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橫琴文化藝術中心迎來一場科技與藝術的巔峰對話——首屆“橫琴-澳門國際數字藝術博覽會”開幕。以“在山頂重逢”為主題,這場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指導,南光文創與陽光媒體集團主辦的博覽會,匯聚全球數字藝術領軍者、頭部科技企業及文化界重磅嘉賓,通過四大主題展區、高端論壇與沉浸式體驗,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數字文化新名片,為全球呈現一場突破想象的智慧藝術盛宴。
開幕式現場 受訪者供圖
琴澳聯動打造“數字藝術樞紐”
開幕式現場,廣東省委橫琴工委副書記聶新平、南光集團副總經理宋曉冬、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楊瀾等中外百余位嘉賓共同見證歷史時刻。
聶新平指出,數字藝術作為科技與藝術深度融合的產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審美體驗和生活方式。它打破傳統藝術的邊界,讓創意在虛擬與現實的交織中自由馳騁,為人類文明的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致力于打造一個充滿創意與活力的數字藝術新高地,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數字藝術發展,為創新者提供舞臺,為創作者搭建平臺,為創業者筑造后臺。
聶新平致辭 受訪者供圖
宋曉冬表示,此次博覽會旨在將橫琴打造成連接“藝術與科技、傳統與未來、中國與世界”的超級樞紐,推動數字藝術成為大灣區文化IP新符號。
宋曉冬致辭 受訪者供圖
楊瀾則強調,數字技術、AI技術的到來,展現了藝術創作新的可能性,同時讓人機共創成為現實,共同譜寫人類想象力與AI生產力的交響詩篇。橫琴是區域融合下的創新發展熱土,作為全球范圍內的一次創新,首屆“橫琴-澳門國際數字藝術博覽會”推動橫琴粵澳深度融合,為橫琴帶來了科技創新的活力和文化藝術的激情,力求打造一個科技企業與藝術文化機構交流融合的平臺。
楊瀾致辭 受訪者供圖
6000平方米空間上演科技藝術“變形記”
6000平方米展場內,四大主題展區猶如四扇未來之門,引領觀眾穿越數字藝術全維度:鄭曦然、黃心健等藝術家以數字技術構建奇幻空間,觀眾在光影流轉中觸摸虛擬與現實的邊界;故宮博物院攜數字技術解構傳統文化,徐冰、費俊等藝術家以VR技術讓《千里江山圖》等瑰寶“活”起來,展現數字技術激活文化基因的驚人能量;聯想、華為、京東方等20余家科技巨頭秀出AI、大數據、MLED等“黑科技”,觀眾可直觀感受技術如何重塑藝術創作流程……
觀眾現場體驗 受訪者供圖
現場的《星?藏》公益畫展格外引人注目,它首次聯動北京、澳門、珠海三地孤獨癥群體共同繪畫西藏,為“來自星星的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在孩子們純真的筆觸下,西藏的雪山圣湖、布達拉宮金頂與澳門大三巴、港珠澳大橋、珠海漁女等元素相互交織,打破了地域的界限,生動詮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孩子們手繪作品的基礎上,藝術家運用AI進行再創作,將科技與藝術的融合推向新的高度。援助西藏發展基金會“數字西藏”專項基金致力于運用前沿科技傳播西藏文化,此次《星?藏》畫展正是推動科技、文化、公益協同創新道路上的又一重要實踐,連接起孤獨癥群體與西藏文化、AI數字技術,促進了漢藏文化交流與融合。眾多愛心人士、藝術愛好者齊聚開幕式現場,共同見證孤獨癥兒童用繪畫表達自我,展現他們內心對西藏的獨特想象與美好祝愿。
《星?藏》公益畫展 受訪者供圖
15場高端對話擘畫產業藍圖
展會同期舉辦的15場主題演講與圓桌論壇,堪稱數字藝術的“思想峰會”。開幕首日,聯想集團與商湯科技高管分別以《AI與創作者的“新共生”》《AI在文化數字內容領域的創新實踐》為題,揭示技術如何重塑藝術生產鏈。
“AIGC重塑產業新生態”圓桌論壇上,中央美院教授費俊、阿里云設計中心總監王路平等嘉賓,圍繞技術倫理、商業路徑、人才培養等議題展開激辯。未來七日,楊瀾、隋建國等大咖將繼續帶來《數字藝術的價值閉環》《文明時代的藝術機遇》等重磅分享,從技術、商業、教育多維度解碼產業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北京國際電影節AIGC單元獲獎影片《異影者》《憤怒把一個男人搗碎成很多男孩》也在現場展映,讓觀眾提前目睹AI賦能電影藝術的前沿成果。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國際級數字藝術盛會,本屆博覽會不僅是成果展示窗,更是產業孵化器。其創新打造的“展覽+論壇+賽事+公益”多維模式,既為全球藝術家提供展演舞臺,也為科技企業開辟應用場景,更通過琴澳聯動機制,探索“跨境文化IP”培育路徑。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