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機器人生產車間內,上百個“機械臂”揮舞著,正進行臂類機器人老化測試。李周秦 攝
在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國內第一條生產重載機器人全自動化產線正24小時不停歇運轉,一批批橙色機器人下線。
在美的集團新成立的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內,人形機器人“樣機”與來訪者握手、“比心”,根據語音指令完成相應操作。
一邊是工業機器人在生產車間揮舞“機械臂”,重復著搬運、焊接、噴涂的肌肉記憶;一邊是人形機器人在實驗室里模仿人類手勢,通過AI大模型訓練自主決策的大腦進化。
這兩個場景同時發生在佛山。
作為中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產區,佛山在2023年就提出,用3年時間實現產業倍增,至2025年把機器人產業打造成千億產業集群。
今年,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節點。2025年也被稱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對一個云集各式“機械臂”“無影腳”的機器人大市佛山來說,風口之下,如何守住工業機器人基本盤,又卡位人形機器人新賽道?群雄并起,佛山機器人產業又如何再倍增?
江湖競合
智能制造最新“演武場”
去年底,工信部發布第一批符合新版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全國共計36家企業入選。佛山有3家企業上榜,分別是庫卡機器人(廣東)有限公司、佛山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佛山隆深機器人有限公司,上榜企業數量占比廣東近半。
不止是“三劍客”。在佛山,光名字里有“機器人”的企業就有260多家。
佛山機器人軍團中,既有“全能宗師”庫卡機器人,也有佛山“無影腳”嘉騰機器人,還有“多邊形戰士”匯博機器人、天太機器人……在新一輪科技浪潮中,它們各懷絕技,匯聚成機器人“江湖”。
在這里,廣東首條“機器人生產機器人”全自動產線每30分鐘就有一臺工業機器人下線。“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春節后開工第一天,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公布。
同一時刻,嘉騰機器人副總裁陳洪波正在車間為UGV新產品進行中試測試。作為國內最早的AGV機器人企業之一,嘉騰機器人深耕慣性導航、激光導航、二維碼導航、磁導航等先進技術,并且在載重能力方面屢有突破。今年初,嘉騰機器人成功研發并推出了載重達70噸的UGV無人地面車新產品,適合港口、鋼材等重東西的智能和無人搬運。
在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內,廣東匯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技術人員正在神情專注地組裝電子元件,一臺組裝完成的火車車廂余料清掃機器人“走”下生產線。
“去年,全國首臺火車車廂余料清掃機器人就在我們這里下線。”匯博機器人集團COO、廣東匯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秦磊介紹,近年來,匯博機器人加大對適用于惡劣環境的機器人技術研究。
比如面向傳統火車車廂余料清掃難題,匯博機器人研發出了敞篷火車車廂余料智能清掃機器人系統,突破了負壓清掃、管道防堵等關鍵核心技術,填補了由機器人代替人工清掃的行業空白。“匯博機器人今年第一季度的訂單,同比增加了一倍。”秦磊說。
不止匯博機器人,今年以來,佛山機器人產業迎來了新一輪的生產作業高峰,演繹智能制造最新“演武場”。
在天太機器人生產車間,另一番忙碌景象映入眼簾。上百個“機械臂”揮舞著,正在進行臂類機器人老化測試。這里生產的驅動板、控制板、電機、減速機等,是機器人的核心“關節”。
天太機器人董事長何志雄透露,關節類產品已經拿到了10萬臺級別的訂單,有望繼續實現兩位數增長,此外營收也將實現翻倍。
技術沉淀
從造“關節”到“造人”
何志雄對今年營收翻倍的預期判斷,不僅是基于關節類產品的市場訂單,更是源自早年便播下人形機器人“種子”。
去年11月,上海大學對外正式展示“自強1號”人形機器人。很少人知道,這款重達90公斤,被譽為全球最重的重載荷工作類人形機器人,正是上大與天太機器人聯合研發的成果。
事實上,自2016年起,天太機器人便進軍人形機器人,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人形機器人研發的企業。目前,天太機器人對外交付基礎版的人形機器人,后續功能需客戶自行訓練。但訂單仍然非常火爆。
