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廣州分站 > 大圖新聞

廣州,還有“實”力嗎?

2023年07月06日 來源:南方+

[ ]

  有人說,廣州變了。

  長期以來的“最強省會”,近幾年接連面對“跌出一線城市”“經濟失速”的質疑。

  也有人說,廣州沒變。

  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是常態,“千年商都”繁盛依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法國總統馬克龍先后到訪,第133屆廣交會成功舉辦,讓廣州“高光”不斷。

  6月初,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飛沖天。這是“廣州造”火箭的首次亮相,吸引了全球目光。

  縱觀城市發展進程,實力代表著前驅的動能、抗壓的韌勁。廣東省委最新公布的“1310”具體部署,明確提出“要始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在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如果來一次自我透視,廣州的實力考量,更多聚集在制造業能不能當家,產業脊梁夠不夠硬,能否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領跑上。

  今天,在全國城市競爭力坐標系中,廣州還有“實”力嗎?在“標兵漸遠、追兵日近”的壓力下,廣州還有韌勁嗎?

  廣州,到底還行不行?

  今年一季度數據公布時,對廣州的質疑便再度襲來。

  一季度,廣州GDP為6963.92億元,同比增長1.8%。

  這樣的增速,不僅不及全省、全國平均增速水平,在全國前20排行榜里的城市,也處于倒數行列。

  再往前看,2022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為2.88萬億元,同比增長1.0%,排名全國第五,總量已經居于北京、上海、深圳、重慶之后。

  從曾經的“北上廣”,到“北上深廣”,再到“北上深重廣”,網上不乏廣州“跌出一線城市”的議論。

  千年商都,聞名于世。今日廣州,實力幾何?什么在左右廣州的經濟走勢?還是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

  廣州一季度不如意的數據跟第二產業的低迷有很大關系。

  一季度,廣州工業生產處在承壓恢復的短期階段之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8%。不過,3月全市工業生產形勢加快改善,當月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

  更聚焦一些,工業的承壓主要原因來自于市場需求不足,一季度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2%,電子產品制造業同比下降8.9%。這是廣州的兩大支柱產業,其短時不景氣造成了全市的工業增長動力不足。

  但同時可以看到的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去年倍增的基礎上,工業產值、產量同比分別增長71.1%和88.9%;部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增勢較好,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同比分別增長27.2%、14.3%。

  加拿大學者瓦科拉夫·斯米爾指出:“制造業是技術進步的基本源泉,也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

  在傳統支柱產業受到需求下降、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而下滑時,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生物醫藥等“新引擎”正在發動,“V型反彈”趨勢已經顯現。 

廣州國際生物島集聚了超500家生物醫藥企業,以及廣州實驗室等數十家研究院所。圖為廣州實驗室航拍(2022年9月26日)。南方+記者 梁鉅聰 攝

  換擋,新賽道在哪?

  廣州并不是沒有發展實體經濟的優勢。作為華南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這里擁有全國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35個。

  但對比而言,廣州制造業當家的成色、分量還有所不足。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現代產業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剛在《粵港澳大灣區視角下廣州產業高質量發展問題分析》一文中指出,與深圳、東莞、佛山三市相比,制造業對廣州經濟發展支撐作用相對偏弱。

  從細分行業上看,廣州與佛山、惠州、中山、肇慶四個城市在家具制造領域具有較強的趨同性;廣州與深圳在汽車制造和電子信息設備制造方面有較強趨同性;與江門在食品制造業領域存在一定趨同性。

  廣州亟須一條既符合城市實際產業基礎,又能創造差異性,與其他城市形成協同發展或錯位發展的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

  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王珺看來,沒有一個經歷了工業化的發達國家或地區是靠“舊”技術致富的,也沒有一個工業發達國家是靠利用“舊”技術致富的,都是抓住了“新”技術走上致富之路的。

  “先手棋”已經落子。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黃星耀透露,近幾年來,廣州培育打造了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互聯網6個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換擋提速,廣州在兩條新賽道上的表現值得關注。

  第一條新賽道,新能源汽車產業。

  據統計,2022年廣州汽車產量超310萬輛,連續四年居全國城市之首。這意味著,全國每生產9輛車,就有一輛來自廣州。 

  南方+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廣州已形成以廣汽豐田、東風日產、廣汽埃安等12家整車制造企業為核心、1200多家零部件企業聚集、專精特新企業不斷涌現的完整汽車產業鏈。

