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8”期間,廣州市南沙區保稅區倉庫的小陳就沒在晚上9點前下過班。
“正常應該是晚上6點下班,但受業務量激增的影響,現在經常能忙到晚上10點。”小陳所在倉庫主要負責跨境電商保稅進口業務,包括進口美妝、保健品、食品。今年“618”期間倉庫業務量迎來激增,“大概是去年同期的1.5倍”。
“關稅風波對我們的影響其實沒那么大。”卓志集團市場總監陳澤聲表示,今年“618”期間集團跨境電商進口業務量持續穩定增長,較去年同期增長10%左右。
南沙海關數據顯示,5月16日至6月18日,南沙海關共監管驗放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清單643萬票,高峰日超38萬票。
4月29日,“中遠海運伏爾加”輪穩穩停靠廣州港南沙二期碼頭,廣州港首條直航南美西岸的WSA3航線正式開通。南方+記者 蘇韻樺 攝
南沙區商務局方面表示,今年以來,南沙全面推進“五港聯動”發展策略,前5個月南沙跨境電商仍保持70%的高增速,拉動南沙外貿增長14.9個百分點。
當前國際貿易環境復雜,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給跨境電商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南沙為何還能取得這一成績?“新引擎”跨境電商又發揮了什么作用?南方+記者展開一線深調研。
更多選擇
提前布局全球航線,降低對美市場依賴
作為跨境供應鏈服務商,卓志集團的“國際品牌入華直通車”服務方案涉及快消品、大健康、生鮮食品、家居日用等眾多領域,進口國來源廣泛,歐美、澳洲、亞洲均有分布,美國貨僅占其中的一到兩成。
陳澤聲直言,公司在10年前就開始布點南沙,正是立足南沙港物流輻射港澳、航線布局全球的優勢。
多年以來,南沙港不斷拓展外貿航線,截至今年4月,累計開通207條集裝箱班輪航線,其中172條外貿航線通達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航線有147條,RCEP成員國的航線有94條,多元化的國際航線網絡,有效降低了對美國單一市場的依賴。
南沙保稅區,工作人員正在處理跨境電商訂單。羅仲賢 攝
物流是跨境電商“全球履約”的關鍵支撐,而關稅戰,實質就是提升跨境物流成本、加劇合規風險,從而威脅跨境貿易。南沙全球化的貨運航線布局,為跨境電商提供了更多替代方案,一定程度對沖了關稅波動的風險。
相對于進口商品的穩中有升,關稅波動引發的“外貿618”戰況更猛。眾多“出海”平臺借關稅窗口期開啟“外貿 618”,海外消費者紛紛“囤貨”,出口包裹量也迎來階段性 “爆單”。
廣州市嘉誠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書升預估,今年“618”期間電商出口業務量較去年同期能增長六七成。據他介紹,公司服務對象包括Temu、Shein(希音)、Tiktok Shop和AliExpress(速賣通)跨境電商“出海四小龍”。
5月初美國取消T86小額免稅政策,迫使部分電商平臺暫停中國直郵,緊急轉向海外倉,并將戰略重心轉向歐洲等地區。跨境電商的海外市場布局,正從“單中心增長”轉向“多極化擴張”。
“原先大家都盯著美國,而現在開始更多關注東南亞、拉美、中東等新興市場。”供應鏈物流平臺業務策略通常跟隨所服務對象實時調整,杜書升觀察到,出海電商平臺的全球化布局雖早有端倪,但今年以來戰略重心調整顯著加速。
南沙保稅區倉庫里工作人員正在運送貨物。羅仲賢 攝
杜書升預計,到2026年中國跨境電商海外業務在美國、歐洲、中東、東南亞市場大致將呈現3:3:2:2的比例。因此,嘉誠國際也已開始布局歐洲、中東、東南亞的海外倉儲物流。
這同樣與南沙港的多元化國際航線布局策略不謀而合。在近日舉辦的南沙自貿片區設立十周年建設成果發布活動上,廣州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魏敏透露,將著力打造全球集中分撥中心,不斷提升南沙港的樞紐地位,全力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的建設,大力發展跨境電商中間貿易、海外倉以及建設跨境合作園區。
更快流轉
從歐美退回的商品,最快48小時抵中東
如果說南沙港的多元化國際航線布局是服務跨境電商的“硬實力”,那制度創新就是南沙坐穩全國綜保區跨境電商進出口“頭把交椅”的軟實力。
廣州產業基礎雄厚,幾乎包含所有國內出口的優勢品類,涵蓋服裝紡織、美妝日化、箱包皮具、食品飲料等六大特色產業集群。這些快消商品是跨境電商平臺的熱銷門類,卻也面臨退貨率高的難題。
業內人士指出,退換貨是跨境電商最大的痛點,“過去賣家發往海外倉的貨默認是拿不回來的”。面對跨境電商退貨難題,南沙海關率先探索出跨境電商出口退貨“一站式”監管新模式。該模式支持企業將境外的出口電商退貨商品退回南沙綜合保稅區,在區內倉庫一站式完成拆包、分揀、上架、存儲、復運出口等業務。
南沙保稅區。受訪者供圖
同時,南沙還創新退貨合并打包監管模式,允許跨境電商企業將同一消費者訂單中的保稅貨物和國內普通貨物合并打包后同柜配送,破解消費者跨境購物退換貨難題。
