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國際金融論壇(IFF)20周年全球年會在廣州南沙新落成的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正式拉開帷幕。
據了解,來自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WTO)、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國際清算銀行、新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和多邊銀行的領導人,來自英國、法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新西蘭、菲律賓、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國家的近百位財經政要,以及花旗銀行、渣打銀行等數十位知名機構負責人受邀出席會議并發表主旨演講。
此外,國際金融論壇(IFF)主席團及理事會成員、外國駐華使領館代表、各金融部門負責人、工商界代表、專家學者等近千位嘉賓將出席會議,并圍繞當前世界及中國經濟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發表見解,凝聚共識。
本次IFF全球年會的主題為“新資本、新價值、新世界:全球經濟碎片化下的重振與合作”,共設置了30多場活動,包括開幕大會、學術峰會、特別對話和平行論壇等,具體議題的設定主要圍繞以下幾個維度展開:
世界及中國經濟分析與展望
分析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及各國的應對之策,探討亞洲崛起和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作用,以及世界格局的演變趨勢。討論2023年中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并就中國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展開專題對話。
地緣政治走勢對貿易、供應鏈和產業政策的影響
2023年,俄烏沖突持續,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地緣沖突負面外溢效應持續擴散。討論未來地緣政治演變趨勢及其對國際貿易、全球供應鏈、產業政策產生的影響,尋求各國共同努力維護多邊主義的政策建議。
全球經濟碎片化對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的影響
討論碎片化出現的原因及表現,探討碎片化對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的影響,分析“去美元化”的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前景,并聚焦全球金融穩定和風險展開專題對話。
共同應對氣候危機
面對日益嚴重的全球性氣候危機,探討國際社會應該如何更好地設置法則應對氣候變化,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市場機制促進能源轉型,金融機構應該如何創新和使用金融工具促進氣候投融資,世界各國和地區有哪些優秀的經驗值得分享。
絲路國際聯盟(SRIA)大會
今年正值“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回顧過去,總結共建“一帶一路”的經驗;著眼未來,探討共建“一帶一路”在未來發展中可能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在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方面起到的積極重要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討論2023年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2024年的發展目標。探討在金融互聯互通領域,數據資產確權在交易和監管方面面臨的新風險、新趨勢,并討論廣州南沙應如何聯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體系,激活跨境金融合作制度優勢,促進南沙科創金融的發展。
新聞“知多D”
國際金融論壇(IFF)是非營利、非官方獨立國際組織,2003年10月由中國、美國、歐盟等G20國家和地區、新興經濟體,以及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相關國際組織及領導人共同發起成立, 是全球金融領域高級別常設對話機制和多邊合作機構, 被譽為全球金融領域的“F20 (Finance 20)”。
(記者 黃楚旋 攝影 蘇韻樺)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