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生產線。 南方+記者 張梓望 攝

  沉淀多年的產業基礎,必須迅速找到新“錨點”,為新能源汽車業發展提供新“燃料”。

  一系列動作已在布局:6月1日剛剛竣工的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氫燃料電池系統廣州工廠,規劃了年產6500套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目標,打造中國首家大型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專門工廠;3個月前,融捷集團加大對廣州的“籌碼”,再度落子南沙,建設新能源智造及研發總部二期項目……

  從攻克核心技術到發力整車制造,在供需兩端發力下,一個預判是,發展動能接力棒,交到新能源汽車業“手”上的時刻正在來臨。

  第二條新賽道,新型顯示產業。

  5月初,高規格的“2023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在廣州開幕,三星、索尼、夏普、康寧顯示、TCL等國內外頭部顯示企業都派了高管參加, 凸顯“廣州引力”。

  去年,廣州超高清顯示面板產能全國第一,生產了全球近一半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廣州還在賽迪顧問發布的“2022年新型顯示十大城市”中獨占鰲頭。

  樂金顯示的8.5代OLED面板、維信諾(廣州)的全柔AMOLED模組生產線、超視堺10.5代TFT-LCD顯示器生產線……各類顯示技術齊備,從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中游顯示面板制造到下游終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已在廣州形成。

  TCL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王成評價,廣東超高清顯示產業生態日益成熟,廣州相關產業鏈完整、終端產品具有規模優勢,有望在終端產品上引領產業突破發展瓶頸。

  兩條新賽道之外,數字技術、現代服務業也在與傳統制造業“打得火熱”,正推動“廣州制造”向“廣州智造”邁進。

2023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5月8日—10日在廣州舉行,參展企業正在展區內演示全景拍攝設備。南方+記者 石磊 劉力勤 攝

  破局,廣州能跳出“周期”嗎?

  最新公布的廣州1-5月經濟數據中,有幾個數據值得關注:

  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降幅比1—4月收窄1.3個百分點;

  新能源汽車加快產出,實現產量同比增長1.2倍,充電樁產量同比增長1.5倍;

  高技術制造業最受“青睞”,投資同比增長28.9%,占制造業投資的比重為50.0%。

  在“新賽道”的加持下,廣州正一步步走出經濟增長的周期性波動。傳統產業的支撐力、新優勢產業的拉動力和第三產業賦能實體經濟的驅動力,凝聚起了廣州的底氣和實力,又顯化于扎根于此的企業的量質齊飛上。

  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廣州是過去一年獨角獸數量增長最快的中國城市,有22家,相比一年前猛增12家,包括廣汽埃安、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粵芯半導體、小鵬匯天、極飛科技等企業,多元資本力量攜手前行。

  這些拔節生長中的“后浪”,風流競逐,有望革新廣州的企業生態格局;全新的浪潮,也讓傳統產業在新生態中突破自我,活力煥新。

  歐派家居董事長兼總裁姚良松稱,其所在的時尚產業正全面發力“數智化”產業升級,“只有走出傳統思維,傳統制造業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城市競爭,群雄環伺。廣州“實”力基座的穩健,靠的是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正如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所言,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在制造業。

  廣州既要出實招,強實力,更要出新招,建新功——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大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提升,才能將現代化產業脊梁做壯做強。

  “實”力,是廣州發展破局的確定性,是跳出周期的硬本領。

  千年商都,踏上新途,無懼荊棘,破浪前行!

  【撰文】話題研究員 黃舒旻 陳明詩 曹斯 胡良光

  【設計】劉子葵

  【視頻】陳庭輝

  【運營】麥小華 董晨晨 葉永康

  【本期統籌】胡良光 譚亦芳 龔晶

  【本期策劃】曹斯 林煥輝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东县| 鲜城| 申扎县| 嘉荫县| 湖州市| 宁化县| 靖宇县| 论坛| 丹巴县| 太白县| 都兰县| 酒泉市| 芦山县| 横山县| 德保县| 崇阳县| 旌德县| 丹东市| 双柏县| 汉寿县| 方山县| 汪清县| 合水县| 沅江市| 丽水市| 航空| 得荣县| 南江县| 苍山县| 洞口县| 昌图县| 冷水江市| 乐都县| 洞头县| 丰镇市| 商都县| 九江县| 南漳县| 扶风县| 天全县| 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