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廣東省首單生態清潔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交易在佛山高明正式簽約。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護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開展我省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和省委“1310”具體部署的有力舉措,是推動我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具體實踐,是水利行業踐行“兩山”理念的大膽探索。近年來,廣東省系統推進河湖綜合治理,加強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全面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河湖長制和萬里碧道建設,積極培育生態產品,為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展提供了良好的資源環境和生態空間載體。2023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若干措施》,推動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工作走深走實。
位于佛山市高明區楊和鎮的西坑支流小流域面積42.16平方公里,河長約14公里,流域內有12條自然村,常住人口約2170人。2015年以來,高明系統推進西坑支流小流域建設,投入超1.5億元陸續實施了高質量水源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設、桉樹林改造、生態修復、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垃圾處置、全域旅游基礎設施工程、坑美梯田景觀提升工程等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措施。2023年,西坑支流生態清潔小流域入選國家重點推進小流域治理提質增效試點項目,小流域建設進一步提速。經過多年治理,西坑支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顯著提升,在政府大力引導下引入了一大批露營基地、農業體驗基地,精品民宿和特色農家餐飲等業態,不僅成為網紅打卡點,還成為“百千萬工程”的亮點工程和示范項目。據統計,流域內2024年較2023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加57.48%,門票總收入同比增加 49.19%。
為落實水利部關于建立健全生態清潔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高明區委托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對西坑支流小流域范圍內生態產品價值進行了核算。核算報告顯示,水土保持生態產品核算價值為52812.01萬元。本次簽約交易選取了西坑支流生態清潔小流域部分河段的20年開發經營權,涉及石水小學至大田橋河段和井頭舊糧倉地塊及地上建筑物。由楊和鎮委托和興順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作為交易產品的出讓方,佛山市明悅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以30萬元每年的基本收益加不低于年營業收入10%提成的浮動收益中標,預計每年給楊和鎮帶來100多萬元收益,交易價值預估為2163.80萬元。交易所得資金,將繼續用于小流域內生態修復、水土流失治理以及人居環境改善。
廣東省水利廳水保處表示,本次生態產品的成功交易,是廣東省“兩手發力”促進水利投資和綠色水經濟發展的新實踐,在發揮好財政投入主渠道作用的同時,充分挖掘水生態價值,走出了一條促進水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下一步,廣東將進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建立健全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培育更多更優的水生態產品,積極推進水利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盤活水利工程資產,推動綠色水經濟蓬勃發展,助力“百千萬工程”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
(記者 李赫 通訊員 粵水軒)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