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多,1700多個日夜,在大灣區東部的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飛速建設,從一片荒地到100多棟建筑完成封頂,一棟棟工業大樓拔地而起,園區道路日漸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一座產城融合的智造新城正在顯現雛形。
2017年12月,中韓(惠州)產業園落戶惠州,作為全國三大中韓產業園之一,建設4年多來,在商務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指導下,惠州集中各種資源、要素推進園區建設發展,把中韓(惠州)產業園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和重大開放平臺來打造,如今已經逐漸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創業熱土。
截至2022年6月,中韓(惠州)產業園各片區累計引進各類項目174宗,計劃總投資約1866.5億元,預計達產產值約3480億元。
項目聚集五大片區
分領域打造重點產業集群
產業園全面融入大灣區“半小時生活圈”;廣東省政府出臺了26條支持政策,惠州市專門成立工作服務專班,制定了13條配套措施,大力推進產業園建設;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下稱“起步區”)已納入中國(廣東)自貿試驗區惠州聯動發展區,政策疊加效應進一步放大……
在今年7月召開的中韓(惠州)產業園投資環境推介會上,惠州亮出名片,以“交通好”“政策優”“產業旺”“生態美”12個字概括中韓(惠州)產業園的優勢。
早在推介會召開之前,許多企業已經看中發展利好,提前在中韓(惠州)產業園布局。
在惠州已經扎根21年的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億緯鋰能”),與惠州共成長,早已是鋰電池領域龍頭企業之一。
在擴展布局時,億緯鋰能選擇在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內打造第二十九工廠生產線。
“我們以國際一流燈塔工廠標準打造,主要體現在自動化、數字化。”惠州億緯動力電池有限公司總裁楊俊介紹,億緯鋰能投資21億元打造惠州億緯動力xHEV電池系統項目。項目高度智能化,極大減少人工操作,讓產品過程更加可控,一致性更好。項目已于2022年4月29日正式投產,預計2023年實現滿產運營,實現年產值超52億元,新增稅收1.5億元,直接帶動就業1400人。
在億緯鋰能項目3公里開外的卡兒酷科技園,華思旭科技總部及應急啟動電源生產項目首期,在今年3月開始陸續投產,是起步區最早投產的產業項目之一。“現在產值不斷在爬坡,每個月有5000萬元到1億元的產值,今年目標是10億元。”深圳市華思旭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雷云說,企業在向穩向好發展時,綜合考慮地理位置、營商環境、產業發展等情況,在考察多個地方后,最終選擇在中韓(惠州)產業園“安營扎寨”,并注冊設立惠州市卡爾酷科技有限公司。
類似這樣的故事在中韓(惠州)產業園還有很多,項目的聚集效應逐步顯現。
“起步區始終堅持‘產業為本、項目為王’,依托仲愷高新區厚實的產業基礎,大力引進優質電子信息產業。”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潼湖生態智慧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鄧力說,目前,億緯動力、德賽矽鐠、豪鵬新能源、韓鋁、科力爾電機、金籟科技等一批行業龍頭或領軍代表已率先落地建設,正帶動惠州市電子信息行業向集群化、高端化發展。
起步區外,其他片區也在按步驟分領域打造成多個重點產業集群。
惠州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中韓(惠州)產業園核心組團分五大片區,其中,包含起步區在內的仲愷片區重點發展以移動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與增材制造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紐帶的“5+1”現代產業體系。
其他四大片區,大亞灣化工及海港保稅區重點發展高端化學品、化工新材料、臨港物流、精細化工等產業;惠州空港經濟產業園重點發展高端制造、大健康、臨空服務、總部經濟、國際貿易、創意創新等產業;惠城區高新科技產業園重點發展生態科技創新、智能制造、汽車電子、LED、智能終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羅浮新區康養國際合作園重點發展文化創意、跨境休閑旅游、現代醫藥研發、美容健康、康復醫療等產業。
