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專利轉化運用生態,推動產業與科技融合聚變、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佛山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9月5日,第二屆佛山高價值專利成果轉移轉化大賽(下稱“高轉賽”)正式啟動。接下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創新成果,將在佛山的競技臺上實現從“賽場”到“市場”的產業化。作為“中國工業第四城”,佛山應用場景豐富、創新需求旺盛,有望依托這項賽事,把更多好技術、好項目引入佛山、留在佛山,助力產業經濟向“新”而行。
這是去年佛山在全國首創專利轉移轉化主題大賽之后,連續第二年舉辦高轉賽,在生態建設、市區聯動、供需對接等方面邁上了新臺階。今年,大賽集聚全市10家專利轉化運用示范基地,全鏈條賦能優質項目落地發展;五區“一對一”牽手高校,探索成果對接與人才交流的新機制。
“6+2”賽道拓展
更貼合佛山產業創新需求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于創新。作為創新成果的體現,專利被譽為“無形的資產”,根據《中國專利調查報告》,我國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36.7%,其中企業為48.1%,科研單位為13.3%,高校僅為3.9%,很多專利還“躺在實驗室、鎖在抽屜里”。基于此,《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
以產業實力聞名的佛山,把謀求成果轉化之變,作為重點工作之一。這是佛山防范陷入“老工業基地”陷阱、攀登“工業4萬億”高峰的破題之舉。
去年,國務院出臺《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佛山飲下“頭啖湯”,舉辦全國首個著眼于高價值專利成果轉移轉化的賽事,旨在挖掘一批知識產權創新成果,加速高價值專利成果與佛山產業需求對接轉化,破解佛山制造業創新能力不足的瓶頸。
今年,高轉賽在秉承辦賽宗旨的基礎上煥新啟航,契合佛山戰新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趨勢,參賽范圍拓展為“6+2”賽道模式。
其中,“6”即生物醫藥與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技術)、新能源六大主要產業賽道,“2”為佛山傳統優勢產業和未來產業兩個輔助賽道,傳統優勢產業涵蓋家電、陶瓷、照明燈具等領域,未來產業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超材料、綠色氫能、合成生物、基因治療等方向。
在評分機制上,大賽首次引入了AI評分機制,從專利價值度、專利質量、專利資源匹配度等維度進行評價,保障公平公正;在獎項設置方面,大賽設金獎、銀獎、銅獎等獎項,獎金合計130萬元。
“本屆高轉賽更突出佛山自身資源稟賦與新質生產要素的匹配,更注重找準佛山產業對高價值專利技術的需求。”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白劍鋒說。國家知識產權局二級巡視員丁惠玲表示,希望高轉賽重在專利供需對接機制的搭建,積極備案和認定專利密集型產品,推動專利產業化,為全國知識產權事業作出新的示范。
引育服務再升級
十大示范基地力撐成果轉化
一個個由高轉賽促成的“牽手”案例,是佛山知識產權工作賦能經濟發展的生動寫照。
去年,首屆高轉賽院校組金獎項目——華南理工大學的“柔性智能傳感器在創新醫療以及傳感器制造領域的應用”項目在佛山注冊公司后,已與美的生活電器達成正式技術合作。
香港科技大學楊志宇教授的“超材料消音技術”項目,目前正與佛山湯姆遜電器有限公司達成技術合作,進入打樣測試階段……
在此基礎上,本屆高轉賽再上一個臺階,以創新舉措打造具有佛山特色的專利轉化運用生態。
一是凝聚更強的“承載力”。佛山創新建設了云東海醫藥健康產業園、廣東高明產業創新研究院、廣東省(佛山)軟件產業園等10個“佛山市專利轉化運用示范基地”,構建合作賦能新模式。“我們搭建了企業全鏈條服務平臺,其中,知識產權轉化服務最重要的板塊,提供金融、法律、人才等全方位服務。”佛山市專利轉化運用示范基地代表、佛山建發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雪錚表示。
二是增強校企的“連接力”。會上,佛山五區政府分別與北京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高校簽訂框架協議,各方將在成果轉化、人才培養與交流、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攜手,促進知識、技術、人才的流動與共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信任坦言,以往,不少高校科研成果停留在“書架”上,缺乏了解市場、轉移轉化的途徑,高轉賽能夠解決這個痛點,“我們鼓勵老師把學術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將有價值成果應用到生產線之中。”