這意味著,一件從歐美退回的國產服飾,可以在南沙保稅倉拆包分揀,與廣州新產商品合并入柜,最快48小時后就能抵達中東消費者手中。
而在進口方面,從2019年起,海關率先支持企業在廣州南沙綜合保稅區探索設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允許消費者退貨包裹直接入區,在區內“一站式”完成分揀、退貨申報、重新上架等所有流程。
南沙綜保區倉庫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前進口商品退貨企業需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設置專用的收件倉庫,“現在可以直接退回綜保區一站式處理”。
高效快捷暢通的跨境電商進出口退貨渠道,使跨境電商商品“出得去”“退得回”。企業將境外退貨業務集中至南沙,通過與出口貨物“合包”模式出口到世界各地,實現業務集聚,降低全球倉儲費用,將“成本負擔環節”轉化為“競爭力支點”。目前,跨境電商出口退貨“一站式”監管新模式等制度創新成果已在全國、全省推廣。
更新技術
瞄準無人機配送,探索跨境新場景
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局勢,提前布局、快速應對是南沙發展跨境電商的秘訣。同時,這種前瞻眼光也不僅體現在航線規劃和政策創新上,面對新技術、新趨勢,南沙政企選擇毫不遲疑地擁抱創新與未來,逐漸從“規則探索者”成為“標準制定者”,以提升國際競爭力。
多名南沙跨境電商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跨境電商物流的高效運作顯得尤為重要,積極擁抱新技術,在服務能力上做增量,以進一步降低成本,是他們應對變局的實招。
南沙港。受訪者供圖
作為全國首批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地區之一,早在2020年5月,南沙已開始數字化轉型實踐,上線全球優品分撥中心數字服務貿易平臺(以下簡稱“DSTP”)。
DSTP就像全球賣貨的“智能調度中心”——品牌方把貨放進來,系統自動匹配最優物流、報關和分銷渠道,讓商品一鍵賣遍全世界,還能實時追蹤每件貨的位置和狀態。它依托于廣州南沙政府首創的數字經濟公共基礎設施——全球數源中心建設而成的開放性第三方數字服務平臺。
DSTP總裁于崇剛告訴記者,借助數據公共基礎設施,企業的庫存、報關和物流等可信數據要素還可靈活應用于融資、保險和稅務等多個場景。
“簡單來說,南沙倉庫里的數據成了被金融機構認可的資產,大大降低了融資門檻。”于崇剛說。例如,在中國香港注冊的國際500強品牌經銷商,它們在全球數源中心確權后的訂單、倉庫等產業鏈數據能夠直接提供給銀行作為流水證明,從而實現跨境直貸。
卓志全球優品分撥中心倉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智慧技術的應用也助力南沙跨境電商物流供應鏈進一步提升效率。
比如,在智慧倉儲方面,卓志集團在南沙打造的跨境供應鏈樞紐項目——全球優品分撥中心倉將于年內正式投入運營。
陳澤聲告訴記者,該項目通過“一盤貨”管理模式整合進出口雙向業務,可以同時滿足跨境電商、一般貿易等多業態需求,能顯著提升國際品牌在供應鏈管理、倉儲物流等環節的運營效率,目前,項目已匯聚多個國際一線品牌及國內外電商平臺、商家。
同時,智慧技術也積極應用于貨物通關方面。
近期,廣州南沙綜合保稅區“跨境快通運抵卡口”項目成功測試并投入使用,該模式通過“智能識別+系統直連”技術革新,全面替代原人工運抵手續——車輛過卡時自動觸發電子通關卡信息采集,系統直接生成報文推送至海關總署跨境快速通關系統,使企業從南沙綜保區到港珠澳大橋口岸全鏈路通關時間縮短2小時每車次,真正實現“運抵秒放”。
南沙的跨境物流企業為了讓貨物更快出口,瞄準了低空物流,正在探索跨境領域的應用場景。
“無人機的配送時效性是遠優于傳統貨運的,從倉到港開車1個小時的路程,無人機十幾分鐘就能完成。”杜書升告訴記者,目前嘉誠國際已與一些低空經濟企業合作探索技術應用落地。“如果未來能夠實現無人機送貨,物流效率將顯著提高,成本進一步下降,在國際上更具競爭力。”
但要讓低空物流技術廣泛賦能跨境運輸,仍需要規則與標準的銜接。
“必須要面對應用場景的批準問題。”杜書升直言,目前國內對于低空物流的發展,在相關的標準規范上仍然有不少空白,而在國外發展則更加困難。
他建議,行業內可以先成立相關協會聯盟,溝通政府一同參與應用標準的制定,實現從企業標準到行業標準,再到區域標準、國家標準。“行業發展和標準制定的領先地位,有可能使我們的標準上升為國際標準,從而掌握話語權和競爭力。”
同樣,跨境電商的數字化轉型也面臨數據要素流通的機制問題。
“現在我們主要是在南沙探索數據要素的確權和流通,未來是否可以進一步推廣到廣州乃至整個大灣區?”陳澤聲期待,隨著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進一步推進,跨境數據互認還會更加便利,應用場景也更加多元。而以港澳為窗口,這套跨境電商數據流通模式還能再向外輻射吸引國際客戶,為南沙供應鏈物流企業增強全球競爭力。
(記者 李心迪 黃舒旻 統籌 黃少宏)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