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粵港澳青年創業者合作發展交流會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以下簡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舉行,活動現場吸引超300人,以創業交流和資源鏈接為主題,邀請政府職能部門、港澳創業服務機構、知名企業、投融機構、行業專家等,會集各行業領域代表,以創業市集、創業出書會、港澳青創交流會的多樣形式,以及最新產業發展分析、港澳代表創業分享、創業者演講提升等的豐富內容,為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粵港澳交流注入新動能。
去年,廣州市天河區正式發布《廣州市天河區深化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實施辦法》,為港澳企業成長賦能,進一步增強天河“人才磁力場”作用。筆者獲悉,政策落地以來,港澳創業者在天河共享機遇,讓“灣有引力”從天河出發,雙創熱土再度啟航。
科創起勢看天河:
促港澳創孵項目落地超50個
行走在廣州天河高新技術企業集聚發展的天河智慧城內,綠樹成蔭,不遠處就是天河濕地公園、火爐山等生態極佳的天然氧吧。而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就身處其中。
初來這里,生態性的創業社區環境深深吸引了余一鳴。余一鳴是香港理工大學碩士,畢業后她選擇到內地就業,成為廣州市阿爾法軟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一名職員。她說:“基地的環境很優美,沒有很浮躁的氣氛,這里有湖、有樹,優美的環境讓人內心平靜,對于做科學研究類的工作很有幫助。”
“軟環境”讓人愉悅,基地“硬配套”更支持硬核創造。香港晉峰青年商會會長黎鎮邦參訪基地產品試驗試制的“中樞大腦”——產品試驗試制平臺,他非常感慨:“這邊的配套設備很齊全,還有3D打印、激光雕刻等設備和服務都是免費的,我覺得這一點很厲害,可以給香港初創青年提供很多資源幫助。”
當下,粵港澳三地協同創新不斷進階式推進,大灣區作為國家戰略發展前沿陣地,政策、資本、人才、市場等發展要素集中,逐漸顯現蓬勃的發展力量。《2023年大灣區創新力發展報告》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保持全球頂級科技集群第二位置。依托蓬勃發展的科技企業,大灣區正成為創新創業發展熱土。
2023年,廣州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處于廣州天河“兩軸兩帶多片區”重要空間布局位置上,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在產業+重要平臺聯動及市場基礎上,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立足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和廣州科技創新軸關鍵節點,圍繞天河智慧城,周圍吸引高新技術企業超300家,聚集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數字創意等產業,逐漸形成若干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擁有市場潛力巨大的新興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市場。
數據顯示,到2023年底,天河企業總量在廣州率先突破50萬家,新引入持牌金融機構17家,新增上市企業2家,新增外商投資企業959家,實際利用外資55.2億元。從人才智庫支持建設上,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地處連接五山石牌高教區到天河智慧城的中部科技創新帶上,這里集聚了26所高等院校,51家科研院所,1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天河科創的“最強大腦”,為科創企業發展和吸引投融資關注打下堅實人才儲備基礎。
作為港澳創孵的公益性平臺,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初創項目提供不超過三年的免租金服務,通過資源導入,社會投融對接,從而為港澳初創者搭一座橋,融一筆錢,促成一項業務。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底,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促進出孵項目產業落地超50個,獲得融資的項目超30個,融資金額逾10900萬元。
談及入駐基地后的經營情況,基地初創企業易站智聯科技公司創始人易小兵說:“基地所有的裝修、空調等都是配套齊全的,就是直接拎包入駐。每年租金節省了一兩百萬元”。
成果對接有平臺:
陪伴式服務助力港澳青創發展
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是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龍頭和示范平臺,集交流、培育、實訓、孵化、展示、對接等功能于一體。2023年基地與港澳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進階。港澳政府機構及協會高校如香港中聯辦、澳門中聯辦、香港工會聯合會、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嶺南大學等聯合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開展港澳青年活動參訪、實習就業、項目交流等,并實際落地多項交流成果。
2023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港澳交流收獲頗豐。香港中聯辦、澳門中聯辦相繼多次赴基地引領港澳高校機構交流。12月,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成為由香港和內地政府牽頭的“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成員,通過落地一系列港澳交流實際合作,為港澳青年創業支持發揮平臺資源共享、牽線搭橋的紐帶幫扶作用。
澳門青年吳家興通過“澳門優秀大學生灣區科創參訪團”,首次接觸到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他說:“從基地了解到國家對港澳青年創業的政策支持,以及省基地為港澳青年創業提供的公益性創業孵化服務,讓我感受到港澳青年在未來是更加有能力去融入國家的發展。”
有深度的創業孵化,還兼備有溫度的創業服務。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港澳青年打造一對一的港人扶持港人、澳人扶持澳人的雙創導師服務模式,提供一站式創業服務,還配有“陪伴式創業”的雙創助力官,融入創業者創業日常,與創業者成為創業共同體,為項目助力。
廣州炳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新說:“基地的創業助力官特別認真負責,和項目發展相關的事情都會及時提醒我們去辦理,比如車位拍賣、補貼申報和資源鏈接。從他們的服務上,我感覺到基地發展的活力。”
除了港澳籍雙創導師幫扶、助力官服務,基地“雙創服務一站通”還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提供商事登記、配套服務、社保就業、人才綠卡、政府購買和社會化服務,并通過增設“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繼續延伸港澳幫扶特色服務,引進內地律師+香港顧問組成的專業法律團隊,切實解決港澳青創落地灣區的實際問題。
當下,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創業者擁抱灣區發展機遇,將創業項目落地廣東。據了解,廣東建設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均超過千家,兩類載體數量在全國位居首位。作為廣東省“1+12+N”港澳青創孵化載體的龍頭,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自2021年開園以來,累計引入創業項目279個,引入港澳青年387人、高層次人才540人,累計創業帶動就業3000余人。
(記者 郭蘇瑩 通訊員 嚴偉初)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