在何志雄看來,進軍人形機器人并沒有一夜成名的神話,只有十年如一日的“笨功夫”。在硬科技領域,信仰比風口更持久,沉淀比速成更珍貴。
在佛山,機器人從來不是外來的“顛覆者”,而是從制造業肌體里長出的新基因。
近日,美的集團研發的人形機器人也在網絡曝光。
據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TO衛昶介紹,美的近期成立了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加大力度布局相關領域的研發。“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已取得一定進展,其中既包括雙足雙手人形機器人,還有符合特定操作帶手臂的類人形機器人,以及應用在不同場景的家電機器人化。”他說。
美的機器人的成功,是佛山機器人產業躍遷的一個縮影。
美的從2015年入股“四大機器人家族”之一的庫卡后,兩年就完成了收購。
2018年,美的與庫卡設立合資公司,承接工業機器人等業務,在佛山順德新建機器人工廠。2021年,庫卡在上海建立移動機器人全球總部。到2023年,庫卡的中國研發團隊,已經達到300多人。2024年,美的機器人與自動化業務板塊營收超過300億元,成為全球前四的機器人企業。
“之前都是庫卡從德國向中國輸出產品和技術,現在,在工業機器人領域,雙方在產品、技術的輸出上可以說是平分秋色。而作為工業機器人的一種,在移動機器人領域,我們已經實現九成研發在中國,將技術和產品反向輸出到德國及全球市場,成為庫卡新的增長點。”庫卡移動機器人業務總經理馬建良說。
而隨著美的首款人形機器人亮相,“有家就有佛山造”的佛山功夫,已跨開馬步,渴望打出新招式。
群雄并起
本地虎過江龍聚佛山
事實上,無論看廣東還是觀全國,佛山都堪當工業機器人產業大市。
溯“源頭”。佛山是國內最早一批開展機器人產業生產研究的城市之一。憑借制造業“機器換人”的巨大需求,佛山最先吸引來了世界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發那科、ABB、安川和庫卡)。
“四大家族”的進入促使佛山當地機器人制造業產業開始萌芽,一批或草根生長、或中外結合的機器人本體制造商、系統集成商開始崛起。
2011年,從事不銹鋼加工貿易的霍錦添基于客戶提出的需求,轉型成立了廣東利迅達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2012年,早期做五金模具、沖壓行業的農百樂決定跨界,成立廣東艾樂博機器公司;2013年,曾為美的、格力等企業提供家電配套設備的趙偉峰,跨界成立了佛山隆深機器人有限公司,同年,做陶瓷裝備起家的張河川,成立了廣東新鵬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
看“龍頭”。全國工業機器人四“最”都在佛山。
最快產能在佛山。全國每16臺工業機器人,就有一臺佛山造;在這里,30分鐘就能生產一臺機器人,甚至20分鐘也可以做到。
最大企業在佛山。美的是機器人領域唯一承建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民營企業,去年機器人與自動化板塊業務營收已突破300億元。
最大生產基地在佛山。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已累計交付超9萬臺工業機器人,廣東首條“機器人生產機器人”全自動生產線就在此誕生。
最牛小鎮在佛山。“千億鎮”北滘集聚了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博智林機器人谷、海創大族機器人智造城三大龍頭,機器人產業集群正邁向千億級。
佛山龍頭聚首,自然也有過江龍尋“味”而來。除了國際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均在佛山布局,近年隆深機器人還“牽手”日本川崎機器人成立合資公司。此外,國內埃斯頓、海創大族、上海愛餐機器人等項目搶灘佛山。
“過江龍”與“本地虎”共同造就了佛山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系統集成”機器人產業全鏈條打造出一個“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機器人全產業鏈生態圈。
“匯博機器人扎根佛山,當地政府給予了全方位的有力支持。不僅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還積極搭建各類產業平臺,促進企業間的交流合作與資源共享。”秦磊說,佛山的優勢是完善的制造業供應鏈和強大的制造體系,當全球競逐人形機器人風口時,佛山的武器依然在工廠里,用萬億級制造業的土壤,澆灌下一個千億級機器人產業。
(記者 李周秦 林東云)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