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佛山市禪城區與順德區區域合作發展框架協議》簽約儀式舉行。禪城區與順德區聯手,將在“一河兩岸”聯合打造、產業協同發展、區域規劃協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一體化五大領域開展合作。
簽約現場。/通訊員供圖
這是繼去年“禪南合作”,共同打造佛山“強中心”后,禪城的又一次跨區結盟。兩區將深入落實“百千萬工程”,推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共贏,探索區域合作發展新路徑,邁出高質量發展新步伐。
禪城區委常委、副區長林均恒,順德區委常委、副區長吳楷釗及兩區相關部門有關領導出席簽約儀式。
強強聯合:
禪順合作基礎深厚前景廣闊
禪城區是佛山城市中心,順德區是全國知名的制造業強區、經濟大區,連續13年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榜首,2023年,兩區GDP總量約6700億,在全國城市中排名前50。禪城與順德,人文相親、地理相鄰、經濟相融。在兩區歷屆黨委、政府的推動下,雙方已經打下深厚的合作基礎。
佛山新城上空藍天白云。/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周春攝
佛山市禪城區委五屆六次全會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共建東平河“一河兩岸”為先手,積極推動禪順合作,為佛山“中部強核”提供更強支撐。今年的禪城區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搶抓東平河水軸線建設重大機遇,聯動順德打造“一河兩岸”,大力發展演藝經濟、濱水經濟、休閑經濟,打造佛山的魅力水軸、活力水軸。
作為萬億佛山的兩大強區,禪順攜手,大有可為。
近年來,兩區在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等方面的互補性越來越強。禪城區數字經濟、金融保險、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高度集聚,順德區家電、家具、機器人、高端裝備制造業實力強勁,兩區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有機融合,將在產業鏈延伸、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方面產生巨大的合作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禪城區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順德區則以獨特的嶺南水鄉文化和美食文化聞名遐邇。地理位置上的毗鄰而居,也將為兩區在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合作提供便利條件。
文華公園。/資料圖
事實上,這已不是禪城區推動跨區域合作的首次嘗試。去年11月,禪城攜手南海區啟動新一輪禪南合作,推動5大領域、32個項目合作共建。一年過去,廣湛高鐵新城和千燈湖的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祖廟與桂城進一步打掉邊界,佛山的中央活力區一片欣欣向榮。高質量發展的事實證明,“強強聯手”前景廣闊,將帶來“1+1>2”的驚喜效果。
由此可見,實施禪順合作,深入推進兩區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不但是推動兩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舉措,也是推動佛山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未來可期:
五大領域攜手并進
展望此次合作,兩區將充分結合各自特點,重點聚焦“一河兩岸”聯合打造、產業協同發展、區域規劃協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一體化五大領域,鋪排系列合作項目,實現雙贏。
“一河兩岸”聯合打造方面,兩區將共同打造東平河“一河兩岸”,大力發展演藝經濟、濱水經濟、休閑經濟,打造集總部、金融、酒店、住宅、文化娛樂功能為一體的立體綜合城市區域。推進東平河兩岸文化地標建筑和公共設施建設,提升兩岸景觀品質和人居環境,促進城市格調提質煥新。
產業協同發展方面,將加強科創資源共享和產學研合作,協同發展高端智造產業、泛家居產業、商貿會展產業、文化旅游產業,推動兩區產業鏈共建、互補、增強。
區域規劃協同方面,將加強兩區城市規劃銜接,合理規劃布局兩區交界用地,重點推動城中村、老舊工業園區改造提升,推動一批禪順交界區域的全面改造、微改造項目落地,加速禪順交界區域城市形態一體化。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將積極爭取市級統籌資金,推進實現兩區路網互聯互通,積極打通兩區的“斷頭路”,促進禪順交通一體化,優化跨區公共交通接駁,構建適應兩區合作發展需求的綜合性交通網絡。
公共服務一體化方面,將推進兩區在教育、民政、政務服務等社會民生服務領域構建資源互補、信息共享、工作聯動、合作建設的公共服務協同體系,推動禪順公共服務一體化,使兩區市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合作藍圖清晰可見,傳遞出發展的強大信心。可以預見的是,此次禪順合作,不僅將讓兩區獲益共贏,對佛山全市的高質量發展也有重要意義。通過五大領域的深度合作,兩區將發揮地區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統籌布局各種要素,提升城市的影響力、城市的價值以及城市對人才和資源的感召力,為佛山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樣板。
“一河兩岸”聯合打造:
寫好東平河水軸線大文章
深入梳理禪順合作的五大領域會發現,“一河兩岸”聯合打造是重中之重。把該合作內容擺在首位,除了是貫徹落實上級有關精神的具體舉措,更是雙方基于現實發展需求的深謀遠慮。
如今,城市競爭力更多地體現在掌握資本流、技術流、物流等能力上,城市和環境成為城市競爭力和承載力的最基本要素。與廣州、深圳等城市相比,佛山城市支撐力顯得不足,亟需在城市景觀、環境等方面發力,提升城市支撐力,承接廣深的溢出資源。
一直以來,跨越東平河,將佛山南北連為一體,是佛山城市發展的重要命題。過去10多年間,東平河南岸的佛山新城拔地而起,世紀蓮體育中心、佛山市圖書館、科學館、博物館、潭洲國際會展中心等一系列城市地標林立于此。而東平河北岸在業態布局、功能節點設置、特色地標性建筑和公共建筑、沿線公共空間方面存在一定短板。
東平河水軸線。/資料圖
2020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把東平河水軸線建設成“新城市客廳”。禪城區委全會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也接連布局東平河水軸線禪城段的建設,提出把東平河水軸線作為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重要抓手,將東平河水軸線北岸打造成風景線。
貫徹上級部署要求,本次禪順合作,兩區將重點培育濱江創新產業,進一步深耕陶瓷遺址、工業遺址等文化底蘊,重構濱水功能格局,增強濱水可達性,暢通人流、車流、產業流,讓新老元素在此交融,打造佛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內極具活力的經濟文化長廊。
同時,兩區將沿東平河聯動打造立體綜合城市區域,包括打造佛山新城佛山總部集聚區和東平云谷科創總部集聚區,提升改造“南方古灶-半月島濕地公園”濱水區域。以此為載體,雙方將持續推動佛山新港碼頭水經濟發展試點建設,策劃國潮音樂節、“創藝港灣”項目,建設集藝術、潮玩、生態沉浸體驗于一體的東平河濱水休閑經濟帶,把佛山市城市秀臺、佛山左岸文化創意藝術走廊、星耀石灣等串珠成鏈。依托東平水道兩旁城市秀臺、奇槎灣畔、半月浮翠等片區特色,禪順兩區還將加強三龍灣夜游項目協作,打造具有嶺南本地風情的濱江夜游服務。
通過“一河兩岸”聯動,中心城區將得以“外延”,佛山核心區域將越“長”越大,東平河水軸線將成為新的城市認同感標志,成為佛山“強中心”的巨大助力。
以此為突破點,攜手并進的禪城與順德未來也將把合作拓展到更多方面,為佛山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記者 王韜量 通訊員 禪發改)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