三是升級平臺的“服務力”。當日,由佛山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打造的“佛山市知識產權智慧服務平臺”上線,匯聚全球專利文獻超1.6億件,整合佛山本地專利數據超100萬條、企業數據165萬家,為高轉賽參賽項目提供專利產業化全鏈條路徑服務。同時,大賽還特別建立了重點產業技術需求庫、匹配專利庫、職業技術經理人庫、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機構庫。
制度建設顯特色
知產工作成效居全省前列
佛山是全國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城市之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
佛山市副市長文曦介紹,去年,佛山GDP達1327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位居全國第四,全市現有高新企業總數突破1萬家,建有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平臺超百家,將通過舉辦高轉賽,精準高效引育創新成果和人才,創新建設一批“佛山市專利轉化運用示范基地”,全力推動全國各地的專利成果在制造業沃土中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近年來,佛山專利“含金量”不斷提升,轉移轉化結出累累碩果。
去年,發明專利授權11314件,同比大幅增長三成以上;有效發明專利量突破5.13萬件,同比增長24.07%,增速位居珠三角九市第二;全市擁有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229家,數量居全省前列。轉化和應用方面,去年,佛山專利和商標質押455筆,質押金額304.2億元,創歷史新高。佛山首屆高轉賽成功吸引全國432個項目參賽并評出28個獲獎項目,成功促成專利許可轉讓項目16個,交易金額約1550萬元。
成效背后,構建高位推動知識產權工作的制度機制是前提。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知識產權工作。廣東省、佛山市聯合印發《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佛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共建知識產權強市實施方案》,以“知識產權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共建高效益的轉移轉化體系。
目前,佛山市正在加緊制訂專利轉化運用實施方案,發揮知識產權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制定落實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工作措施和政策,強化投入保障。同時,佛山也在整合和盤活各部門的政策資源,從產業落戶、研發創新、人才招引和知識產權等方面形成“組合拳”,對專利轉化項目進行全產業鏈扶持,從政策供給端支撐推動專利成果產業化。
■聚焦
佛山“以賽促轉”
賦能經濟發展
帶動各類轉化與投融資業務涉及資金共計40億元
去年,佛山在全國范圍內率先聚焦高價值專利成果轉移轉化領域,成功舉辦首屆高轉賽。首屆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32個項目參加,最終決出金獎、銀獎、優秀獎和入圍獎28個獲獎項目。
其中,企業組金獎項目——“基于固體水解制氫技術的氫能源裝備的開發及應用”項目,在佛山落地轉化后與中云智能科技(廣州)達成合作,共同推動該技術的多場景開發應用以及推廣,該項目的氫能離島微電網應用已申報南方電網示范項目,并在氫能無人機、氫能便攜式發電機兩大板塊接受南網產投的深入開發投資調研;院校組金獎項目——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柔性智能傳感器在創新醫療以及傳感器制造領域的應用”項目在佛山落地轉化注冊公司后,與美的生活電器達成正式技術合作。
截至目前,首屆大賽已促成11個高價值專利項目以人才、產業、技術的形式在佛山落地轉化,其中有7個完成商事登記;推動16個項目完成專利轉讓許可,交易金額約1550萬元;促成20個高價值專利成果項目達成轉移轉化意向合作,已實現技術合作6個,10個項目與投融資機構達成意向合作,涉及金額30億元。據統計,圍繞大賽開展的專利轉化運用工作共計帶動佛山80多個企業與項目加速對接,各種轉化和投融資業務涉及資金共計40億元。