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廣交會是中國產品走向國際的窗口,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色名片”,今年一季度,大灣區內地9市進出口額達到1.95萬億元,增長11.7%。廣交會的舉辦也在助力大灣區進一步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在本屆廣交會上,近5500家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前來參展,吸引了不少客商,為企業加速開拓新市場。
本屆廣交會上,一家香港企業根據前幾屆采購商的需求,帶來了一款多功能的智能風扇。開展僅兩天,就現場簽下了超過20個集裝箱的訂單。
香港參展商周鈿澤稱:“在廣交會這個很難得的平臺,加上大灣區這幾年來的不斷發展,對于港資企業來說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讓我們港資的一些制造業在國內和國外都可以大展拳腳。”
據統計,本屆廣交會共有5495家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參展。其中,不少企業聚焦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新能源等展出了一批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
近年來,通過廣交會這一國際大平臺,粵港澳大灣區企業與全球市場高效對接,加速提升了綜合競爭力。2023年底,粵港澳三方共同公布了15項“灣區認證”項目,主要涉及工業消費品、農食產品和服務業等領域,其認證產品可同時滿足三地準入要求。
粵港澳大灣區認證聯盟秘書長王欣表示,“灣區認證”項目所有的技術指標均依據粵港澳三地的市場準入要求,可以實現“一次認證,三地通行”,這對促進粵港澳三地整體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及銜接國際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