。

  “要樹立中醫藥需要現代化也能夠現代化的創新思維。”與會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認為,要進一步厘清和演進中醫藥概念,形成新理論、新方法,把中醫藥“講清楚”“說明白”,提高臨床水平和生產能力。同時,要推動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有機結合,既培養高水平的領軍人才,也構建規模化的中醫藥人才隊伍,最終實現讓人民群眾“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看上好中醫”,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中醫藥作用、作出中醫藥貢獻。

  這是一場聚焦現實關切的學術盛會。相較于往屆大會,此次大會的不少學術研討均圍繞中醫藥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展開。

  面對世紀疫情,中西醫聯手鑄牢生命防線,成為我國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為全球抗疫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惠州,中醫藥同樣深度介入了病例救治。早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初,惠州市就快速反應,組建了市級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工作組及中醫藥專家組,統籌20多名中醫藥專家資源,對全市的中醫藥參與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工作進行巡診指導,全面參與留觀病例、密切接觸者和確診病例的相關診療。值得注意的是,惠州在全省首創中西醫師雙管床制度,每個確診病例除常規配備專科管床醫生外,還同時配備1名中醫師來分管病床,管床中醫師與西醫師擁有完全同等的管理權限,參與所有救治活動,做到了收治病例每日雙查房,實現了中西醫和中西藥的聯動服務,打出中西醫結合救治組合拳,取得了1+1>2的臨床救治效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通過線上連線出席此次大會。他在報告《新時代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思考》中分享了中醫藥在抗擊疫情方面的優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國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取得顯著成效,成為中國抗疫方案的亮點。”張伯禮說,“我國始終站在抗疫國際合作最前線,向多個國家和地區介紹中醫藥診療方案,為世界抗疫作出貢獻。”

  在張伯禮看來,中藥的質量與臨床證據是中醫藥傳承發展的瓶頸。因此,必須加強中醫藥臨床優勢的評價,用現代科學加強研究論證,說明白、講清楚中醫藥的療效和作用機理,發展新時代中藥制藥技術和裝備。

  與會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委會主任陳凱先認為,在長期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中醫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和醫療模式,積累了豐富的理論認識和臨床經驗,具有我國特有的原創思維,蘊含著藥物研究的巨大潛力,為中醫藥現代化和中醫藥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惠州“藥方”

  自2016年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首次在惠州舉辦以來,這場大會的每次召開,都深刻牽動著這座城市的中醫藥基因。

  在羅浮山,生長著1600多種藥用植物,占全國藥用植物種類的18%,被譽為“中草藥寶庫”。早在宋代,開辟于羅浮山沖虛古觀旁的洞天藥市與廣州芳村花市、廣西合浦珠市和東莞寮步香市一起被稱為嶺南四大集市。其中,羅浮山洞天藥市是當時嶺南地區最大的藥市,鼎盛時藥市綿延數里,集聚了嶺南乃至東南亞的藥商。

  而今洞天藥市的盛況已經不復往日,惠州中醫藥文化的根脈卻未曾切斷。多次在此地舉辦的中醫科學大會,成了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的新動能。

  2020年6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對中醫藥領域六大重點任務提出20條措施,推動惠州中醫藥轉入高質量傳承創新發展的新軌道。

  “到2030年,中醫藥服務能力全省領先,在粵港澳大灣區享有較高知名度,在醫療、醫保、醫藥、醫養等方面實現中西醫全面融合發展,全面建成國內知名的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基地,努力成為全國中醫藥強市。”上述方案提出的這一目標,透露出惠州振興中醫藥的決心和雄心。

  在惠州,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的行動從未停步。據統計,截至2021年,惠州市共有中醫醫院9間、中醫門診部(含中西醫結合)17間、中醫診所461間。在中醫人才方面,2443名中醫醫師在醫師總數中占比達15.4%。中醫類別醫療機構床位數2129張,比2020年增加180張,年增長率9%。

  近年來,惠州大力推進“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設基層中醫館,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全覆蓋,69間衛生院和27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全面落成中醫館,實現小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良好的中醫診治。從基層中醫館到中醫醫院,數以千計的中醫醫療機構讓惠州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日趨完善。

  改革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中醫藥發展規范化的必由之路。其中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改革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

  盡管相較于現代醫學,中醫診療在藥品、耗材、設備等方面成本較低,但是卻需要消耗更高的人才和時間成本。為了探索建立符合中醫規律的醫保支付政策,在鼓勵使用中醫藥服務的同時真正體現中醫藥的價值,惠州已經對部分中醫服務價格作出調整。近年來,惠州已調整多項中醫類項目和綜合醫療服務價格,對全部135項中醫診療項目進行價格整合全面測算,全面從價格政策上鼓勵醫院發展傳統中醫技術。

  惠州市衛生健康局局長徐蓉表示,結合本次中醫科學大會研討成果,惠州將進一步謀劃好“十四五”期間全市中醫藥事業發展方向和實施路徑,讓中醫藥服務更大范圍惠及百姓。同時,以創建基層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打造大健康產業為抓手,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主動融入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借勢借力提升惠州中醫藥發展水平。

  (記者 廖鈺嫻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塞县| 遂平县| 民丰县| 海兴县| 高邑县| 察隅县| 黎川县| 上高县| 泰州市| 潢川县| 定西市| 射阳县| 邹平县| 永宁县| 青龙| 黑龙江省| 济南市| 察隅县| 洛宁县| 白银市| 涿鹿县| 德格县| 株洲市| 上高县| 松滋市| 如东县| 新沂市| 宁德市| 阿图什市| 剑河县| 湖口县| 开远市| 毕节市| 石棉县| 乐至县| 大竹县| 龙里县| 桐城市| 卢龙县| 抚松县| 西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