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集中發布了47項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包括第五批23項“最佳實踐案例”、第三批24項部門推廣改革試點經驗,供各地在相關領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工作中借鑒推廣。
其中,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以下簡稱“南沙自貿片區”)跨境電商出口退貨“一站式”監管新模式入選新一批“最佳實踐案例”,這也是廣東唯一入選的案例。
讓跨境電商商品“出得去”“退得回”
據了解,此次入選的“最佳實踐案例”重點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貿易便利化領域,包括跨境電商出口退貨“一站式”監管新模式、綜合保稅區一線進區貨物“即到即入”新模式等案例。二是政府職能轉變領域,包括企業登記業務“智能表單”新模式、企業許可“無感續證”等案例。三是要素資源保障領域,包括“土地超市”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集成創新等案例。四是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域,包括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計劃、科技創新“五力”新模式等案例。
近年來,南沙跨境電商蓬勃發展,不斷鞏固跨境電商樞紐基地,優化美妝商品進口試點商品,2023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值達860億元。
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跨境電商出口退貨“一站式”監管新模式主要是為了解決跨境電商出口退貨渠道不暢問題。新模式下,針對跨境電商出口退貨難等痛點堵點,南沙支持企業將境外的出口電商退貨商品退回南沙綜合保稅區,在綜合保稅區倉庫內一站式完成拆包、分揀、上架、存儲、復運出口等業務,減少企業在境外設置退貨倉的成本,完善跨境電商出口產業鏈。
利用“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制度,新模式支持企業將來自境外退貨的商品進入綜合保稅區保稅存儲,實現與跨境電商出口貨物同倉存儲、“合包”配送、集柜運輸,充分利用保稅物流解決跨境電商退貨需求,為企業節約管理和物流成本。
此外,發揮南沙港的區位優勢,南沙正大力推動跨境電商樞紐港建設。南沙靈活采用海陸空多式聯運,疊加海運運輸、鐵路運輸、轉關運輸、口岸清關等一體化通關模式,有機鏈接南沙港與其他口岸,實現監管鏈條“一體化”延伸;整合利用南沙各監管場所和設備等優勢資源開展集中驗放,支持企業一站式辦結相關手續,高效便利出口。
高效快捷暢通的跨境電商出口退貨渠道,使跨境電商商品“出得去”“退得回”。企業將境外退貨業務集中至南沙,通過與出口貨物“合包”模式出口到世界各地,實現業務集聚,降低全球倉儲費用,節約管理成本,每年可為企業降低綜合物流成本約5000萬元。
目前,南沙跨境電商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天貓國際、唯品會、考拉海購、洋蔥等全國排名靠前的電商平臺相繼落戶南沙,帶動上下游倉儲、物流等產業集聚發展,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開放平臺。
改革紅利共享、開放成果普惠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在1月18日的例行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表示,截至目前,國家層面已累計推廣349項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形成了自貿試驗區改革紅利共享、開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南沙自貿片區于2015年4月21日掛牌成立,實施范圍60平方公里,分為七個區塊。重點發展航運物流、特色金融、國際商貿、高端制造等產業,建設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服務樞紐。
南沙自貿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8年多來,南沙自貿片區打造了全球溯源體系區域運營中心,發布首批全球商品溯源標準,6個創新案例入選2022年廣東自貿試驗區最佳制度創新案例。在省政府印發的20項廣東自貿試驗區第八批復制推廣經驗中,11項來自南沙片區。2個項目入選國務院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
近年來,南沙自貿片區著力培育六大進口平臺,全國最大單體冷庫南沙國際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廣州南沙國際冷鏈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獲批,南沙港成為全國最大的車厘子、榴蓮進口港。南沙港鐵路開通中歐中亞班列,建成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其中全自動化碼頭南沙港區四期已投入運行。南沙港區2023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937.5萬標箱,增長5.3%。
為增強金融互聯互通功能,南沙自貿片區加快推進跨境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廣州期貨交易所開業運營,上市首個品種工業硅期貨和期權,獲批全國首批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落地QDLP及QFLP試點政策。截至2023年已有4項經常項目便利化措施以及9項資本項目改革措施共計13項試點措施順利落地實施,累計交易金額304.54億美元。2023年,南沙新增金融企業116家,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主體結構全面封頂,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南沙)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啟動建設。
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明確將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
隨著南沙自貿片區和南沙建設的快速推進,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在這里加快形成:南沙引進培育了芯粵能、芯聚能等一批龍頭企業,率先實現寬禁帶半導體全產業鏈布局,涌現了小馬智行、巨灣技研、聯想懂的、輯因醫療等一批獨角獸和準獨角獸企業,全國首個國際化人才特區建設深入推進,集聚高層次和骨干人才2萬余人,汽車制造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建成華南規模最大的集裝箱、滾裝汽車和糧食碼頭綜合性樞紐港區,我國深海資源領域獲批的首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投入運營,我國首座深水科考碼頭啟用。
(記者 史成雷)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