截至6月份,中韓(惠州)產業園各片區累計引進外資項目34宗(含韓資項目13宗)、投資10億元及以上項目52宗。
服務升級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作為韓資入駐的“早鳥”,韓國大韓化工工業投資株式會社在起步區投資了大韓5G材料研發生產及全球供應鏈中心項目,看中的正是產業園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營商環境。
“有很多利好政策和創新舉措,我們拿地后馬上就可以動工。”大韓化工工業投資株式會社董事總經理黃輝華說。
黃輝華口中幫助他們快速動工的舉措,是起步區在全市率先實行的“臨時施工復函”建設模式。企業摘牌土地后,拿到“臨時施工復函”即可進行基坑開挖、工人生活區搭建等作業,邊作業邊同步辦理報批報建手續,與傳統報批程序對比動工時間至少提前60天,目前已有50多宗項目試行該建設模式。
惠州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推進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發展,惠州在市級層面先后成立了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項目建設工作專班,幫助解決建設中的痛點、難點。
與此同時,園區也組建了項目工作服務專班,為企業服務。“對接很順暢,從拿地到建設到現在開工生產,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雷云說,這種“管家式”服務讓他感到貼心。
據介紹,目前起步區內已創新開展園區綜合服務設施集中配套、工業用地“先租后讓”、“臨時施工復函”建設模式、取消工業項目施工圖審查、臨時用水用電“連片并聯報裝報建”等改革措施,讓企業更快更省心的建設投產。其中,對落戶起步區的50多宗項目實施臨時用水用電連片報裝,為每家企業節約建設成本約20萬元。
除了創新舉措為企業“減負”,惠州還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為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發展“加持”。
“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除可享受國家、省、市各級普惠性政策之外,同時享有中韓(惠州)產業園、仲愷國家高新區、廣東省自貿區聯動發展區等多重政策疊加優勢。”鄧力說,尤其對韓資企業,惠州在吸引韓資項目落戶、韓企研發創新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其中包括,對超過2000萬美元的韓資新項目及超過1000萬美元的韓資增資項目給予最高2000萬元的獎勵,還有辦公補貼,購買、租賃生產用房等。
此外,如今起步區還被納入中國(廣東)廣東自貿試驗區惠州聯動發展區,未來將開展與南沙片區、前海蛇口片區、橫琴片區的科技創新、金融、現代服務業等合作,全面復制自貿區先進經驗,持續優化對外營商環境,深化對外開放。
■聲音
大韓化工集團:被惠州政府的高效專業所吸引
走進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大韓5G材料研發生產及全球供應鏈中心項目(下稱“大韓5G材料項目”)建設現場,只見工地一片繁忙,多棟建筑已打好地基并基本完成主體框架建設,預計今年年底全部封頂。
該項目由韓國大韓化工工業投資株式會社(下稱“大韓化工集團”)投資并建設,項目計劃投資10億元,被作為大韓化工集團實現規模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發展戰略的重要項目。
大韓化工集團將在此設立5G材料研發中心、中國生產基地及全球供應鏈中心等高科技產業人文綠色園區,主要從事5G高性能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作為投資方代表,大韓化工工業投資株式會社董事總經理黃輝華看著項目以及產業園迅速地從一片平地到廠房等建筑物拔地而起。“我們來的時候是一片村莊田地,然后經過很短的時間,現在工廠已經建起來了,相關的配套設施也在陸陸續續完善中。”黃輝華說,項目2021年底動工后整體進展順利,預計2023年底全面竣工,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總產值15億—20億元。
談及落戶惠州的原因,黃輝華說:“惠州的區域位置、優惠政策,政府團隊服務的專業性、高效性,都是吸引我們的地方。此前集團曾派人走訪過許多城市,也前往另外兩個中韓產業園考察,最后選定了惠州。另外,惠州制造業基礎也很好,整個產業鏈很完整,會幫助我們在大中華地區站穩腳跟。”
(記者 藍單)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