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隔海遙望到“雙向奔赴”,第十七屆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首次在廣州舉辦,在經貿領域掀起一陣港灣融合、共享機遇的浪潮。12月4日,在大會舉辦的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論壇、世界海商高端論壇等活動中,出席的海商、專家分享觀點與商機,為寫好港灣融合的大文章“謀篇布局”。
第十七屆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首次在廣州舉辦。
加快粵瓊相向發展平臺載體建設
在廣東高質量發展及港灣合作論壇上,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朱偉在致辭中表示,要推動廣東海南相向而行相向發展,把握港灣合作新機遇,共創美好明天。
朱偉
談及粵瓊兩省未來的合作方向,朱偉表示,在基礎建設互聯互通方面,廣東與海南將全力提升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水平,加快推進廣湛高鐵、湛海高鐵、雷州半島高速公路建設,提升瓊州海峽兩岸的交通、能源等設施互聯互通能級,提升跨界通道能力、效率、安全性,共同把瓊州海峽“黃金水道”和客貨運輸最佳通道這篇大文章做好。
在具體產業對接合作方面,廣東將在湛江建設面向海南的“菜籃子”基地和物資加工基地,大力推動湛江鋼鐵、中科煉化等在海南拓展鋼鐵、石化上下游產業鏈,聯動海南推進文旅開發、健康醫療、科學研究、農業深度合作。
“目前,廣東、海南兩省正積極謀劃在瓊州海峽南北兩岸規劃建設瓊州海峽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作為廣東與海南相向發展的集中承接載體,兩省將共同推動爭取上升為國家重大區域發展平臺。”朱偉介紹。
海南應如何借鑒廣東經驗加快高質量發展?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毛艷華表示,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海南應實施營商環境重要量化指標趕超國內一流計劃,開展“領跑行動”“賽馬打擂”,常態化“病例問診”,同時推進更多民生和涉企高頻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和“全省通辦”“跨省通辦”。
毛艷華
毛艷華還建議,海南應打造一批具有自貿港辨識度和全國影響力的一流產業園區,培育若干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促進南繁、深海、航天三大未來產業快速發展,做大做強海洋經濟。
海商緊抓融合機遇頻頻落子
大灣區企業緊抓海南自貿港發展機遇,跨越海峽進行大手筆、跨領域的投資;航空公司織密航線網絡,搭建起聯通大灣區與海南自貿港的“空中高速公路”……在港灣融合發展的大潮背后,閃動著大灣區企業和海商的忙碌身影。
祖籍在海南的景田(深圳)食品飲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敬良,20世紀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在廣州和深圳創立了多個知名食品飲料品牌。周敬良在世界海商高端論壇上介紹,近年來,他創建的公司加快了在海南多地區、多產業的投資布局,如在五指山市建設純凈水生產基地,產品除了供給海南之外,還計劃利用海南自貿港優勢開發東南亞和海外市場;在海南省東方市籌建一家五星級酒店,投入20億元支持當地文旅發展。
周敬良認為,海南“一線放開”后,發展建設速度將可能超乎想象,孕育出如深圳在改革開放初期飛速發展一般的重大機遇。“希望廣大企業家把握好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憑借企業自身發展優勢,加快對海南市場的投資布局。”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港灣相向而行的“頭號工程”。截至目前,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以下簡稱“南航”)已有83架運力圍繞著海南自貿港飛,形成了非常完備的國內航線網絡,從海口到三亞可飛往全國的各大一線城市。此外,南航借助廣州和北京兩大樞紐,實現海南自貿港與全世界的聯通。
彭聚珍發言
“我們已建成海口到廣州的航空快線,現在是每天10班,打通了海南自貿港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空中主動脈,人們從海口和三亞飛到廣州幾乎實現了‘公交化出行’。”南方航空海南分公司總經理彭聚珍在論壇上表示,未來隨著海口、三亞國際乘客進一步增多,他們也考慮把航線“拉直”,以大量的直飛國際航線來支撐海南自貿港建設。
(記者 黃婷 沈釗)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