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記者從廣州市天河區獲悉,近年來,廣州市天河區不斷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扶持服務機構發展,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在天河,自主核心技術攻關水平保持全市第一,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合同交易占全市超一半。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天河區2022年技術合同成交額超650億元,技術交易額近500億元,均位居全市第一。
值得關注的是,天河區貢獻全市電子信息技術領域技術合同登記數據的五成左右,反映出天河技術合同交易市場與產業對接的結構優化特征。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行業內企業數量居全國前列。
為灣區科技企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天河高標準打造廣東省首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為灣區科技企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總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位于環五山創新策源區核心地段,是在省科技廳指導下,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和天河區人民政府共建,由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等6家單位發起,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整體運營,高標準打造的集科技成果服務、展示、發布、交易、轉化五大功能于一體的創新平臺。2021年,天河基地作為科技體制改革典型案例由省科技廳上報科技部。
記者獲悉,天河年度發明專利授權量、有效發明專利總量、有效商標注冊量穩居全市之首。天河區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縣。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天河區專利授權量逾8000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超3500件,同比增長超18 %;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逾100件,占比超全市五分之一;商標申請量逾3.6萬件,商標有效注冊量超50萬件,以上指標穩居全市之首。
在2022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單位評選中,天河受到市級督查激勵。上線運營全市首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平臺,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智能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發展。建立“三個通道”推動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獲評2022年度廣東知識產權基層改革創新舉措,在全省復制推廣。
(記者 郭蘇瑩)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