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廣州分站 > 最新動態

又一所港校落戶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為什么能擁有厚植合作辦學的土壤?

2024年04月23日 來源:羊城晚報

[ ]

  日前,教育部向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函批準正式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機構——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的正式設立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標志性成果。目前,在廣東設立的合作辦學大學已經達到6所。其中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大學有四所,中外合作辦學大學有兩所,數量居全國之冠。為什么廣東成為厚植辦學的土壤?合作辦學高校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怎樣的變化?

  高素質人才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現實需求

  目前,全世界有四大灣區,分別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相比于其他三個老牌的灣區,新興的粵港澳大灣區的面積、人口、人口密度、GDP均名列前茅。

  在紐約灣區中,世界500強企業中有22家來自紐約灣區;全美最大的500家公司,1/3以上的總部均設在紐約灣區。紐約曼哈頓是CBD的發源地,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聯合國總部大樓的所在地。而舊金山灣區在高新技術、生物醫藥科學、航天、能源研究等方面,引領全球20多種產業的發展潮流。東京灣區則精于技術產業,是日本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心臟地帶。東京灣區涉及的東京都及周邊7縣,面積占日本國土的9.6%,匯聚大約三分之一的全國人口,名義GDP占比約40%。

  我們需要看到,在世界其他三大灣區中,背后均有著該地區優質高等院校的身影。大灣區的建設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優秀人才。例如紐約灣區擁有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等一批世界頂尖大學;而舊金山灣區則擁有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系統、南加州大學等;東京灣區則擁有東京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早稻田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正是這些世界頂尖高校源源不斷地為三大灣區輸送高素質人才,才能確保三大灣區在世界發展格局中的領頭地位。同樣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也離不開優質高校的強力支撐,因此,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培育國際化、高素質人才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必然需求。

  在“港校北上”之前,廣東已經擁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老牌勁旅,但顯然無法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對人才的需求,而香港則擁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一批世界知名高校,澳門也擁有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優質高校。因此,粵港澳大灣區的三個省級行政區之間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自然也成為發展的必然。

  想要成為真正的“大”灣區,國際化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港澳高校給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化人才培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球化智庫(CCG)秘書長苗綠博士此前在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表示,港澳的高等教育機構國際化程度較高,國際學生、國際教師比例比較高。香港很多高校的國際學生和國際教師比例非常高,香港高校設置的專業方向與香港的重點行業關聯比較緊密,例如文化與創業、醫療、教育、創新科技、環保產業等等。因此,“港校北上”背后,彰顯了粵港澳大灣區想要成為國際級灣區的雄心與渴望。 

  香港高校需要“北上”內地

  《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示范區。大力推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建設,加快推動香港城市大學、香港都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等港澳高校來粵辦學。同時,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內薄弱、空白、緊缺學科專業,吸引世界知名高校和特色學院來粵合作辦學。推動省內高校提升國際化水平。

  從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來看,世界頂尖高校已經形成了“高校-城市-高校”的良性循環。深圳大學教育學部特聘教授李樹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大學集群與灣區城市集群相契合,大學為灣區城市群提供高素質人才,促進城市繁榮;反過來看,優越的城市環境、生活條件、經濟發展又成為吸引人才的有利條件,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吸引全球優秀學生前來就讀,大學因而高度國際化。在不斷互相促進下,灣區經濟發展和大學教育形成了一個良性發展循環,這一做法值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與高校借鑒。

  與香港高校類似,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但新加坡國土面積小,高校的科研成果并沒有廣闊的腹地以供科研成果廣泛應用。因此,由中新廣州知識城管理委員會、華南理工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于2017年成立,其目的就是建立“開放、多元、動態、高效”的創新模式,進一步釋放科技資源的活力和創造力,加速國際先進、成熟的技術和產品落地轉化。

  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在3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介紹,2023年廣東經營主體凈增172.8萬戶、達到1800萬戶,其中個體工商戶凈增111萬戶、總量突破1000萬戶,企業780萬戶、占全國1/7。在粵實有人口超過1.5億人,去年全省接待游客7.77億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9500億元,均居全國首位。

