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全國推廣的廣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鏈式改造”,又有新玩法了。
5月27日,全省制造業數字化“鏈式改造”交流會在中山舉行。目前,廣東省推動了4.4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累計培育300多個“燈塔式”標桿項目,其中100多個項目入選國家級試點示范;重點培育9個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居全國第一。
“海外重要客戶在驗廠時,看到我們的‘5G制造大腦’,堅定了他們下單的信心,為我們帶來了一年約30%的訂單增長!”談到“鏈式改造”帶來的變化,廣東日星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凡喜上眉梢。
這是廣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鏈式改造”的縮影。從“單點突破”到“鏈式改造”,從龍頭企業示范到中小企業普及,在廣東制造業數字化團戰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正在全民“上分”。
打造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優質生態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技術攻堅、資金投入、人才短缺等多重挑戰,亟需構建系統化、協同化的生態支撐。為此,廣東近年來不斷聚合產業資源,打造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優質生態。
為解決“找誰轉”“怎么轉”等核心問題,廣東建設省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匯聚技術、金融、數據、人才等多方資源,搭建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產品選型、技術驗證、應用推廣、供需對接、人才培訓等數字化改造一站式服務。
與此同時,全省各地也結合自身優勢,積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數字化轉型生態。
比如,廣州通過“一庫一平臺”,推動“鏈”上低成本、快速化轉型。立足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加強“小塊輕準”產品供給,打造“1清單1平臺1適配庫”,減輕企業轉型負擔。目前平臺企業用戶超2000家,產品供給超500款。
通過上述舉措,廣州構建了以龍頭企業為牽引的供應鏈模式,以平臺為牽引的產業鏈模式,形成“1+1+N”服務生態,遴選明珞裝備、歐派家居等數字化牽引單位,聯合數字化服務商發掘意向改造企業。
深圳寶安則加快資源聚合,以平臺支撐產業鏈資源深度協同。一方面,培育速加網、云工廠等行業型平臺,深度整合機加工產業鏈,構建分布式系統制造網絡。目前,這兩個平臺共匯聚超過1.4萬家機加工制造企業,服務客戶累計超過13萬家,通過數字化轉型,其產能利用率提升30%,交期準確率達97%。
另一方面,深圳寶安還培育多層次專業性平臺,賦能產業鏈企業實現設計協同、制造協同、物流協同、集采集銷等多種寫作模式。比如,黑湖制造協同平臺已累計為超2000家企業提供轉型服務,實現生產現場信息的實時聚合、協作、分析與決策。
東莞松山湖則突出載體的功能,構建數字化的服務支撐生態。比如,聯合華為打造了全球首個開發者農村,構建與華為云技術為代表的自主可控技術產品的服務,目前已有20家數字生態的服務商落戶。
同時,松山湖還打造了東莞首個數字化服務平臺,匯聚100多家優質的數字化服務商,沉淀了超過170項全流程的解決方案,助力全市超過7000家微商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升級。
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還要解決“不敢貸”的難題。為此,中山創新“數字貸”金融政策,破解企業轉型資金難題。具體來說,通過銀行貸款開展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項目,對數字化系統和相關設備投入通過“數字貸”政策給予全額貼息,單個企業每年最高可獲3000萬元貼息。
目前,中山已建成“數字貸”平臺,設立5億元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池,推動11家銀行發布16個金融產品,累計完成155個數字貸項目備案審核,提出16億元貸款需求,實現授信項目74個,授信額度9億元,帶動項目計劃總投資21億元。
鏈主企業搭臺AI技術唱戲
在“鏈式改造”中,“鏈主”企業扮演著“火車頭”角色,AI則為車頭裝上了智慧大腦。
美云智數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金江介紹,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的鏈主賦能模式,美云智數為供應鏈中小企業提供高質量、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的應用解決方案。
“該模式以云端應用為核心,重點推進AI視覺檢測系統的落地應用?!苯鸾榻B,基于軟硬一體化設計,企業可先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完成AI模型的云端訓練,再將優化后的模型快速部署至供應鏈企業生產現場?,F場部署的AI運營平臺可實時運行檢測模型,實現產品質量的智能把關。
“當前,我們正加速推進AI技術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深度融合,重點聚焦視覺檢測、數據分析和智能編程三大類產品,通過創新應用落地助力企業提質增效?!鄙钲谑袇R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川技術”)數字化事業部解決方案中心總監陳瀟男說。
陳瀟男舉例,智慧物流場景中,匯川技術為港口工廠提供3D激光雷達定位解決方案,通過AI算法實現實時分析,達到通訊用戶偏差小于3.1米,精準識別集裝箱、貨架及集卡車位置。結合會車技術,系統實現全自動搬運作業,效率較傳統塔吊人工操作提升500%,并可全天候應對晴雨、夜間等復雜工況。
鏈主企業搭臺,AI技術唱戲,助力中小企業實現從傳統人工決策向智能決策的轉變。
“面對數字化浪潮,起初我們跟很多中小企業一樣,面臨著資金、人才等方面的難題,也有過不敢轉的情緒?!敝x凡說,讓該公司實現向柔性制造跨越的一步,就是攜手揭陽電信聯合開發運營“5G制造大腦”平臺。
謝凡介紹,上線一年來,該企業不僅完成全生產要素的數字化升級,更通過生成式AI模型的持續訓練,顯著提升生產效能?!氨热?,‘5G制造大腦’通過‘一物一碼’、材料智能稱重等技術,實現出入庫精準管理,年均節省倉儲成本超60萬元?!?/p>
?。ㄓ浾?許寧寧 昌道勵)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