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印發,提出六個方面20項具體措施,全面提升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創新發展水平。
其中這五個方面16項具體措施都提到南沙:
對標國際高標準規則,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
1. 率先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加快落實國務院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試點措施,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商務人員臨時入境、數字貿易、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開展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構建與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努力形成一批示范引領性經驗。
2. 擴大現代服務業開放。推動出臺自貿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爭取相關開放舉措率先在廣東自貿試驗區落地。支持南沙率先落地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措施,在科技、教育、金融、健康醫療、電信、文化等重點服務業領域擴大開放。
3.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全面實行“證照分離”和“一照通行”改革,推進“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探索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工作機制,加強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護。
強化航運貿易樞紐功能,提升國際貿易競爭新優勢。
4. 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一體化功能。持續深化“灣區一港通”“大灣區組合港”改革,爭取拓展試點覆蓋范圍,探索延伸至粵東和粵西港口。持續推動南沙綜合保稅區、前海綜合保稅區發展績效評估達到A類。進一步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提高貨物通關效率。推進橫琴、南沙、前海與粵港澳大灣區機場共建國際貨運中心,實現空運貨物在機場外“一站式”完成申報、查驗、放行等海關監管手續。優化南沙、蛇口郵輪母港功能和配套政策,吸引更多國際郵輪公司設立航線。推進廣州港南沙港區五期工程、國際通用碼頭等航運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爭取廣東自貿試驗區集裝箱吞吐量達3700萬標箱,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5.5億噸。
5. 推動國際貿易新業態創新發展。推動全球優品分撥中心、海運中轉集拼中心等國際貨物分撥集拼中心建設,培育壯大國際分撥集拼業務。支持離岸貿易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健全新型離岸貿易“白名單”制度,推動離岸貿易業務發展。支持南沙、前海建設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供應基地,爭取國家允許注冊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的企業開展保稅低硫燃料油混兌調和業務。到2025年,爭取廣東自貿試驗區國際分撥集拼業務突破2000億元。
6. 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建設。加快培育貿易數字化標桿企業及綜合型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形成一批貿易數字化創新示范案例。支持全球溯源中心打造溯源輔助應用示范試點,探索在海關、市場監管溯源輔助管理以及跨境電商、預制化食品、離岸貿易等領域的應用。
7. 促進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支持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國際海纜登陸站、區域性國際互聯網出入口局建設。
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提升金融開放創新能級。
8. 打造融資租賃集聚區。加快融資租賃公司外債便利化試點落地,出臺特殊目的公司(SPV)共享外債額度實施細則,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與下設SPV共享額度有效融資。支持南沙攜手港澳打造全球飛機租賃中心。支持南沙、前海符合條件的境內機構使用自有外匯收入支付境內經營性租賃外幣租金,降低企業匯兌成本。
9. 建立期現貨聯動市場體系。支持南沙建設期貨產業集聚區,支持企業申請設立大宗商品交割倉(廠)庫、期貨保稅交割倉。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交易品種研究和上市。到2025年,爭取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期貨品種達到5個以上。
10. 推動重大金融平臺建設。加快設立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住或工作且合法持有港澳保單的客戶提供售后服務。支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南沙)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與粵港澳大灣區氣候投融資中心,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水平。
聚焦制造業當家,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11. 促進科技創新資源集聚。開展科研用物資跨境自由流動和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便利化試點,優化科研物資通關措施。推進南沙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臨空飛行極端測試平臺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12. 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加快南沙新能源汽車企業引進和培育,建設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創新基地、新能源汽車出口基地。推動大型港口作業機械、深水航道建設工程機械、海洋資源勘探、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等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支持南沙建設高檔數控機床及關鍵功能部件創新中心,吸引機床行業相關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
13.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南沙補強寬禁帶半導體全產業鏈,加快前海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國際交易中心、橫琴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建設,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支持南沙廣東醫谷、生物谷等生物醫藥平臺建設,加快橫琴中醫藥研發制造,積極籌建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推動澳門藥監局橫琴評審服務中心落地,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
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競爭力。
14. 推進港澳專業人士便利化執業。支持香港工程建設咨詢企業和專業人士通過備案方式開業執業,探索擴大執業范圍。爭取實現注冊專業工程師(環境)、藥劑師、教師等3類港澳職業資格在橫琴、南沙、前海跨境便利執業。
15. 加強粵港澳法律服務合作。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暨“一帶一路”(廣州·南沙)法律服務集聚區、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橫琴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琴澳仲裁合作平臺建設,強化粵港澳三地仲裁、調解等法律服務合作。爭取將港澳調解組織納入特邀調解組織名冊試點,為糾紛解決提供專業化服務。
16. 優化港澳居民跨境醫療服務。進一步完善港澳居民就醫轉診、急救轉運、醫保結算等服務協同機制,探索香港“長者醫療券”在特定醫療機構的使用。
(記者 王一晴)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