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9日,第十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在廣州舉行。
本屆年會設置廣州招商引資十周年成果展,面向全球企業代表亮出廣州過去十年招商引資“成績單”。成果展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廣州分社承辦。
【非凡十年】
十年來,廣州持續向外釋放投資“磁吸力”,吸引著全球創業人才和投資者紛至沓來,尋求發展良機。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越來越高,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越走越踏實、越走越敞亮。
從規模上看,過去十年,廣州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1300億美元;在穗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累計345家,投資項目累計1968個;
從結構上看,過去十年,廣州高技術產業引進外資占全市外資數超三成;
從經濟貢獻度上看,全市4萬多家外資企業以不到2%的市場主體數量占比,貢獻了超三成的稅收收入、近四成的進出口總值、超五成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以及超六成的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值。
2015年開始,廣州舉辦一年一度的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打造向全球釋放“灣區引力”的窗口,也是投資領域智慧碰撞、機遇誕生、要素聚集、項目落地的國際性平臺。每年一屆的國際投資年會,搭起了各行各業的溝通橋梁,更讓世界看到了創新的廣州如何以開放胸懷擁抱變化。
【新潮澎湃】
十年招商引資、九屆投資年會播種下的一顆顆創新種子,在廣州結出了累累產業碩果。
從中心城區“老廣州”、東部中心“新廣州”到南沙新區“未來廣州”,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到現代服務業,一座座大項目在廣州這片投資熱土生根發芽、串珠成鏈、集聚成勢。外資投向也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轉變。
越秀區,創造了每平方公里近113億元的經濟密度,排名全省第一、全國前列;
海珠區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最亮眼的產業名片之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連續九年實現雙位數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超30%,占GDP比重由2015年不足1%增至2024年的15.1%;
荔灣區廣受關注的白鵝潭核心區華潤項目、聚龍灣珠江太古里項目,都在緊鑼密鼓建設中,未來有望成為廣州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的商業地標;
天河區已經連續17年地區生產總值位居廣州市第一,尤其是天河中央商務區,以占廣州千分之二的土地貢獻全市八分之一的GDP,總部企業占全市近三成;
白云區代表性的華為廣州研發中心項目,是華為在廣州首個且唯一研發中心;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項目,則是我國新型儲能領域唯一的一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黃埔區是外企來華投資最早、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全區擁有跨國公司超5000家,世界500強投資項目超320個,實際利用外資連續五年位居全國經開區第一位;
作為廣州北部增長極主陣地的花都區,是粵港澳大灣區空鐵雙樞紐所在地,代表性的采埃孚集團華南研發中心,是采埃孚集團在中國的第四家研發中心,也是在華南地區的首個研發中心;
番禺區的廣汽電池科技項目(因湃電池),是廣州市目前最大的動力電池項目;華潤長隆世界級文商旅消費中心項目計劃總投資超200億元,將打造成為番禺文商旅高質量發展的一張新名片;
南沙區對比10年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倍,工業投資增長1.6倍,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40%,實現了“灘涂變熱土、蕉林變新城”的飛躍,吸引了巨灣技研儲能器件與系統總部及生產基地項目、融捷鋰離子電池制造基地與研發中心項目、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項目等制造業項目落地;
廣州北部的從化區,被譽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明珠、灣頂綠谷,落地從化的聯合利華華南生產和營銷基地,將打造成為聯合利華對外出口中心之一、輻射RCEP區域并面向全球的供應鏈基地以及世界級“燈塔工廠”標桿項目;
增城區作為東部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芯車顯”三條賽道上一路狂奔,該區引進的維信諾(廣州)全柔AMOLED模組生產線項目,2023年產值達到85.043億元,同比增長126%;超視界顯示技術有限公司項目則是廣州改革開放以來,單筆投資總額最大的先進制造業項目;
廣州空港經濟區是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區內的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樞紐,2023年以超6300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位居國內首位,實現了全國單個機場旅客年吞吐量“四連冠”;區內的GAMECO附件維修基地項目,是國內飛機維修深度最大、綜合能力最強的附件維修基地。
【群星璀璨】
以項目之“進”,促發展之“穩”。十年來,從跨國企業龍頭到全球獨角獸,從先進制造業到現代服務業,廣州極具開放活力的市場,吸引著全球企業和人才在此深深扎根、枝繁葉茂,成長為生命力旺盛的“產業雨林”。
一座座產業項目的落子,不僅帶來了資金、技術和頂尖人才,還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市場渠道,為廣州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來自互聯網領域的馬化騰、丁磊、李彥宏,制造業領域的李東生,投資界的熊曉鴿,還有來自安利、采埃孚、瑪氏箭牌等世界500強企業的高管,都曾在往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留下了對廣州的認可與期待,更用實實在在的投資用腳投票,實踐了“選擇廣州,就是選擇未來”。
當前,在“二次創業”的熱潮中,廣州全市上下聚力抓好招商引資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打造“相互賦能、雙向奔赴”的合作格局,精準服務民企、外企、國企,引進一批具有龍頭引領、造血強鏈功能的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全力以赴激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讓經濟大市真真正正挑起大梁。
(記者 黃舒旻 蘇韻樺)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