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將推動千燈湖、映月湖、文翰湖片區聯動發展。圖為千燈湖片區。廖明璨 攝
日前,《佛山市南海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獲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復,這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后南海區首部總體規劃,描繪了南海未來發展藍圖。
根據《規劃》,南海將發揮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承載地的重要支撐、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嶺南山水人文活力區三大核心功能。到2035年,實現城市能級大幅提升,對廣州都市圈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形成國家縣域現代化典范。
到2050年,全面建成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城區,各項指標達到現代化國家的先進水平,成為繁榮富裕、文明和諧、綠色低碳的灣區智創藍海和嶺南活力都會。
高效互聯引領珠三角西岸發展
《規劃》明確,南海將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網絡化空間格局,加強與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戰略互動。全方位融入環珠江口“黃金內灣”,形成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極點之一。
其中,南海還將加強與珠江口跨江通道及東南向通道的聯系,引領珠三角西岸發展。強化與環灣城市的高效互聯,將佛山西站打造為大灣區西部樞紐門戶。加快推進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東園)建設,打造大灣區輻射大西南的前沿陣地和大西南融入大灣區的樞紐。
南海還將進一步融入大灣區創新與生產網絡,全力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融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承接大灣區優質產業資源,發揮廣東金融高新區戰略平臺作用,建立“全球科技+港深研發+南海中試、制造+全球市場”的創新鏈網格局。
面向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南海將推動“深圳創新+佛山產業”合作模式落地生根,打造以文翰湖為中心的科技創意網絡和創新產業集群,推進騰訊工業互聯網粵港澳大灣區基地等大灣區產業合作平臺建設。
南海還將加快推進廣佛全域同城發展,以一軸一帶共建廣州都市圈,著力推進“廣州南站—佛山三龍灣—荔灣海龍圍”先導區、“白云—南海”試驗區、“荔灣—南海”試驗區建設。
對內,南海也將加強佛山市內區際合作,與禪城深度融合,提升中心能級;與順德全面協作,打造科創灣區;與三水共建佛北戰新產業園,共保西江北江水源;與高明共同強化珠西樞紐,打造機場空鐵經濟帶。
構建“一主一副、兩軸多點”城鎮空間格局
《規劃》還對如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進行了明確,南海將嚴守國土空間安全底線。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全區城鎮開發邊界面積631.84平方公里。
在明確紅線基礎上,南海面向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實施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城鎮空間、產業空間“四集中”策略。
在城鎮空間建設方面,南海將著力構建“一主一副、兩軸多點”城鎮空間格局。“一主”是一個南海主中心,包括千燈湖、映月湖、文翰湖和廣佛灣。
“一副”是一個南海副中心,包括博愛湖、佛山西站和仙湖片區。
“兩軸”包括千燈湖城市發展軸和廣佛全域同城發展軸,南海將推動千燈湖、映月湖、文翰湖片區聯動發展,加快里湖片區開發建設,全力打造與一流城市相媲美的城市中軸。
“多點”包括南國桃園、里湖、聽音湖、南海灣、儒林灣等多個綜合性城市發展片區。
針對高標準規劃建設中心城區,南海將著力構建“三核、兩軸、一帶、多片”的城鎮空間結構,全面優化中心城區布局。
“三核”包括千燈湖服務核、樞紐新城商務核、三龍灣創新核,“兩軸”即千燈湖城市發展軸、桂丹路—海八路城市服務軸,“一帶”是指在廣佛交界地區形成廣佛同城示范帶,“多片”即形成廣佛灣、映月湖、文翰湖3個綜合發展片區和“廣州南站—佛山三龍灣—荔灣海龍圍”先導區、“白云—南海”試驗區等2個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
在產業發展方面,南海將推動產業空間集聚提質,劃定190平方公里工業用地控制線,打造42個萬畝千畝工業集聚區和若干個主題產業園區。
(記者 孫景鋒)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