  眾多的人口和企業為香港高校提供了廣闊的腹地,香港高校如果想要在世界高等教育版圖上獲得舉足輕重的地位,“北上”成為了必然的選擇。“港校北上”,不是廣東“一頭熱”,而是香港高校與廣東的“雙向奔赴”。

  剛剛確定“落戶”的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選址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周邊集聚了一批大科學裝置、廣東省實驗室、科技龍頭企業等高端創新資源。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的成立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國際化人才高地、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引領策源新質生產力、東莞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注入新的活力。

  既然香港高校想要廣闊的腹地,為什么首選廣東?較近的地理距離、相近的文化根脈、廣闊的就業市場、充滿活力的創新氛圍、對外開放的政策等,都是港校落戶廣東的理由。此外,我們也可以看到,港校落戶廣東,也有著港校期待在內地培育人才,從而反哺香港的現實需求。而這是內地其他地區高校很難做到的。

  從今年年初深圳大學設立香港校區,到中山大學計劃在香港設立高等研究院,一方面飽含了內地高校希望培育國際化人才的期待;另一方面,也展現出香港對優質人才的渴望。正如中山大學校長高松所言:“高等研究院將有助于中山大學高質量地推進國際化辦學,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文化、人才等方面的融合發展,更好地吸納全球卓越人才到中國工作,服務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 

  港校“北上”,還需適應“水土”

  在世界四大灣區之中,粵港澳大灣區最為獨特: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開全球未有之先例。對于香港高校來說,如何更好地適應內地的“水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高等教育有其規律,高校辦學需要沉淀,單純依靠金錢或者政策是不可能“造”出來一所世界一流大學。對于理工科來說,金錢、人才、政策的投入與保障,或許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成就一所一流大學,但是對于文科,尤其是文史哲等“純文科”來說,則需要一批批的大師與傳承,形成高校內在的“道統”。而這是所有歷史悠久的世界頂尖高校的核心資源,也是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這些高校的底色。這也是香港高校進入內地后,需要沉淀和累積的東西,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細微卻至關重要的困難也需要克服。小到純英文的授課方式、家長和考生的認同度、學校校歷的設置,大到就業市場的認可、學校經費的投入等等,都是港校北上后面臨的細小卻需要解決的難題。

  可喜的是,我們看到港校正在被更多的內地考生、家長、升學高校、企業所熟知、認可。2023年,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在廣東、四川、河南、山東4個省份共錄取125名本科生,特別是“直博班”,吸引了有志于投身科技創新事業的高分考生報考,在內地四省的錄取分數線超過特控線(或一本線)約150分,最高超過164分。在廣東錄取的55名學生當中,有31名學生省排位在1500名之內,有13名學生省排位在1000名之內。

  2023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本科畢業生的升學比例首次突破八成,達80.92%,同比增長2.9個百分點。963名升學畢業生中,21.70%進入世界大學排名前10名高校深造,71.55%攻讀世界大學排名前50名高校的學位。就業的2023屆本科畢業生中,平均年薪達17.08萬元,年薪大于等于50萬元的有0.75%,年薪位于30-50萬元的有7.46%,年薪位于20-30萬元的有28.36%(同比上漲11.4個百分點),年薪位于10-20萬元的有46.27%。香港高校進入內地后,無論是在生源還是在深造就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雖然現在進入內地的香港高校都很“年輕”,但是作為中國開放水平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正逐漸成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年輕的“北上港校”與年輕的粵港澳大灣區將迸發出什么樣的火花,將如何賦能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值得所有人期待。

  (記者 孫唯)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汪清县| 抚宁县| 绥棱县| 明光市| 桐庐县| 乾安县| 棋牌| 娱乐| 全椒县| 徐水县| 连平县| 阿瓦提县| 锡林郭勒盟| 芜湖县| 衡水市| 兰溪市| 光山县| 庆元县| 云阳县| 屏山县| 南郑县| 雷州市| 铜陵市| 壤塘县| 唐河县| 沙河市| 美姑县| 陇西县| 高台县| 垣曲县| 进贤县| 新密市| 鄂伦春自治旗| 哈密市| 三都| 永胜县| 江口县| 淮南市| 吉木萨尔县| 太保市| 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