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是連接珠江口兩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區的重要樞紐性節點。2022年6月,《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下稱《南沙方案》)正式印發,賦予南沙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的新定位和新使命。
近年來,廣州海關認真落實上級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在海關總署出臺16條支持措施框架下,細化形成48條措施并持續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在支持打造國際航運物流樞紐、推進重點項目開展、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等方面持續發力,全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建設。
今年前10月,廣州南沙區外貿進出口額達241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6%,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持續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
廣州港南沙港區開通的外貿班輪航線多達150多條,通達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是華南地區沿線海運航線最多的港口之一。《南沙方案》出臺后,南沙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進一步凸顯。
為更好擴大廣州南沙海港的輻射帶動作用,廣州海關積極推廣“一港通”改革,以沿海港為樞紐港,內陸港、內河港作為支線港,通過優化海關通關和港口調撥等多個環節銜接,形成“兩港如一港”“兩關如一關”的作業模式,實現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幫促企業靈活安排出貨周期,降低運輸成本。
截至目前,“一港通”已開通17條水運航線和3條鐵路線路,輻射廣東省內廣州、佛山、東莞、中山、江門、云浮、肇慶及省外的貴陽、株洲、衡陽等10個城市,業務量超29萬標箱。
12月8日,隨著一艘遠洋貨輪的緩緩靠港,一批來自泰國、加蓬總重約1750噸的木材在清關放行后,迅速被轉運至南沙港南站,隨后搭乘貨運列車運往贛州國際港站。該批木材將在江西贛州家具制造中心生產成沙發、桌椅等家具,隨后在國內銷售或通過鐵路運回南沙港搭乘貨輪銷往海外。
“以前,內陸省份的家具生產企業如果進口木材,需要通過海運轉公路運輸,或者海運轉公路再轉鐵路,出口家具也需要多次轉運。”廣州港物流港鐵操作部經理潘志彬表示,在海鐵聯運等多式聯運業務支持下,進出口企業享受“一站式”通關服務,通關時效大幅提升。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12月6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進口的一批價值近40萬元的科研設備,經過廣州海關所屬南沙海關減免稅審核后,成功免稅8.3萬元。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自2019年9月開始籌辦,2022年6月29日經教育部批準正式成立,是《南沙方案》發布實施后廣州落地的第一個重大項目。南沙海關聯合地方政府實地調研科研設備進口疑難問題,量身制定享惠資質申請方案,幫助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成功納入第二批享受“十四五”科技創新政策高等院校名單。
“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位列《南沙方案》五大重點任務之首,為支持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聯動發展,南沙海關聚焦支持打造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立和實施針對重點科研院校、院所的聯絡員制度,“一對一”進行政策解讀和業務指導,支持開展“跨境科研用物資正面清單”試點,參與試點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制度,按照“十四五”期間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支持符合免稅資質的各類科技創新主體享惠。今年前10月,南沙海關為各類科研設備減免稅款超4716萬元。
助力“買賣全球”更順暢
12月11日晚,位于廣州最南端的南沙綜合保稅區內燈火通明,一個個包裹飛快地從流水線上滑過,工作人員熟練地打包、裝車,隨后運往千家萬戶。與此同時,南沙海關跨境電商監管科關員分成兩批,一批緊盯屏幕進行審核、放行等操作,一批在跨境電商倉庫進行巡倉監管,實時了解企業出貨情況,及時應對通關監管高峰。
“為備戰年底銷售高峰,我們早在國慶節假期就開始備戰,目前整個倉庫的備貨量超過400萬件。”杭州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華南關務經理曾盼介紹,在“雙11”中,該公司膳食補充劑、咖啡機等商品占據銷售“C位”,銷售額超4億元,同比增長兩倍以上。
為確保跨境商品能夠順利通關,南沙海關提前1個月對區內重點跨境電商企業開展摸底調研,詳細了解企業的商品種類、備貨數量、通關需求等信息,依托“智慧海關”推進口岸24小時全天候通關。
除了購買環節,跨境電商商品的退換環節也是消費者關心的重點。“為助力消費者‘放心買、無憂退’,我們全面推廣‘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模式,進口退貨流程可縮短到5—10天,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南沙海關跨境電商監管科科長謝銘賢表示,
下一步,廣州海關將聚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等重點工作,深度融入大灣區建設,推動《南沙方案》落地見效,加快推進“智慧海關”建設,以科技引領口岸通關現代化、便利化,為服務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記者 肖文舸 關悅)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