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廣東省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的第二天,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
作為廣州的“新春第一會”,大會以“加快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主題,足見對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視程度。
在廣州2024年GDP超3.1萬億元、第二產業產值突破3.5萬億元、工業投資三連增并創下1700億元新高、生產性服務業占三產比重達到58%的關鍵時刻,此次產業性會議直擊廣州當下,發出了“在全球產業版圖重塑中勇攀高峰,加快實現蓄勢蓄能后的出新出彩”的號召。
這是“再造新廣州”的產業動員令,向全社會表明加快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廣州的戰略之舉、關鍵之為,也是解析廣州產業新未來的新密碼。
挺起硬脊梁
產業是一座城市的硬脊梁,唯有挺起硬脊梁才能真正挑大梁。
回顧歷史,廣州因商而興、因工而盛。世界每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節點,廣州都是搶抓產業發展新機遇,一步一個腳印實現大城地位的不斷躍升。
產業發展沒有一勞永逸。面臨新一輪的產業“洗牌”,機遇與挑戰并存,特別是在產業競爭成為大國角逐的主戰場的當下,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力量。
2月5日舉辦的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描繪了廣東產業發展的美好藍圖,發出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動員令。對此,廣州旗幟鮮明提出“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要以“12218”產業體系挺起現代化建設“硬脊梁”。
廣州目標明確:到2035年,現代化產業體系基本建成,產業創新能力和高水平人才隊伍居世界前列,培育建設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
要打好工業領域“翻身仗”,打贏產業轉型“攻堅戰”,急不得也慢不得。廣州需要贏下幾場產業轉型升級的比賽。要跑好特色優勢產業的轉型賽、戰略性產業發展的競速賽、未來產業發展的接力賽、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耐力賽。
贏下比賽,廣州有基礎、市場有前景。“我們正持續投入創新研發,讓“廣州創新”走向世界!”一品紅集團董事長李捍雄表示,作為廣州生物醫藥產業鏈的“鏈主”企業,該公司構建全產業鏈布局,組建了由全球資深科學家領銜的創新研發團隊,連續3年每年新增藥品注冊批件超過10個,蟬聯廣東首位。
就在未來五年,廣州要奮力打造1個萬億級(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4個5000億級(時尚消費品、軟件與互聯網、綠色石化與新材料、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建筑)、4個3000億級產業集群(軌道交通、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與新型儲能、超高清視頻與新型顯示),戰略性產業集群總規模超過6萬億。
產業動員令一下,企業摩拳擦掌?!敖袢罩畯V州,天時地利人和?!痹趶V州產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羅俊茯看來,廣州既有多重國家戰略加持的“天時”,又有大灣區核心引擎的“地利”,更有產業版一流營商環境的“人和”,越來越成為產業投資“首選地”。
融合謀發展
“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是憑空而起、另起爐灶,而是動態進化的體系。
廣州聚力打造具有廣州特色優勢的“21+8”重點產業,既立足于廣州雄厚的產業基礎,也發揮了“千年商都”的流通優勢,是穩打穩扎,也是大膽突圍。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率先打開‘興趣消費’和‘品質零售’雙輪驅動的消費模式新格局,在群雄逐鹿的全球零售商業版圖開辟出一片又一片‘中國紅’,實現從中國名創到世界名創的品牌國際化突圍?!泵麆搩炂芳瘓F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說。
名創優品從廣州中華廣場開出第一家店以來,現已進入全球112個國家和地區,構建起超7400家門店的龐大零售網絡,為全球超10億消費者提供服務。
將銷售玩出新花樣,讓廣貨實現“全球通”,即是千年商都的煥新縮影。
產業的發展潛力不能以產業新舊論成敗。細數廣州產業“家底”,有12個千億級戰略性產業集群、9個千億級服務行業,其中傳統產業規模大、企業數量多,有7萬多家消費工業企業、500多家專業批發市場,是全國首批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兩業融合”“兩化轉型”有巨大發展空間。
