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下午,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廣州“城市合伙人”計劃專項工作總體方案(試 行)》新聞發布會。廣州市稅務局副局長羅得力介紹,緊抓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寶貴機遇,廣州稅務著力建設效能稅務,營造宜商興業的稅收營商環境,把脈文化、體育企業需求,主動排憂解難,全力推動廣州市文化、體育產業加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
從“降本”層面來看,廣州市稅務局從文化體育產業經營主體關切出發,充分釋放稅惠紅利。如,梳理與演藝活動相關的19份稅費政策,率先發布《廣州市演出市場相關主體稅費服務手冊》,聯合文旅、公安對演藝經營主體召開宣講會,為文化產業“合伙人”增強政策執行確定性,營造更友好的稅收環境。
同時,量身打造《支持體育行業相關產業稅費優惠政策匯編》,涵蓋促進體育設施建設、吸引投資及人才、推動體教融合等多個維度優惠政策近60余條。用好廣州南沙15%稅率企業所得稅、高新技術企業延長彌補虧損、港澳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等政策,讓更多符合條件的“城市合伙人”享受到優惠。
從“增效”層面來看,廣州市稅務局運用稅收大數據,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術,向符合條件的體育場館等納稅人精準推送稅費政策,讓稅費服務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
羅得力介紹,近三年,市稅務局通過持續壓減退稅辦理時間、建設全省首個面向“走出去引進來”經營主體的智慧辦稅平臺等措施,為體育相關企業辦理230余個國家及地區的出口退稅,涉及出口退稅金額18.62億元;為全市體育相關產業累計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4.7億元,有力支持體育企業盤活資金、做大做強,有效提升了體育產業“走出去”的動力。
十五運會是由粵港澳三地共同舉辦的綜合性運動會,是體育界的盛事,更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大事。通過推進粵港澳稅費事項通辦,廣州進一步為文化體育產業“提速”。
羅得力介紹,廣州市稅務局率先啟動“灣區通辦”示范區建設,為粵港澳的文化體育企業和個人提供“AI智能+人工遠程”“現場自助+在線輔導”等服務,實現跨區域稅費業務的線上“征納互動”和“辦問協同”。
同時,市稅務局積極對接港澳規則,在南沙區率先發布全國納稅服務承諾制清單,涵蓋企業從開業登記到生產經營全生命周期的11類28項常見業務,并設立8個港澳特色稅費服務事項,為參與全運會的港澳企業和運動員提供規范、高效的涉稅費服務。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記者 黃楚旋)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