“兩業融合”強調制造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這并非簡單的產業疊加,而是通過技術牽引、產業聯動、鏈條延伸等途徑,推動產業交叉滲透,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其實踐意義在于,制造業能夠借助服務業的高附加值環節,如研發、設計、銷售和管理等,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服務業也能借助制造業的實體基礎,拓展應用場景,實現共同發展。
“兩化轉型”則是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另一大創新點。數智化轉型強調利用數字技術提升產業效率和競爭力,而綠色化轉型則聚焦于可持續發展,推動產業向低碳、環保方向發展。
蔡司光學中國區總裁楊曉光介紹,該企業持續投入研發,已連續三年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推出符合本土市場需求的高質量產品。“我們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步伐,運用前沿技術手段持續精進服務流程,致力于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卓越的體驗?!彼岬剑皟蓸I融合”和“兩化轉型”,引領眼視光服務邁入全新發展新階段。
從“兩業融合”到“兩化轉型”,“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穎之處在于其系統性、前瞻性和協同性——
系統性體現在對產業全鏈條的布局,從制造業到服務業,從戰略性產業集群到未來產業,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前瞻性則體現在對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布局,如具身智能、細胞與基因等未來產業的提前謀劃;協同性則體現在產業之間的相互支撐和協同發展,實現產業生態的良性互動。
在“融合”中壯大,在“轉型”中升級,不斷優化的產業資源配置,為廣州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筑牢根基,也將為“再造新廣州”、建設中心型世界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勇闖新賽道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所在,當下,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正重塑產業結構和布局。
立于風口,搶抓機遇者勝。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廣州提出“廣州數智創新計劃”,以數智技術賦能,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做優做強。
根深則葉茂。扎根于科教資源富集、產業基底厚實的基礎,廣州全力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打穩打牢高質量發展基礎,激活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正向循環。
“廣州擁有強大的綜合競爭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為科技企業提供了肥沃的成長土壤。”在廣州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楊毅強看來,廣州優越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產業資源,為商業航天等高科技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完善的交通網絡和豐富的國際合作資源,有力支撐產業的國際化發展。
扎根廣州,中科宇航陸續投資建設南沙產業化基地、從化液體動力系統試驗中心,牽引上下游企業落地?!拔覀冎铝τ陲w天裝備廣州造?!睏钜銖娡嘎?,今年9月,“力箭二號”液體火箭計劃首飛,將搭載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院輕舟一號低成本貨運飛船,執行空間站貨運任務,未來將成為我國通信星座組網發射、空間站貨運的主力商業火箭。
科技創新的活力在企業,企業的活力源于優質營商環境的滋養。朝著建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的營商高地目標,廣州縱深推進“營商環境改革一號工程”。向來穗企業作出“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承諾,讓企業樂意來、留得住、放心干,立志做企業最靠譜的“合伙人”。
有需求,才有市場,廣州以開放之姿,向企業敞開超大城市的超級市場,全面開展“市場牽引場景開放行動”,以市場需求牽引,更多新技術、新產品在廣州首試首用、迭代升級。
有空間,才有發展,廣州放眼長遠,為產業發展預留空間,精心打造“萬畝千億產業平臺”,聚集產業形成集群生態,為產業發展打開廣闊空間。
干字當頭、實字為要。在產業加速換擋變軌的關鍵期,廣州無畏、無懼,敢闖、敢試,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謀劃產業向新圖強,催生一個經濟更強、產業更優、能級更高的大廣州、新廣州!
■聲音
廣州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海洲:
“一盤棋、一張網、一條龍”塑造創業興業好生態
節前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加快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意見。意見注重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以“廣州所能”更好服務支撐“國家所需”;注重統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引導資源要素集聚、高效使用;注重聚焦“6+4”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選擇前景廣闊的大賽道,布局千家萬戶的大產品,形成四梁八柱的大格局。市發展改革委作為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將著重在三方面下功夫。
第一,建立健全“三大機制”,“一盤棋”構建產業發展領導體制,“一張網”構建“3+5+3+1”產業配套體系,“一條龍”構建企業服務全覆蓋機制,塑造創業興業“好生態”。
第二,落細落實“四大任務”,一是構建產業體系“四梁八柱”,二是加快“兩業融合”“兩化轉型”,三是強化產業發展韌性,四是優化提升產業效能,重構現代化產業體系“新優勢”。
第三,做優做強“五大要素”,做實土地保障為產業筑基,做強資金支持為產業提速,做優人才服務為產業助力,做好技術培育為產業提質,做旺數據應用為產業賦能,筑牢產業發展“硬支撐”。
廣州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謝明:
用好用活科研資源,建好建強科創產業
廣州科技系統重點從四個方面服務好“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一是服務國家戰略。完善廣州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服務保障,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合作設立全國首個省會城市聯合基金。建設產業導向的創新平臺體系,以產業創新帶動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提升。
二是服務產業創新。落實“12218”任務部署,組建未來產業工作組,建立以應用場景為驅動、以科技企業為主體、以創新人才為根本、以重點項目為牽引、以先導園區為承載的未來產業發展生態。建立“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協同的前沿技術發現機制,推動概念驗證中心建設,以引領性、顛覆性創新布局謀劃未來產業發展。
三是服務成果轉化。做強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生物島實驗室等重大平臺,籌建穗港澳協同創新中心,圍繞國家戰略科技成果沿途轉化、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港澳科技成果跨境流動等開展試點,推進“先投后股”等創新機制,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提升技術經理人隊伍服務能力,探索形成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的廣州模式。
四是服務創新生態。構建“創投貸保服”科技金融體系,集聚提升廣州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品牌影響力,完善科技創新領域“補改投”機制,放大科技信貸風險補償效應,出臺科技保險專項支持政策,健全科技金融服務網絡。持續實施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三航”計劃和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便利化試點。
廣州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建華:
打好工業領域“翻身仗”,打造“一超多強”產業集群
廣州將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全力以赴拼經濟,奮力打好工業領域“翻身仗”,打贏產業轉型“攻堅戰”。
堅持以體系為引領,打造“一超多強”產業集群。緊緊圍繞實現新型工業化這一關鍵任務,推動產業向新、聚鏈成群、積厚成勢,做強做優做大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時尚消費品、超高清視頻與新型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能源與新型儲能、具身智能等產業集群,形成萬億帶動、千億支撐、百億躍升、未來產業接續的新格局,建機制,優布局,促融合。
第二,堅持以項目為牽引,積蓄“穩中提質”發展勢能。突出“項目為王、實干為要”,全力奮戰“開門紅、全年勝”。一是扎實推進“三新”項目,通過鏈式招商、場景應用等方式招引重大項目,努力形成在任何時點都有一批新儲備、新開工、新投產項目的滾動開發格局。二是梯度建設產業園區,培育“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的產業生態。
第三,堅持以服務為宗旨,營造“企業有感”支持環境。突出“企業為本、服務為要”,主動靠前暖企惠企,協同建設企業最佳發展地。一是著力提升服務質效,二是用好用足國家政策,三是貼心助企紓困解難。
廣州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魏敏:
對所有在穗、即將來穗企業承諾“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廣州是歷經千年繁榮的國際商貿中心,商務工作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服務廣州中心型世界城市建設。新的一年,全市商務系統將從四個方面發力,更好支撐全市“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一是以現代商貿提振“大服務”,聚焦“國際商貿中心”核心功能,實施貿易強市規劃,培育10家千億級、100家百億級現代商貿企業。
二是以消費場景激活“大市場”,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推動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融合,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
三是以專業會展服務“大產業”,充分發揮“國際會展中心”優勢,放大“中國第一展”廣交會溢出效應,讓大會大展成為投資環境的放大器、全球優質產業集聚的新樞紐。
四是以開放平臺引領“大投資”,依托發揮南沙自貿試驗片區等開放矩陣,用好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等領域先行先試。
今年是全市商務系統的企業服務年,要去到看得見炮火、聽得到炮聲、聞得到硝煙的一線并肩戰斗,通過“蹲點”“扎營”“沉底”,推動服務向一線下沉、問題在一線解決、辦法在一線形成,鍛造營商環境廣州品牌。
“我們對所有在穗、即將來穗企業承諾‘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請你們放心去投、放心去闖、放心去干?!蔽好粽f。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記者 傅鵬 李鵬程 鄭慧梓 洪鈺敏)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